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所述的第一項「突然劇烈」及第三項「追求數量的快速」運動,本就不適合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但傳言卻誤將此類警示套用至所有中老年人,屬於誇大且錯誤的說法。(2)對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而言,運動應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傳言中第四、第五項所稱「長時間」與「長期過度」運動,並非普遍對中老年人有害,傳言屬過度延伸,內容失實。
(3)傳言第二項指出「公園壓腿」會催生血栓,描述的是以小腿後側摩擦堅硬欄杆的錯誤動作。但一般壓腿應指勾腳拉筋、訓練腿部肌群,傳言錯誤地將不當行為歸咎於壓腿運動,屬於誤導性說法。
網傳「衛福部內部警告」、「這 5 種熱門運動已被列入中老年健康黑名單」,內容提到「久坐後報復性劇烈活動」、「公園槓腿壓腿運動」、「追求數量的快速深蹲」、「長時間騎行」、「長期過度運動」可能造成血栓,導致腦梗、心梗。內容使用了大量的負面用字,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敘述應該也能知道這是不好的、是應該避免的,傳言只是把這些一般人已知不適當的情況集大成講在一起而已,就算是好意提醒、但也意義不大。此外,傳言將這些不好的情況講成會血栓、會栓塞,專家強調這是誇大的說法,一般健康的人、沒有病史或危險因子的人,即使中高齡,做這些動作也不需要擔心;而傳言「衛福部內部警告」的標題,則是查無出處的錯誤內容。
衛福部內部警告 5 種動作的黑名單?
原始謠傳版本:
衛福部內部警告!這5種“熱門運動”已被列入“中老年健康黑名單”!再不停止,下一個腦梗、心梗可能就是你!#血栓 #腦梗 #心肌梗塞 #肺栓塞 #老年健康 #心血管 #運動 #深靜脈血栓 #醫生 #養生
主要在社群平台和 YouTube 流傳這樣的影片:
查證解釋:
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血栓」(Thrombus)指的是心血管系統內的局部血液凝塊,而「栓塞」則是血栓被血流帶到遠處、卡住血管,造成血流中斷、形成「栓塞」(Embolus),深層靜脈「血栓」確實可能會導致「栓塞」的問題,但是傳言將下肢所有的突然運動,或是脫水、長時間久坐久站沒有運動,通通都歸為可能形成血栓、甚至嚴重到會栓塞。
柳朋馳醫師表示,實際上人體的血液系統中一直都有血栓形成,血管的內皮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傷,但不是每次受傷就形成血栓、變成游走的幽靈之類的,實際上並沒有那麼誇張,人體血液系統中的「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具有溶解血栓的物質,整體會變成一種平衡,但是血管內皮細胞嚴重受傷、受傷位置很多造成血栓,或是癌症病史,都會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過高,可能增加血栓的風險,或是長時間臥床、或先天性疾病,也都是高風險族群,但若是能正常活動的人,血液、血管基本上正常,如果也沒有過度脫水,這樣的情況即使是中高齡的族群,也不至於因為就這樣形成血栓,或甚至因此就發生栓塞。(一)特殊族群本來就應避免劇烈運動 非指正常人
2021 年 11 月提出的「【易誤解】長壽不在於運動,而在於靜養的影片?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的?多為錯誤說法」查核報告,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醫師陳玠宇在該報告中提到:
(1)運動或是從事負荷工作時,心跳就會加速;或是情緒等因素也會影響心跳。以人類來說,正常的心跳速率為每分鐘 60 至 100 下,但是如果有三高共病症,像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是冠狀動脈阻塞、心衰竭的病人,心跳越快反而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更不好的結果。
(2)當病患還在生病急性期、控制不佳,或有較嚴重的心衰竭狀況的患者,心臟已無力再去過度負荷,所以會不建議上述病人過度運動。
(3)有些人因為本身有骨關節病變或是骨折,就不可能去運動。所以還是要依身體狀況而定。
(4)如果身體處於虛弱的狀態,當然就沒辦法從事比較劇烈、激烈的運動,因為會增加身體的負荷,而且身體還未康復時進行激烈運動,也可能增加身體過多的負擔。
(5)飯後 2 小時以內不要做激烈運動,先讓胃部有足夠的消化,飯後散步則沒有關係。飯前半個小時至 1 個小時內,應盡量避免做過多的運動,以免影響到後續的進食和消化。
