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人體有渴覺、水不能沖掉脂肪,傳言說的這二個部分是正確的內容。(2)傳言說「人體 60%是水這句話是錯的」,但傳言只是挑語病,連腎臟科教科書上也是寫「人體 60%是水」,傳言只是挑語病、傳言說法錯誤。
(3)傳言說水不能沖走毒素、皮膚乾燥不是缺水,這二個部分都是錯誤資訊。
網傳標題為「真要每天喝 8 杯水?」、「喝水 5 大謊言」的影片,其中提到多喝水是錯的、每天喝 2 到 3 杯水即可,因為身體會知道口渴、口渴再喝水即可,喝太多水反而可能造成低血鈉症。但專家表示,雖然大腦中的下視丘能調控渴覺,但是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的建議飲水量,女性為每天 2000 毫升、男性每天 2500 毫升,臨床上很少人會喝水喝到水中毒而造成低血鈉症,反而是其他病因造成的低血鈉症還比較常見,傳言講一個很少見的低血鈉原因、用來說不要喝太多水,是一種因噎廢食、因小失大的作法,可能誤導大眾忽略維持充足水分對健康的重要性。
喝水的五大謊言?
原始謠傳版本:
真要每天喝8杯水?喝水5大謊言!! 水沖掉脂肪、毒素? 要補電解質,柏格醫生喝多少水
主要在社群平台流傳這段影片:
查證解釋:
(1)腎臟科教科書:人體 60%是水 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提到「身體 60%是水不是真的,實際上身體沒有純水」。MyGoPen 致電詢問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講這句話的人應該不是腎臟科醫師,因為腎臟科教科書也都說人體 60%是水,連腎臟科教科書都是這樣用字、這樣敘述,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傳言只是抓一個語病,民眾也應該都知道「人體 60%是水」,這裏的水是指各種液體,包括血液、尿液、組織液、淋巴液以及細胞內液等等,而不是我們喝的水的意思,一般民眾比較會誤解的反而是俗話說的「女生是水做的」這句話,實際上男生的水含量比女生多,因為水在肌肉比較多、在脂肪比較少,而男生的肌肉比例比女生高,所以應該是「男生是水做的」比較正確。(2)正常人會知道口渴 傳言說法正確
傳言說「身體不知道何時渴,是錯的,身體真的知道缺水」。顏宗海表示,傳言說法是正確的,因為的腦部的下視丘會透過血管收縮素、細胞外滲透壓升高等機制,刺激中樞、引起渴覺,但是雖然正常人可以正常感知口渴、想要喝水,但是還是要提醒的是,有一些特殊族群是不太知道自己口渴的,例如幼童就可能不知道口渴、不曉得什麼時候要喝多少,或是老人家中風、整天臥床,也會不曉得口渴,這些特殊族群就必須靠照顧者固定給水、紀錄攝取的水份份量等等,否則就有可能缺水。(3)水不會沖掉脂肪 傳言說法正確
傳言說「水會沖掉脂肪,是錯誤的,多喝水不能減肥、只能暫時少吃一點」。顏宗海指出,一般民眾從生活經驗當中也能很容易知道油跟水不相容、水不會沖掉脂肪,傳言澄清的其實只是一般民眾早就都知道的事情。(4)毒性物質有脂溶性、水溶性 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說「水可以沖掉毒素,是錯的,毒素是脂溶性的,水沖不走」。顏宗海指出,傳言特別強調農藥、殺蟲劑、除草劑、毒品都是脂溶性的,但其實雖然很多毒性物質是脂溶性的,不過還是有一些毒性物質是水溶性的,只要是水溶性的、多喝水就能有助於排除,傳言的這段內容是錯誤的。(5)皮膚乾燥可能缺油、缺水 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說「水對乾燥皮膚有幫助,錯誤的」。顏宗海指出,皮膚乾燥有很多種問題,有的是缺水 、有的是缺油,臨床上住院病人脱水很嚴重的時候、皮膚也會變乾燥,而補充水份之後、皮膚乾燥的症狀也會緩解,傳言一概而論、傳言說法錯誤。(6)歐洲食品安全局:每天 2000-2500 毫升 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一開始的地方提到「有人告訴你一天要喝 8 杯水,每個人都被教育要多喝水」、「用 240 cc 的玻璃杯」,傳言最後也提到「口渴才喝水」、「我每天喝 2 杯 3 杯水」。顏宗海表示,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的建議,14 歲以上的青少年每日喝水量則與成人相同,女性每日需喝水 2000 毫升,男性則為 2500 毫升,民眾可以參考歐洲食品安全局的建議來攝取每日所需水分,喝太多或太少的水都有可能造成健康上的問題,適量喝水才能喝得健康;而在戶外曝曬的工作會流很多汗、流失很多水份,這樣的族群甚至每天要喝 3000 cc 或者更多,雖然人體知道口渴、會有口渴感覺,但是還是要有「量的概念」,而不是說口渴就喝即可、不去清楚的量化,這樣是沒有辦法科學討論、清楚衛教的。
