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誤導內容,影片中指稱低鹽飲食會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胃蛋白酶無法消化食物等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常見,屬過度解讀。網傳「低鹽飲食罪惡的建議」的影片。實際詢問腎臟科醫師和營養師,專家表示,影片中指出「低鹽飲食會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胃蛋白酶無法消化食物的蛋白質、胃灼熱、麩質過敏症、胃潰瘍」等說法,在醫學上並不常見。醫師指出,影片中的內容有些過度解讀,醫學上仍建議民眾要低鈉飲食,而現在普遍認為一般人每日攝取的鈉不應超過 2300 毫克(衛福部建議少於 2400 毫克),特殊族群則要少於 1500 毫克。
低鹽飲食罪惡建議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低鹽飲食罪惡的建議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查證解釋:
「低鹽飲食」是什麼?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應該稱為「低鈉飲食」比較明確。許多現代人都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而現在很多人在飲食上可能吃得很鹹、重口味,造成鈉攝取量很高,所以目前醫界普遍認為我們應該要注意每天攝取的鈉不能過多。
顏宗海提到,美國心臟科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明確指出,對一般民眾而言,建議一天吃的鈉不能超過 2300 毫克,而對一些特殊敏感的族群,像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或年紀大的人,建議每日攝取的鈉要低於 1500 毫克。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指出,衛生福利部建議每人每日的鈉攝取量為 2400 毫克,因此對一般人來說,即每日不要攝取超過 2400 毫克的鈉,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張斯蘭說,對於有高血壓、腎臟病、腹水,或水腫的病人,都希望要低鈉飲食,盡量少鈉。但每天都還是會有基本的鹽分需求,因為如果鹽分不夠的時候容易造成抽筋、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他也提到,在一些蔬菜、食物裡面都含有少許鈉離子,因此不需要完全依靠鹽巴來攝取。流傳影片提到低鹽飲食會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胃蛋白酶無法消化食物的蛋白質、胃灼熱、麩質過敏症、胃潰瘍等。」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顏宗海表示,流傳影片中強調的一個重點是若用低鹽飲食,鹽吃的不夠,每天攝取的氯化鈉(NaCl)很低的話,人體就沒辦法產生胃酸(主要成分為氯化氫,HCl)。
流傳影片提到,由於人體的胃酸可以幫助營養的吸收、代謝。因此若每日攝取的鹽巴不夠,胃就沒辦法產生胃酸,會造成一些疾病,例如沒辦法消化蛋白質、維他命 B12,甚至產生過敏疾病等副作用。
顏宗海指出,在醫學上,很少看到「有人因為鹽巴吃的很少,少到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胃酸」的可能性。一般常見胃酸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惡性貧血、使用制酸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經胃切除、胃繞道手術,還有一些原因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做過放射性治療等。
顏宗海說,影片中的資訊有些過度解讀,影片內容提到若吃的鹽巴不夠,氯化鈉(NaCl)不足,就沒辦法產生氯化氫(HCl)。他指出,這並不是像化學式一樣,因此他認為這個資訊是不對的。「低鹽飲食會增加心衰竭的機率 4.5 倍以上」的說法?
顏宗海表示,他並沒有找到影片當中所說的那篇特別的文獻和數據。不過的確有少數的文獻指出如果讓病人限鈉、限鹽限得很嚴重的話,反而對病人不好。
張斯蘭說,如果是有心衰竭的病患,反而需要低鹽飲食,對他來說是比較好的。目前沒有看到因為低鹽飲食造成心衰竭的狀況。
顏宗海指出,結論應該是說影片中的內容過於片段,「(影片)找一些很極端的東西過度解讀,這是不對的。」醫學上仍建議民眾要低鈉飲食,而現在普遍認為一般人每日攝取的鈉不應超過 2300 毫克,少數病患要限制到 1500 毫克。至於要限到多少,仍需因人而異。
顏宗海表示,若有病人限鈉限過頭,搞不好哪一天會造成低血鈉症的後遺症,反而造成更多的副作用。因此臨床上還是建議民眾要低鈉、低鹽飲食,可是到底要限到多少,仍需依照每個病人的狀況而定。
專家諮詢: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 - 顏宗海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 - 張斯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