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劉若英本人於 2014 年時就已澄清網傳訊息為謠言。(2)中醫上並無「還陽水」這種說法,也沒有認為大量的水會傷腎。
(3)中醫師指出,枸杞和菊花算是很平性的中藥材,菊花本身偏涼,虛寒體質的人不能喝太多;枸杞性溫,體質偏寒的人吃枸杞會比較舒服。
(4)中醫確實稱酒為百藥之長,但不是每個人吃中藥都能搭配酒,尤其是本身肝臟有問題的人。
(5)白粥在中醫上可以調養脾胃,但其實有些消化性潰瘍的人不能喝太多粥。
(6)中醫也無「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這種運動觀念。
網傳「劉若英的先生鐘小江是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老總,劉若英對他的稱呼是鐘大夫」的養生文章。經查證,劉若英於 2014 年時就已澄清其為謠言;針對文章中和中藥有關的說法,MyGoPen 實際詢問中醫師,中醫師表示有多處錯誤和不存在的理論,如「還陽水」、「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這些在中醫理論上都沒有,而關於菊花、枸杞、酒、白粥等食療方法皆因個人體質而異,民眾若有需要還是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劉若英先生出身中醫世家的養生文章?
原始謠傳版本:
劉若英的先生鐘小江是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老總,劉若英對他的稱呼是“鐘大夫”。這個叫法倒也妥帖,因為鐘小江出身中醫世家,讀了7年本碩連讀的中醫臨床專業,還在中醫院做過3年醫生。也正因為鐘小江有一手“中醫絕活”,才最終打動了劉若英的心。
8杯水?那是在傷腎
初次見面,劉若英對他感覺並不好,她覺得這個男人雖然比自己小兩歲,身上卻有一股暮氣。正值酷暑,服務員倒上泡著檸檬片的冰水,鐘小江卻從自己的包裡拿出一個真空保溫杯,揭開蓋子,一股熱氣縈繞而出。汪小菲說:“他就這毛病,到哪兒都自己帶著杯子,從來不在外邊喝飲料。”
鐘小江說:“中醫上對白開水有個稱呼——還陽水,而且只有用帶蓋、密封的杯子,把滾開的水倒進去,蓋上蓋,水汽上升再凝結成水滴下來之後,才能稱為還陽水,具有護腎功能。”
劉若英不信,鐘小江便讓她回家試試:臨睡前找個保溫杯把開水倒進去蓋好,再在普通杯子裡倒一杯水。劉若英照辦,第二天起床後嘗嘗,兩杯水的味道真的很不一樣。
劉若英這才知道,鐘小江除了是個成功的商人,還是很厲害的中醫大夫。與鐘小江熟悉之後,她才明白自己堅持多年的養生之道原來多有謬誤。
比如,她篤信女人要不間斷補水,所以堅持每天喝8杯水。可鐘小江給她把脈之後問:“你是不是會頻繁去洗手間?偶爾還會耳鳴?總覺得全身乏力、手腳冰涼?不用護髮素就會明顯感覺發質乾枯?”