由上述醫師說法可知,特定族群不適合劇烈運動,但健康的一般人不在此限,傳言卻說成「中老年健康黑名單」,意指所有中老年都不適合,網傳說法錯誤。(二)一般人的壓腿是伸展肌肉、筋膜 不是故意摩擦
柳朋馳指出,壓腿槓腿牽涉到柔軟度的問題,有些人本來就有椎間盤突出、或是柔軟度沒那麼好,壓腿的過程中會增加肌肉拉傷,或椎間盤受傷的風險,所以建議中高齡族群如果平常沒有在做這些動作,不能因為看到別人做就跟著做,每個人的柔軟度差異很大,需要先練習。
此外,壓腿通常是單腳站立,如果核心肌力不好的人,有可能因此重心不穩摔跤,反而增加了骨折的風險,至於到底會不會因為壓腿槓腿就形成血栓,柳朋馳認為動作上並沒有這麼嚴重,比較可能的風險反而是肌肉、骨骼、關節、筋膜的拉傷,這些運動傷害的風險還比血栓的問題嚴重,有上述疑慮的病人其實應該循序漸進,或是先從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開始、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熱身,才不會欲速則不達。傳言說法太過誇大。(三)傳言對深蹲的定義錯誤
MyGoPen 查看傳言影片,影片 10 分 30 秒處提到「深蹲蹲到最低點時,大腿和小腿會緊緊地折疊在一起,強烈的擠壓腹股溝」。但根據網路上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台中榮總的衛教指出,深蹲的基本原則包括「下蹲至大腿平行地面程度,維持約 3 到 5 秒,然後身體站起回原起始姿勢」,但傳言卻說「大腿會碰到小腿」,傳言對深蹲的定義已經錯誤,後面當然會是錯誤的內容。
資料來源:台中榮總 中榮醫訊 - 「深蹲」運動好處多 但你蹲對了嗎 ? 深蹲」運動好處多 但你蹲對了嗎 ?(四)長時間騎自行車
柳朋馳強調,騎自行車其實是有標準姿勢的,如果姿勢錯誤的話,會增加下背痛、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或是會壓迫到骨盆腔神經,導致尿失禁或影響性功能,但騎自行車的動作過程中,下肢其實一直都在動,不至於循環不佳,除非另外有水喝得不夠的問題,這時反而要擔心心跳加速、熱衰竭等等的風險,而不是擔心血栓了,在血栓的風險之前,已經有很多其他的問題先出現、更需要擔心。傳言說「長時間騎車會血栓」,沒有提先出現的問題、只講後出現的問題,為不完整片段資訊的錯誤說法。(五)長期過度運動
傳言提到「長期過度運動」,但是:
(1)上述「【易誤解】長壽不在於運動,而在於靜養的影片?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的?多為錯誤說法」查核報告,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玠宇也提到「適度運動可以幫助維持健康和心肺功能的訓練,延緩老化,並不會因為運動而加速老化」。
(2)MyGoPen 於2025 年 6 月發表的「【誤導】網傳中老年健康養生之道YouTube影片?恐嚇誇大標題勿過度解讀!醫師詳解」 查核報告中柳朋馳也指出,臨床上常見的情況是當醫師提醒病人要多運動,病人馬上發憤圖強去運動,結果肌力、柔軟度跟不上反而造成運動傷害,他提醒特別是肌少症的患者一定要先把肌肉量訓練起來,而一些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應該先治療 ,或是邊治療邊復健、一邊進行一些醫囑認為可接受的運動,這樣才能夠慢慢緩減不適、也達到增強體力的效果。 但如果是身體不適的情況、又過度錯誤運動,或是已經是錯誤的結構之下又再去運動,這時候反而會症狀加劇。
由上述專家說法可知,適度運動有益健康、過度運動反而提高風險,更何況是傳言所說的「長期過度運動」,錯誤的行為對身體有害,對健康的人或是高風險族群都是如此,傳言並無特殊之處。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將所有下肢的突然、劇烈、長時間的運動,通通講成可能導致血栓的形成、甚至變成血管栓塞,但專家表示,即使是中高齡族群,只要血液、血管正常,沒有被醫生說是心血管疾病、血栓的高風險族群,做上述的動作其實是不需要擔心的,傳言雖是好心提醒,但誇大不實的內容反而可能造成誤解、恐慌,傳言說法錯誤。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銀髮族健康體能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 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 - 柳朋馳
提供 AI 生成摘要宣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