你可以先知道:
(1)醫師表示別因不明訊息拒絕接受高血壓治療。(2)衛福部建議依照正確的台灣心臟學會及高血壓學會出版的台灣高血壓指引。
網傳「血壓新消息:美國已正式規定」這樣的貼文訊息,還有影片的變形版本。過去流傳已久,醫師與衛福部都澄清過這樣對於血壓測量的誤導描述,務必依照正確的台灣高血壓指引量測標準。
曲解血壓新消息的謠言
原始謠傳版本:
血壓新消息:
美國已正式規定:
65歲以上標準血壓150/90
80歲以上的正常老人
160甚至170也可以。
多年來我們統統受過去
著重醫療商業利益的老標準
(不能超過120)的數字
影響太大了
對60,70以上的老人
造成極大不必要的高血壓心理負擔!
從今起要更正
被醫師教錯的觀念了。
請看下列報導
分享~血壓 請參考
http://www.kmtusa.org/20320251053836427880/d328
【結論】
正常縮收壓:
男性=82+年齡
女性=80+年齡
健康(正常)指標:
實測縮收壓=正常縮收壓
或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根據查證,對此可以先找到 2017 年美國心臟學院/美國心臟學會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標示正常的血壓標準為「120/80 mm Hg」,而若血壓超過「130/80 mm Hg」以上則定義為高血壓。
另外建議可以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這份清楚的宣導資料:
簡單來說正常血壓的定義為收縮壓 120 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 80 毫米汞柱以下,目前台灣公告之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 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 90 毫米汞柱以上。單一次測量發現有高血壓不等於真正的高血壓,若發現量測時血壓偏高,最好在接下來的3天,分別選擇不同的時段量測血壓,若3次結果都超過正常值,才可診斷為高血壓。
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在 2017 年發布有關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中,重新定義血壓達 130/80 毫米汞柱(收縮壓 130 毫米汞柱、舒張壓 80 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這是美國醫學界自 2003 年以來首度更新有關血壓檢測與治療的指引,更改的動機主要是先前的高血壓定義為 140/90 毫米汞柱以上,但是卻發現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會出現高血壓的併發症。
衛福部表示:經詢台大教授表示該資料係 2004 年網路資料,引用之吳氏計算法查無研究實證基礎,考量其推展性有限,故不建議民眾採行。
専家表示血壓是一連續性變化之數值,隨著每次測量的時間、情緒、活動狀況或疾病、所使用的血壓計而有所變動,若民眾對血壓數值有疑慮,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之意見。
目前依據台灣心臟學會及高血壓學會出版 2015 年台灣高血壓指引,對高血壓控制建議如下:
(1)18 歲以上成年人:血壓低於 120/80 ,可維持每年至少量 1 次血壓。
(2)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值為 140/90 mm Hg
(3)罹患慢性病等高風險病人:建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蛋白尿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及接受抗血栓劑治療預防中風者,控制收縮壓之目標值在 130 mm Hg 以下。
(4)大於 80 歲知老人且無臨床症狀者,控制收縮壓之目標值可小於 150 mm Hg。
提醒民眾若測量之血壓偏高,請至醫療院所接受專業醫療諮詢,並與醫師討論後續追蹤及評估藥物治療需求。
【2021/10/27 更新】根據中央社的報導,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目前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著手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屆時擬將台灣的高血壓標準下修,建議收縮壓控制在 130 毫米汞柱以下。
資料來源:
衛福部 - 老人家血壓太高沒關係?
衛福部國健署 - 健康自主管理-正確量血壓
中央社 - 血壓低於130心血管風險降26% 台版指引將下修【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