每個問題都問到了劉若英的心坎上。鐘小江說:“傳統中醫根本沒有所謂的8杯水理論,吃水果、喝粥、喝湯都是攝取水分的管道,根本不需要每天固定8杯水。身體正常時,多喝水有排毒效果;但身體虛弱時,只能緩慢排毒,大量的水就對身體有害了。因為這些水無法被吸收,只能直接排出體外,容易帶走自身津液,久而久之容易傷腎。”
那天,鐘小江送給劉若英一個真空保溫杯。這只杯子,從此就陪伴在劉若英身邊了。
一飯一粥的溫暖
一年四季只喝白開水,太過無味,劉若英每次倒水時,都在杯子里加8粒枸杞。但這個做法馬上被鐘小江制止:“服用枸杞要看個人體質,寒者食用更寒,熱者服用更熱,它必須和其他藥材配合,比如配合菊花,就能清熱明目去肝火。”
劉若英將枸杞換成了菊花,可很快開始腹瀉。打電話問鐘小江怎麼回事,他回答:“菊花有驅除肝火的特性,卻不是人人適用。白菊花最溫和,一般的人可以經常喝;黃菊花性苦,去火強,不適合長期飲用;野菊花性寒,最好不要碰。”
在鐘小江的影響下,劉若英成為白開水一族。幾個月下來,她發現自己的膚色竟然亮了起來,手腳冰涼的症狀也有了改善。
鐘小江再接再厲,送給劉若英一套古老錫壺,裡面是酒壺,外面是燙壺,在燙壺裡倒上熱水,再把酒壺擱進去,幾分鐘之後酒就溫了。他介紹:“中醫稱酒為百藥之長,適量小酌,有消冷積、醫胃寒、健脾胃的效果,但前提是一定要喝溫的。而且,溫酒時,酒裡的有害成分還會隨著熱氣揮發掉一些,酒的度數也會相對降低,從而更加健康。只要是糧食酒,無論是白酒、黃酒、啤酒還是威士卡,都可以溫了再喝,但果酒不在此列。”
鐘小江還建議她喝白粥:“中醫上一直將粥列為補人之物,最滋補的就是簡簡單單的白粥。熬一小鍋粥,天天喝上一小碗,非常養人。”
劉若英將這些方法一點兒一點兒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體質也慢慢有了改善。從此,她認定了鐘小江——能在一飲一飯一粥一食中讓自己感覺到貼心的男人,值得嫁。
一雙千層底的布鞋
嫁人後,劉若英變“土氣”了。單身時,她是高跟鞋控;結婚後,不在公眾場合露面時,她腳上永遠是一雙千層底白布鞋。鐘小江一年四季都穿布鞋,理由是養生先養腳。他覺得劉若英天天穿高跟鞋,腳跟著她一年到頭都受罪。判斷是不是好鞋子只有一個標準——穿它走1小時的路,看腳覺不覺得累,那些高跟鞋,有幾雙能達到這個要求?
鐘小江除了塞給劉若英千層底布鞋外,還給了她襪子。結婚之後,鐘小江不讓劉若英穿涼鞋了,說腳是最容易被寒氣入侵的部位,還說穿襪子睡覺是最好的保暖方法。
以前,劉若英每週都會去健身中心一兩次,她覺得多流汗的女人不容易老。結果這做法也被鐘小江給否定了:“中醫對於運動的觀念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運動應該量力而行。”後來,每天晚飯後,鐘小江都會陪劉若英一起散步。慢走半小時後,劉若英就感覺脊椎有一股熱流往上跑。鐘小江說:“你以前在健身中心總覺大汗淋漓後特別好,實際上那只是精氣外露而已,真正的運動,是要養精不是要散精,人最舒服的狀態是含蓄,不是臉紅紅的像桃花一樣就叫健康。”
不錯的養生文章,以前就看過,再次收到,再分享給我的親友們,希望大家都能身強體健。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文章原始出處?
以關鍵字進行搜尋,找到《蘋果日報》2014 年的報導,據報導指出,當時中國網媒傳一篇「劉若英養生之道」的文章,對此,劉若英和友人澄清一切都是網路謠言「胡言亂語」;她先生的名字也不是「鐘小江」,是「鍾石」。
為釐清網路流言與可能產生的疑問,MyGoPen 針對下列問題訪問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網傳文章宣稱「中醫上對白開水有個稱呼——還陽水......具有護腎功能」,中醫是否真有此說法?
周宗翰提供〈睡前準備1杯「還陽水」,起床後喝光助養生?中醫師這樣說…〉一文作參考資料,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之前曾於該篇文章中解答過,中醫上並無這種說法。
賴睿昕在文中指出,謠傳中的「還陽水」,即使經煮沸、密閉等方式處理,原則上還是同一杯水,且水的分子結構也不會因為放了一夜而產生改變,網傳說法過於誇大其實。中醫是否有八杯水理論?「身體虛弱時,只能緩慢排毒,大量的水就對身體有害了......久而久之容易傷腎」的說法是否正確?
