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中醫並未針對疫苗本身定義它的屬性,也不認為它是「寒涼」的東西。假設一個東西本質上並非偏寒或熱,不會因為將其冷藏就變成很涼的東西,也就沒有所謂「寒性體質或極寒體質的人不能施打疫苗」的說法。反而要注意的是打疫苗的禁忌症,如曾對藥物、疫苗過敏,或身體有發炎症狀、重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的人,需請醫師評估這時是否適合施打。網傳「身體極寒的人打完疫苗絕對會出事」的影片。醫師指出,中醫並未針對疫苗本身定義其屬性,也不認為它是「寒涼」的東西。假設一個東西本質上並非偏寒或熱,也不會因為將其冷藏就變成很涼的東西。因此,既然疫苗不是寒涼的東西,就沒有所謂的「寒性體質或極寒體質的人不能施打疫苗」的說法。反而要注意的是打疫苗的禁忌症,如曾對藥物、疫苗過敏,或身體有發炎症狀、重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的人,需請醫師評估這時候是否適合施打。醫師也說,無法判斷流傳影片的案例,打完疫苗後的反應是否為極寒體質造成。若有人在施打完疫苗後出現一些發冷、發抖的寒症表現,則確實可以用薑湯、溫敷等方式治療。
身體極寒的人打完疫苗絕對會出事?
原始謠傳版本:
這一位就是原始點的創始者張釗漢中醫師,特轉介他對注射疫苗的看法。西醫用藥就是極寒,您看疫苗的保存溫度是幾度?內熱源不足的人一打,身體一定受不了,為何打疫苗前喝溫熱開水會降低風險?聽聽尊敬的張醫師怎麼講,阿彌陀佛.... 這篇是原始點張醫師演講?詳細描述打疫苗注意事項,你一定要看哦,https://youtu.be/eDM2bkp6rbg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流傳影片稱「疫苗屬寒涼藥物,施打後使人更加虛寒」,此說法有根據嗎?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許珮毓指出,古時候沒有疫苗,所以中醫沒有針對疫苗本身定義它是屬於寒、熱,或平性。
許珮毓表示,就西醫的原理來看,疫苗類似以人工製造抗原打進身體的方式,讓身體產生反應、抗體,下一次遇到這種病毒時,就可以即時反應。而這可以對應到中醫的「邪氣」理論。邪氣是指一些致病的因素,如風、寒、暑、濕、燥、火等。中醫理論認為,身體的「正邪」會去對抗「邪氣」。
許珮毓表示,若硬要對應疫苗屬哪種邪氣,以新冠疫苗來說,可能屬「風」和「濕」這兩種。所以並不認為疫苗是「寒涼」屬性。
許珮毓也說,很多疫苗都需要冷藏,否則會失去活性,但假設一個東西本質上並非偏寒或熱,不會因為將它冷藏後就會變成很涼的東西。流傳影片稱「極寒體質的人不能打疫苗」,這個說法正確嗎?
許珮毓指出,既然疫苗不是寒涼的東西,就沒有所謂的「寒性體質或極寒體質的人不能施打疫苗」的說法。反而要注意的是打疫苗的禁忌症,如曾對藥物、疫苗過敏,或身體有發炎症狀、重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的人,需請醫師評估這時候是否適合打疫苗。
許珮毓補充,中醫會說「寒熱虛實」。若是寒性體質的人,可能會有一些表現,如手腳冰涼、怕冷的情況;飲食上也比較喜歡食用溫熱的食物;腸胃道方面則比較容易拉肚子,會拉一些稀稀水水的便,小便則偏清澈透明;把脈時脈象通常也會比較沉弱。
以往,中醫也沒有「極寒」這個名詞,這可能是指寒性體質的人,每個症狀都很嚴重、明顯。
許珮毓也說,若有人覺得手腳冰冷,有時候不一定屬於寒性體質,可能是末梢循環不好造成。這種人可能會有其他表現,如容易口乾舌燥、長痘痘、習慣熬夜、晚睡,或壓力很大等,其實很多時候這種人都不是真的寒性體質,手腳冰冷的症狀可能是循環不好、缺乏運動所致。流傳影片描述,「有人在施打完疫苗後四肢發抖,屬『極寒』,以薑湯、溫敷、電熱器等方式緩解。」該個案發生的反應是「極寒」造成的嗎?
許珮毓表示,無法從流傳影片描述的發抖、心臟不舒服的反應,判斷是體質「極寒」造成,有時候病人的狀況要現場判斷才會比較清楚。而該個案的反應,有可能是過度緊張或藥物過敏導致。因為打疫苗時若很緊張,可能會不舒服、發抖;有時藥物過敏也會引起胸悶、心臟不舒服等狀況。
許珮毓說,打完疫苗後的處理方式,還是會根據實際發生的狀況進行處置,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表現的症狀也不太一樣。
以新冠疫苗而言,大部分的人在施打完後的一、兩天,身體發生的反應多為局部或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如發燒、頭痛、關節痛、接種部位紅腫熱痛等。若是發燒,西藥可能會以普拿疼退燒;中藥的話,也會用一些解熱、退熱、發汗的藥物治療。
許珮毓也指出,如果有人在施打完疫苗後出現發冷、發抖的寒症表現,確實可以用薑湯、溫敷等方式治療。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則表示,疫苗產生的反應通常分成兩類,第一為過敏反應,會在施打完立即產生;若是神經系統的反應,則通常要幾天後才會出現,而「發抖」即可能屬於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所導致,但不會施打完後馬上發生。
邱南昌認為,該個案的反應可能是過於緊張造成,所以當下若能讓他舒緩心情最重要,如喝熱飲品、拍拍他、安撫他、抱抱他等,反應可能就會慢慢停下來。
專家諮詢: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 - 許珮毓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 邱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