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在嚴重脫水的狀況下,確實較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神智方面等問題,但傳言的說法有些牽強和誇大。另外,隨著年紀的增長,長者確實可能因為活動量少、擔心要一直上廁所、慢性病、感受方面變得比較遲鈍、食慾降低等原因,導致水分攝取稍微不足,但身體的調節機制仍會在缺水時提醒我們要喝水。網傳「60 歲以上的人容易脫水,因為他們已感覺不到體內缺水」的訊息。醫師指出,在嚴重脫水的狀況下,確實較容易導致如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神智方面等問題,但傳言的說法有點過於牽強和誇大。專家表示,隨著年紀增長,長者確實可能因為活動量少、擔心要一直上廁所、慢性病、感受方面變得比較遲鈍、食慾降低等原因,導致水分攝取稍微不足,但身體的調節機制仍會在缺水時提醒我們要喝水。另外,醫師也提醒,補充水分仍以一般的「水」為主比較好;而有特定慢性病的人要如何補充水分,應和醫生討論,而不是一味的大量喝水。
漸進式忘記喝水的習慣開始於 60 歲、容易脫水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一位好友的台大同學(在美執業心臟科醫師)的提醒~
由於我認識中的許多人都超過 60 歲了,所以這段話希望能影響廣大的民衆...喝起來!
阿納爾多·列支敦士登醫師在著作中說:
每當我向醫學系四年級的學生教導~臨床醫學時,我都會問以下問題~
老年人精神錯亂的原因有哪些?
有些人提供:「頭部腫瘤」。 我回答:不是!
其他人說: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早期症狀」。 我再次回答:不是!
每一次拒絕他們的回答,他們的回答就會枯竭。
當我列出三個最常見的原因時,他們更加張口結舌!
答案是:
- 不受控制的糖尿病
- 泌尿系統感染
- 體內脫水
這可能聽起來像一個笑話,但事實並非如此。 60 歲以上的人通常~不太感到口渴,因此除了三餐飲食外幾乎不太喝水。
當周圍沒有人提醒他們喝水時,他們很快就會脫水。 脫水很嚴重,會影響整個身體,可能會導致突然的精神錯亂、血壓下降、心悸加重、心絞痛 (胸痛)、昏迷甚至死亡。
這種漸進式忘記喝水的習慣開始於 60 歲,那時我們體內應有的水量剛剛超過 50%。但60 歲以上的人的體內水儲備量較低,這是~自然老化過程的一部分。
但還有更多的併發症。 雖然他們脫水了,但他們仍然不喜歡喝水,因為他們的內部平衡機制在退化中。
結論:
60歲以上的人~容易脫水,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供水量較少,而且還因為他們~已感覺不到體內缺水。
雖然 60 歲以上的人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很健康,但體內反應和化學功能的日漸表現,會損害他們的整個身體。
所以這裡有兩個警報~
1) *養成喝液體的習慣*。 液體包括水、果汁、茶、椰子水、牛奶、湯和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甜瓜、桃子和菠蘿; 橙子和橘子也有效。
重要的是,每兩個小時,你必須喝一些液體。 記住這一點!
2) 對家人關懷的警覺:60 歲以上的人要經常提醒他們補水,同時觀察他們...。
如果您意識到他們排斥液體,並且一天又一天,他們易怒、氣喘、缺乏注意力,這些幾乎肯定是脫水的復發症狀。
請 將此信息分享給其他人! 您的朋友和家人都需要自己瞭解這些知識,幫助自己及他人變得更健康、更快樂。
*很適用於 60 歲以上的人*。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老年人精神錯亂三個常見的原因: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以及體內脫水。……60 歲以上的人沒提醒他們喝水時,很快就會脫水。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精神錯亂、血壓下降、心悸加重、心絞痛、昏迷,甚至死亡」,此說法有根據嗎?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指出,「精神錯亂」的說法比較不精確。他認為,「精神錯亂」應歸類為似「譫妄」的情況,即老年人有時會出現的一種常見的精神錯亂,可能會有幻覺、嗜睡、搞不清人事時地物、記憶力喪失,有點像失智症的「急性」狀況,一般稱為「譫妄症」。
黃柏堯表示,流傳說法屬於比較簡單的講法,糖尿病、脫水、感染等都有可能出現電解質不平衡、腦部血流較少、血壓變化等狀況,這些都會導致大腦無法正常工作,就有可能發生「精神錯亂」。不過,導致精神錯亂的原因很多,如肺炎、膽囊炎等發炎狀況,也很容易出現精神錯亂。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指出,在某些狀況下,如嚴重脫水,確實會導致像電解質不平衡、血壓降低等狀況,才比較容易發生如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神智方面等問題。
不過,蘇彥伯認為,流傳訊息指「60 歲以上的人如果不提醒他喝水,就會導致上述情況」的說法,有點過於牽強和誇大。網傳「漸進式忘記喝水的習慣始於60歲,…60歲以上的人體內水儲備量較低,屬自然老化過程的一部分。…雖然他們脫水,但仍不喜歡喝水,因為內部平衡機制在退化。…他們已感覺不到體內缺水」,此說法有根據嗎?
