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專家指出,如果環境中有人帶有病毒卻沒戴口罩,他打噴嚏、咳嗽後,不可否認手機會有被汙染的可能性;而手機表面若被汙染,這時用手去拿手機,手到時候再摸口罩、嘴巴、鼻子,確實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因此,專家提醒,民眾應多洗手。網傳「手機曝露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一段時間,手機正反面可能因此佈滿病毒」的訊息。專家指出,如果環境中有人帶有病毒卻沒戴口罩,他打噴嚏、咳嗽後,不可否認手機會有被汙染的可能;而手機表面若被汙染,這時用手去拿手機,手上就可能有病毒,到時候再摸口罩、嘴巴、鼻子,確實會有感染的可能,因此要多洗手。專家也說,民眾隨身配戴小瓶酒精在擔心手部被汙染時噴一下,是還不錯的做法;至於消毒手機的表面,專家提醒,噴完酒精後必須待其完全揮發、乾了,才能達到消毒目的。
手機曝露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一段時間,手機正反面可能因此佈滿病毒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各位朋友,底下是真實情況,給您參考:
昨晚我姐跟我說,前一陣子她的同學在美國確診,後來查出來,她有參加一對美國夫婦的餐會,後來那對夫婦因確診重症都走了,她有痊癒,但有後遺症。
我姐跟我說,她的同學後來想想,她都都有戴好口罩,也非常注意保持距離,但還是因為跟確診者同一空間一段時間而確診,她想不透,到底從哪裡讓她確診,後來她終於想到了⋯⋯
是手機!她有在餐會中使用手機,手機曝露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一段時間,然後手機的表面正反面可能就因此佈滿可能的病毒,然後當你去滑手機,或接近臉頰打電話,無論你口罩戴得有多標準,仍然有可能從你的手再去摸口、鼻、眼睛、耳朵而進入人體
所以,請各位朋友注意,千萬不要在你已經知道危險的公共空間中,拿出手機出來滑手機,也請隨身攜帶小瓶酒精隨時消毒手機及手部,更不要在未消毒手部之前就去摸口、鼻、耳、眼等(對,鼻子癢,用手去摸一下鼻子就是這種小動作),或是伸手用上臂的衣䄂去抿臉去擦一下汗,它們都是病毒會入侵人體的動作。
~切記~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手機曝露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一段時間,手機正反面可能因此佈滿病毒。當你去滑手機或接近臉頰打電話,無論口罩戴得多標準,病毒仍可能從手再去摸口、鼻、眼睛、耳朵而進入人體……」此說法正確嗎?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如果環境裡有人帶有病毒,並打噴嚏、咳嗽,不能否認手機會有被汙染的可能性。
邱南昌說,打電話時戴著口罩講手機,病毒是否會進入人體,要看口罩縫隙、密度夠不夠,且每個人、每一隻手機的危險情況都不一樣。
而手機表面如果真的被汙染,用手去拿手機,手上就可能有病毒,到時候再摸口罩、嘴巴、鼻子,確實會有傳染病毒的可能。網傳「千萬不要在你已經知道危險的公共空間中,拿出手機出來滑手機…」這個論述合理嗎?
邱南昌指出,在公共空間使用手機的危險性,要看使用方式為何;另外,理論上,目前在公共空間裡,大部分的人都有戴口罩,且新冠病毒還是和飛沫比較有關係,所以危險性應該不算很大。
不過,邱南昌也說,在公共空間時,若有人不守規矩,發生沒戴口罩等狀況,這時手機表面就有被汙染的可能。網傳「請隨身攜帶小瓶酒精隨時消毒手機及手部,更不要在未消毒手部之前就去摸口、鼻、耳、眼等……」這個方法有效嗎?
邱南昌表示,如果現在民眾隨身配戴小瓶的酒精,在擔心手部被汙染時噴一下,是還不錯的做法,至少能保護自己。
至於消毒手機的表面,邱南昌提醒,若要用酒精消毒,噴完後必須等到酒精完全揮發、乾了,才能達到消毒的目的,因為它是要利用酒精把病毒破壞,並非一噴上去就能得到效果。
邱南昌也補充,儘管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會遵守規矩、戴口罩,因此飛沫傳染的機會相對低,可是我們不確定環境或哪些表面有沒有被汙染;而手部若在摸了其他物品後,再摸自己的嘴巴、鼻子,還是有可能將病毒帶到身上。因此仍要多洗手,保護自己。
專家諮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 邱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