周宗翰表示,中醫上確實沒有八杯水理論,也建議不要一次灌太多水,因為容易造成身體的水分調節失常,本身腎臟功能比較不穩定的患者或是有腎臟疾病的患者也不能喝那麼多水,容易造成身體淋巴的水腫。
理論上來講大量的水不會傷腎,身體虛弱要看是陰虛還是陽虛的體質,如果是陰虛體質的話,喝點水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然後要看水的溫度,如果本身口乾舌燥的話,其實都還是建議以溫水為主,而不是灌大量的冰水。太多的水分會有氣血瘀滯的問題,但身體還是有自我保護的機制,會慢慢排出去,水就是剛好就好。
周宗翰補充,因為每個人要攝取多少水分狀況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體重、高矮、胖瘦都不同,所需的水分也不同,所以八杯水理論並不合理。枸杞、菊花該怎麼服用?適合什麼樣的人?
周宗翰表示,枸杞和菊花算是很平性的中藥材,枸杞偏溫的,菊花是偏涼的,兩個泡在一起可以益睛明目、滋陰補腎,而菊花本身偏涼,所以有些人,比如說虛寒體的人其實是不可以喝太多菊花,市售的菊花非常多,大部分在使用的藥用菊花一定要用有機的菊花材可以。
關於「服用枸杞要看個人體質,寒者食用更寒,熱者服用更熱」的說法,周宗翰說這並不正確,枸杞性溫,所以基本上體質偏寒的人吃枸杞反而會比較舒服;燥熱體質的人吃確實會上火,很多人吃枸杞乾會有嘴巴破、口氣重、便秘的問題。「中醫稱酒為百藥之長」?
周宗翰指出,酒在中醫上是百藥之長,因為酒是藥物,像很多傷科的用藥它會加一些酒,去促進藥性和身體的循環,讓中藥達到更好的效用,所以會說酒是百藥之長。
但是有些本身肝臟有問題的人是不能這樣使用的,他本身肝指數偏高的話不太適合在中藥裡面再加酒,因為酒精大部分都是肝臟代謝,不要再給肝臟多餘的負擔。
周宗翰提醒,所以還是要看情況,不是說每個人服用中藥都能搭配酒,民眾應就醫聽從醫師囑咐比較好,有些人肝臟有損傷或腸胃有消化性潰瘍的問題,其實是不能飲用太多酒的。「中醫上一直將粥列為補人之物,最滋補的就是簡簡單單的白粥」?
周宗翰說,白粥其實是調養脾胃,本身腸胃消化不好的話我們會建議他喝一點熱粥,這樣消化會比較好,像有些在化放療的患者其實沒辦法吃太多東西進去,我們都會建議說白粥搭配芍藥跟甘草,用白芍要跟甘草打成汁煮白粥,這樣胃口會變比較好。
至於喝粥是否能養生?其實有些消化性潰瘍的人不能喝太多粥,喝太多粥反而會讓消化液沒辦法穩定吸收我們攝取的食物,所以有些腸胃比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不可以喝太多粥。「養生先養腳」、「腳是最容易被寒氣入侵的部位」?
周宗翰解釋,這牽扯到腳底有個湧泉穴,它是腎經的一個開關,剛好它在腳底,而腳又是人的第二顆心臟,只要腳暖和了,我們身體的循環就會改善,所以腳是最容易被寒氣入侵的部位這沒有錯。
我們常常會提倡說晚上睡前的時候泡腳,促進身體的循環,才不會有猝死的問題;有些女生或老人家會手腳冰冷,如果穿襪子睡覺,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他的睡眠會比較好。「中醫對於運動的觀念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運動應該量力而行」?
周宗翰表示中醫並沒有這種觀念,都是要看人。像年輕人他的運動量就是要夠,不是把每個人都當老人家,網傳說法應該是指比如說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本身行動上可能比較不那麼靈活,或是關節有退化的狀況,那這時候當然是大動不如小動,但如果是年輕人,你小動等於沒動,給每個人的建議都是因人而異。
因此,綜合以上,經查證,網傳訊息有多處錯誤。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 劉若英台北娘家養4月胎 45歲創最高齡孕婦紀錄
專家諮詢: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 - 周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