黃柏堯表示,長者確實可能出現喝水變少的狀況,但「水分儲備量較低使他們不喜歡喝水」的說法並沒有根據。很多人都會有「缺水」的情況,但這沒有分年齡層。由於我們身體是很好的調節機制,所以應不存在「身體缺水,卻反而不想喝」的狀況。
黃柏堯舉例,臨床上看到比較多的狀況是 60 歲以上的男性,若有攝護腺的問題,怕跑廁所,很多人反而是出現「不想喝水」的狀況比較多,倒不會「忘記喝水」。
黃柏堯也說,有時候長者確實喝水量較少,但原因可能不是「感覺不到體內缺水」;由於長者的活動量較少,水分喪的狀況比較慢,補水需求也就沒有年輕人那麼明顯。
蘇彥伯指出,隨著年紀增長,水分在體內佔的百分比會相對比年輕人少一些;加上長者同時可能伴隨一些慢性病,或年紀大了之後,感受方面可能變得比較遲鈍,或食慾降低等,有時確實會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水分攝取稍微不足,因此需要小心。
不過,蘇彥伯說,人體本身有其調節的功能,如水分不夠時,首先會遇到尿液變少,有些人則會開始感到容易口乾舌燥等現象,會提醒你要喝水。
蘇彥伯表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如長期待在冷氣房,或外面天氣非常熱,流汗流得多的狀況下,會導致無形的水分蒸發;有些長者本身患些慢性病,在短時間內快速缺水或溫度上升,造成血液黏稠濃度變高的情況下,確實容易引發一些心血管的病症。而這屬於「連帶」的現象,並非單純「脫水」可以解釋。網傳「要養成喝液體的習慣,每兩個小時必須喝一些,包括水、果汁、茶、椰子水、牛奶、湯和富含水分的水果」,果汁、茶或水果等可以取代水嗎?
蘇彥伯建議,補充水分以一般普通的飲水即可,因為像帶有鹽分、糖分的飲品、果汁,有時候喝下去反而會容易口渴,無法真的達到解渴的效果;再來,可能會因為攝取過多糖分、鹽分,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而像茶類這種溶質多的液體,有時有利尿效果,也可能因為咖啡因導致心跳增強、代謝增加,反而使水分喪失更多。
黃柏堯則指出,水屬於比較單純的東西,而水果、果汁的糖分比較高,所以不是很建議;茶、咖啡則有些利尿效果,喝多了可能會常跑廁所,有些長者反而會出現「脫水」的情況;另外,有些人有「乳糖不耐症」等問題,所以牛奶也不是那麼適合。因此,一般來說,液體仍以「水」為主比較好,無法取代。需要經常提醒長者補水嗎?
黃柏堯認為,長者不是一定要一直「補水」,有時也不適合。但確實會建議某些人應多喝一點水,如活動量較大、有長期便秘問題的人,多喝點水也會比較有幫忙。
蘇彥伯則提醒,在攝取水分時,除了足夠之外,有時過量也會有壞處。例如有些心臟功能或是腎功能不好的人,可能水分代謝會有問題,有時一次攝取太多水量,反而會排不出去,造成肺水腫、呼吸困難等狀況。
蘇彥伯表示,有特定慢性病的人要如何補充水分比較適合,應和醫生討論,而不是一味的在天氣熱的狀況下大量喝水。「喝水」屬於一個平衡,每個人的平衡點其實都不同。
專家諮詢: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 - 黃柏堯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 - 蘇彥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