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專家表示,施打疫苗的部位和心臟的距離並沒有關係,也沒有證據顯示接種部位與心臟距離和心肌炎有關。專家提醒,由於 mRNA 疫苗的局部反應本身就比較嚴重,如果不施打在手臂,而是打在大腿跟屁股,產生嚴重局部反應的機會仍相當高;打得太淺,更可能打到皮下,局部反應會更嚴重,連走路可能都有問題,所以不建議改變施打部位。網傳「打疫苗最好遠離心臟,因此最佳部位是打屁股、大腿、右臂」的影片。專家指出,目前,mRNA 疫苗導致心肌炎的原因並不清楚,多好發在青少年至年輕男性族群,且多在施打第二劑後的幾天內發生,症狀也都很輕微,僅需支持性療法即可恢復。而從疫苗的觀點來看,流傳影片所述導致心肌炎發生的機制機會不高,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專家表示,打疫苗的部位和心臟距離並沒有關係,也沒有證據顯示接種部位與心臟距離和心肌炎有關。專家提醒,由於 mRNA 疫苗的局部反應本身就比較嚴重,如果不施打在手臂,而是打在大腿跟屁股,產生嚴重局部反應的機會仍相當高;打得太淺,更可能打到皮下,局部反應會更嚴重,連走路可能都有問題,所以不建議。
打疫苗最好遠離心臟的影片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打疫苗最好遠離心臟,因此最佳部位是(1)打屁股、(2)大腿、(3)右臂,避免打左臂,因左臂離心臟太近了!
https://youtu.be/0pgZbnVHMno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目前,mRNA 疫苗引起心肌炎的狀況為何?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齊嘉鈺指出,mRNA 疫苗導致心肌炎的機制目前並不清楚,相關的研究都仍在進行中。
目前比較明確觀察到的現象是,接種 mRNA 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狀況好發在 12 至 39 歲(尤其是 12 至 29 歲)的青少年到年輕人族群,以男性為主,且多在施打第二劑後的幾天內發生,症狀也都很輕微,僅需要支持性療法即可恢復。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在施打 mRNA 疫苗比較多的國家中,有發現年輕男性似乎在施打疫苗後,產生心肌炎的比例超乎原先的預期值,所以把心肌炎列入施打 mRNA 疫苗要注意的副作用。
邱南昌說,目前施打 mRNA 疫苗引起心肌炎的原因並不清楚。而這些人的心臟酵素有增加,所以被認為有心臟發炎。但是這一群人絕大部分只是輕微症狀,休息幾天就能完全恢復。所以目前心肌炎是施打 mRNA 疫苗要注意的副作用,但還不用過於緊張,且目前並沒有任何國家因為這樣而停用 mRNA 疫苗。流傳影片提到:「mRNA 若進入心臟,可能會產生棘蛋白並表現在心臟表面。當身體免疫系統開始作用時,抗體看到心臟表面有棘蛋白,就會來對付心臟的棘蛋白,產生很多抗體。結合在(心臟)上面,活化補體系統,就一定會發炎。」這個說法正確嗎?
齊嘉鈺表示,上述說法應只是一種「推測」,而此「推測」除了尚無法解釋在流行病學的觀察上發生的年齡層、性別等差異,以及與施打劑次的關係,也沒有實驗室的證據可以支持此推測所述即為疫苗導致心肌炎的機制。
齊嘉鈺進一步指出,對細胞來說,因為 mRNA 疫苗本身是以脂肪顆粒包裝,所以它是可能會進入到身體的所有細胞。但一般來說,在施打疫苗後,通常會很快的招來免疫細胞開始出現免疫反應的作用,且疫苗施打進去並不是非常大量,不至於會全身跑不停,產生各式各樣的反應。
在疫苗設計上,絕大部分應該會刺激的是免疫反應的細胞,加上施打的量不是很大,所以疫苗幾乎不太可能會走到心臟之後,還會有那麼多帶進去的顆粒能夠讓心肌細胞呈現這樣的蛋白質出來。
不過,齊嘉鈺也說,目前看到的心肌炎病例其症狀都很輕微,所以沒有真的將這些病患的組織細胞取出來看它到底表現出什麼,才會有心肌炎的反應出現。因此,無法說一定不是流傳說法指稱的方式所導致,只是從疫苗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機會不高,目前也沒有證據可以證實。
邱南昌表示,mRNA 疫苗施打進到人體細胞裡面後,細胞質會製造所謂的「棘蛋白」,棘蛋白就會到細胞表面讓免疫系統認識它,進而產生抗體以及其他的免疫反應。
邱南昌指出,mRNA 是進入會誘發免疫反應的細胞的表面,進而產生身體的抗體,這個細胞並不是心臟的細胞,和心臟並沒有直接關係。一個是細胞的層次,流傳說法則是器官層級,細胞也不是心臟細胞,層次完全不一樣。網傳「打疫苗最好遠離心臟,因此最佳部位是(1)打屁股、(2)大腿、(3)右臂。應避免打左臂,因左臂離心臟太近」,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齊嘉鈺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接種部位與心臟的距離和發生心肌炎有關。美國 CDC 、歐洲國家,以及 WHO,目前也還沒有因為心肌炎的個案而對 mRNA 疫苗有特別限制,或是建議必須避開施打的部位。
邱南昌則指出,這個說法沒有根據,疫苗施打部位和距離心臟的位置並沒有關係。
邱南昌進一步說明,民眾要施打疫苗在哪個部位沒有特別的意見,只要能夠吸收即可。但是要注意,目前建議施打在手臂是因為要施打比較容易;如果要打在大腿,基本上也還可以。但打屁股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這類疫苗屬肌肉注射,萬一屁股的皮下脂肪非常厚,沒打到肌肉,等於打在皮下。
由於 mRNA 疫苗的局部反應本身就比較嚴重,如果不施打在手臂,而是打在大腿跟屁股,產生嚴重局部反應的機會還是相當高;打得太淺,更可能打到皮下,局部反應會更嚴重。施打手臂的局部反應只是手痛,就算比較嚴重,也是手不好舉而已,但打在大腿或屁股,連走路可能都有問題,所以不建議,也沒有必要改變施打部位。
專家諮詢: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 - 齊嘉鈺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 邱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