由上述資料可知,傳言說的 8 杯水、每杯 240 cc,經過計算差不多就是 2000 mL,符合歐洲食品安全局建議的每日飲水量,傳言卻說口渴才喝,8 杯水太多、每天 2、3 杯就好,傳言為錯誤說法。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喝水學問大!把關您的日常飲水安全(7)喝水喝到水中毒很少見 傳言說法因噎廢食
傳言提到「喝最多水的人是最脫水的,有一種病叫做低血鈉症,喝太多水有可能會死掉」。顏宗海指出,鈉離子濃度是 136 到145 mEq/L,如果鈉離子濃度小於 135 就叫早期低血納症,病人也許症狀不明顯,如果鈉離子很低、低到小於 120 的話,就是嚴重的低血鈉症,症狀包括嘔吐、躁動不安、嗜睡、抽筋以及死亡的風險。
顏宗海表示,造成「低血鈉症」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腦部車禍受傷、腫瘤等導致內分泌失調,而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SIADH) ,或者一些內分泌異常的情況,像是腎上腺分泌不足、腎上腺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也都會造成低血鈉症,末期腎臟疾病因為水排不出去也會低血鈉症、心臟衰竭也會低血鈉症、肝硬化也會低血鈉症;而喝水喝太多所造成的低血鈉症、也就是口語常說的「水中毒」,是指身體生病或是短時間喝了大量的水分而帶走電解質,而造成的低血鈉,包括因為身體出問題而不斷喝水的「原發性飲水過多症」,或是短時間大量喝水,例如半個小時內喝了1 萬毫升,這樣也會造成低血鈉症,所以水中毒只是低血鈉症的一種,傳言只講到眾多原因中的其中一個而已,而且還是相當少見的一種,臨床上低血鈉症很常見、但是喝水太多造成的低血鈉症其實很少見,傳言以很少見的病例情況、用來宣傳說不要多喝水,反而是因噎廢食,以目前臺灣的臨床而言,多數民眾都是水喝太少、或是多喝含糖飲料少喝水等,並不用擔心水喝太多、喝到水中毒。
顏宗海強調,傳言強調口渴才喝水、又說不要喝到 8 杯水,8 杯水太多,然後又講低血鈉症,在腎臟科醫師觀點,這樣的講法「沒有那麼正統」;顏宗海呼籲,很多推廣自然療法的醫師口才都很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內容,美化資料、用話術包裝錯誤的觀念或資訊,提醒民眾看到這樣的手法時要特別警覺。(8)多喝水有助腎臟排出身體代謝廢物 傳言說法錯誤
顏宗海指出,喝水喝不夠對腎臟來說就是一種慢性的傷害,腎臟是需要足夠多的水去幫助身體把代謝廢物排出去的,長期喝水喝太少的人就容易會有腎結石;上述提到水喝太多可能低血鈉症,而喝水喝太少也可能造成「高血鈉症」 ,血鈉值如果大於 146 以上就叫「高血鈉症」,早期高血鈉症的症狀並不明顯,例如像是尿量變少而已,但是如果是血鈉濃度大157 的嚴重高血鈉症,就可能會意識不清、昏迷、抽搐、休克,所以腎臟科醫師都會提醒民眾,如果喝水量不夠的話,其實是會造成器官傷害,除了神經學症狀,也會有急性腎衰竭、脫水等,長期下來則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民眾可以從尿液的顏色初步簡單的判斷自己的喝水量是否足夠,如果尿液的顏色太深太黃,就是應該趕快去多喝一點水的訊號。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提到跟喝水有關的 5 點內容中,部分正確、部分錯誤,其中第 2、第 3 有關人體會知道口渴的感覺、水不能沖掉脂肪都是正確的,第 1、第 4、第 5 有關人體 60%不是純水、水不能沖掉毒素、皮膚乾燥是缺油不是缺水等都是錯誤的,專家澄清,正確的資訊是「人體 60%是水」這句話寫在腎臟科教科書上、而有些毒性物質是水溶性的、皮膚乾燥可能缺油也可能缺水,傳言對錯交雜、對民眾來說難以辨識釐清,專家提醒民眾,碰到這種半錯半對、似是而非的網路消息或社群影片,建議還是多方查證,以衛福部等主管機關、大型醫學中心的官方網站或衛教資訊為準。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清涼消暑 聰明喝水笑「喝」呵
台灣癌症基金會 - 喝水學問大!把關您的日常飲水安全
諮詢專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