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雞蛋是否與癌症的形成有關,累積的研究眾多、結果不一,難以定論,傳言沒講攝取量,而且只講負面的單方面角度,傳言易誤導。(2)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蛋黃本身也富含多種營養素,雞蛋攝取與否、攝取量多少,應以病人情況評估而非誤信通則。
網傳「雞蛋可引致的健康問題」圖卡,提到吃雞蛋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的風險。由於資料量龐大,為了以利識讀、MyGoPen 分別針對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進行查核報告,本查核報告為癌症的部分。傳言提到提到「研究發現,雞蛋和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形成有關」。但專家表示,相關的研究非常龐雜、結果不一,民眾最好以衛福部、大型醫學中心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機構或單位為準,以免陷入不同傳言各說各話的困擾。
網傳吃雞蛋增加癌症風險的圖卡?
原始謠傳版本:
雞蛋可引致的健康問題 心臟病 雞蛋富含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是巨無霸漢堡的兩倍多,會增加患心臟病和早逝的機率 糖尿病 每天吃一隻雞蛋會使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60% 癌症 研究發現,雞蛋和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形成有關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各種研究紛雜民眾難以理解 應以衛福部、大醫院衛教為準
傳言提到「研究發現,雞蛋和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有關」。MyGoPen 以結腸癌(Colon cancer)、直腸癌(Rectal cancer)、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和雞蛋等關鍵字搜尋 PubMed,相關論文龐雜,其中 2022 年發表的「雞蛋和膳食膽固醇攝取量與全因、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風險:前瞻性的回溯研究和劑量反應統合分析」,共納入了 55 項研究、包含 277萬 2486 人的數據,結論為高雞蛋和膽固醇的攝取與全因死亡和癌症死亡率有關,但與心血管疾病無關,每日雞蛋攝取量低於 0.5 個、或飲食膽固醇攝取量低於 250 毫克並不會增加風險,但是該研究也表明「風險估計值較小且研究間異質性中等,研究結果應謹慎考慮」。
MyGoPen 致電諮詢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鄭文怡,她強調隸屬於 WHO 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並未將雞蛋列為致癌物,且醫界已知癌症的成因包括癌症基因、致癌環境及生活行為因子、長時間病程發展等多因子共同交互作用,傳言只講單一食物、未提醒癌症複雜的機轉,傳言說法太過簡略、易生誤導。
鄭文怡以上述論文為例,就能知道研究的命題、研究的設計等各方面不同,都可能因此得到不同的結果,而相關的研究不斷累積,所以不能只看單一研究、或是單一論點,應該更全面的去看更多研究、甚至相反結論的研究,才能有比較充足的資訊進行比較,但這已經超過一般民眾的範圍,所以鄭文怡建議,民眾以衛福部食藥署、國健署,以及各大醫學中心的衛教內容為準即可,網路上各式各樣的只講單一研究、片段且片面的說法,容易造成恐慌及誤解,針對單一食物太過正面、宣稱療效能治各種病,或是單一食物太過負面會害人得各種病,只要是偏離均衡、多元的飲食觀念,民眾都要小心,切勿輕信、誤信。(二)推廣素食團體本身就有特定立場 民眾應小心求證
圖卡下方顯示來源是 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 ,為「美國負責任醫學醫師委員會」,該組織是推廣素食的團體,網站「關於我們」提到「致力於透過植物性飲食和合乎道德的有效科學研究來拯救和改善人類和動物的生命」。鄭文怡表示,素食推廣團體常帶有宗教訴求,例如該團體就提到「合乎道德」、「拯救生命」等用字,不管是素食推廣團體、宗教團體在推廣素食,幾乎都會以素食的好處出發,而忽略了不同食物各有營養價值、以及在人體生理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健康飲食應該均衡多元,民眾碰到這些非營養專業團體推廣特定飲食型態,或是針對某些特定食物、說特別好或特別壞,就應該提高警覺、小心求證,
鄭文怡提醒,以臺灣的素食者為例,普遍缺乏鐵質、維他命 B12,營養師會建議應額外補充這些營養素以免營養失衡,這些都是非營養專業團體常常忽略,但對素食民眾很重要的整體的、全面性的營養觀念,傳言缺乏營養學理的正確論述,不提背景知識、整體脈絡,傳言出處本身就容易誤導。(三)雞蛋攝取量應以病人情況評估 網路傳言非通則
傳言特別提到「每天吃『一隻』雞蛋增加糖尿病風險」、「雞蛋和癌症的形成有關」,健康的人、或甚至癌症病人應該怎樣看待雞蛋在每天飲食中的角色,鄭文怡表示,雞蛋攝取量應以個別的情況、當時的病情評估,網路傳言能吃不能吃、多久吃多少等都並非通則,以臺灣一般的飲食習慣而言,雞蛋是各種蛋白質當中,相對好的選擇,雞蛋本身具有價錢便宜、方便取得、烹調簡單、適口性佳等優點,例如老人家口牙不好,茶葉蛋、蒸蛋對他們來說就是比較友善的蛋白質,而一顆 60 克的雞蛋就含有大約 6 到 7 克的蛋白質、熱量81卡,營養密度非常高。
而且雞蛋是高生物價(Biological Value)的食物,生物價是指蛋白質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分數,數值愈高、代表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以民眾日常飲食常吃的蛋白質為例,熟雞蛋的「生物價」是 100、牛奶 93、雞肉 78、魚肉 76、牛肉 75、豬肉 74、豆腐 65,雞蛋不但本身蛋白質含量高、進入人體後也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此外,鄭文怡也強調,傳言說吃雞蛋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風險,但其實雞蛋仍有其他營養價值,雞蛋中的蛋黃是富含「卵磷脂」最主要的食物,卵磷脂是體內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主要原料,此外,蛋黃也含有豐富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每百克中含有 1094 微克的「葉黃素類」,鄭文怡呼籲民眾,每種食物都有優缺點、各有營養價值,並且在均衡、多元飲食型態中扮演不同角色。傳言只講缺點、不講優點,傳言易誤導。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雞蛋和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有關」,但相關的研究龐雜、結論各有異同,醫學界尚未有定論,民眾也難以辨識單一研究的細節不同,更無法釐清不同結果在不斷累積的各種研究中所佔的學術價值份量,專家建議,面對紛沓不一、各說各話的各種傳言,民眾還是以衛福部等主管機關、或是大型醫學中心的衛教為準,以免同樣的問題卻是初一十五不一樣而跟著恐慌、徒增困擾,甚至影響健康、不利病情。
衛教資源:
癌症關懷基金會 - 雞蛋營養價值高,怎麼吃最好?有禁忌嗎?3招解密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 營養醫學中心 營養師 - 鄭文怡
延伸閱讀:
【易誤解】每天吃一顆雞蛋害糖尿病風險增加60%?誤導描述圖卡!營養師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