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網傳影片來源並非可靠媒體,影片內容多無事實根據。(2)該頻道影片多為不實資訊,改名費說法也為憑空捏造。
(3)對於魚叉飛彈等武器說法,專家表示,重要的是如何運用以達到預期效果。
網傳「美國坑慘台灣!改名台灣辦事處必須交錢」、「866億天價改名費曝光」的影片訊息。經查證,來源非具可信度的媒體,影片內容無根據且與實際情況不符,台灣駐美機構更名無須所謂的「改名費」,另外相關敘述都為憑空捏造,屬於缺乏事實根據的謠言影片訊息。
台灣辦事處866億天價改名費曝光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大反轉! 15日美國坑慘台灣!改名“台灣辦事處”必須交錢! 866億天價改名費曝光!台當局傻眼!中國爆笑:吳釗燮訪美徹底淪為笑話!
主要流傳這段 YouTube 影片(社群擷取畫面):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影片出處?
實際查看網傳影片出處之 Youtube 頻道「军政速递」,簡介處中無任何詳細資料,發布的影片多和國際時事有關,但並非媒體所成立的官方頻道,相關影片也沒有記者採訪內容,多為圖片拼湊再加上機器人聲旁白而成。
檢視該頻道所發布的影片,多數缺乏根據且與實際情況不符,如「8票:2票!澳洲日本反对无效!22日中国成功加入CPTPP!莫里森不服当场威胁澳洲退出!不料8大成员国仅回2字!澳日傻眼!」、「11票:0票!台湾跟风大陆申请加入CPTPP遭拒绝!台代表当场怒骂日本收钱不办事!不料下一秒惨遭驱逐!台当局气炸:悔不该答应进口福岛核食品!」。
目前中國與台灣皆提出申請加入 CPTPP,但 CPTPP 尚未對中國或台灣的申請做出決定,中國並未成功加入 CPTPP,台灣也並沒有被拒絕,相關敘述均與事實不符,且影片內容和標題不同。
由此可知,網傳影片的出處並不是具有可信度的媒體。網傳影片稱「15日美國坑慘台灣!改名『台灣辦事處』必須交錢! 866億天價改名費曝光!台當局傻眼!」?
實際搜索關鍵字,查無任何與網傳影片相符之報導,包含近日《中央社》、《自由時報》、《美國之音》、《金融時報》等台灣與國際主流媒體的相關報導,皆未提到台灣駐美機構正名需要所謂的「改名費」。
關於網傳影片提到的 866 億,實為海軍規畫向美國採購 100 套岸置魚叉飛彈所編列的預算,根據國防部發布的 111 年度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案書表,第 280 頁中第 17 點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中指出,此計畫是為了提升國軍打擊武力及攻擊範圍,有效增加制海作戰能力,「計畫籌獲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100套,計需86,601,349千元,納入110-119年度編列,分年預算編列。」和台灣駐美機構正名無關,網傳所述和事實不符,為錯誤訊息。網傳影片稱「台灣要求美國將台灣在美國的代表機構『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或『台灣駐美公使處』......隨後中國直接發起了反制,中國外交部以外交降級、驅逐美國駐華大使和撤回中國駐美大使來進行警告」?
網傳影片提及《金融時報》的報導,實際在《金融時報》網站上搜索,找到和台灣駐美機構正名相關的〈Washington risks Beijing ire over proposal to rename Taiwan’s US office〉新聞。
該篇報導發布於 9 月 11 日,內容指出,知情人士透露華府正在認真考慮台灣提出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要求,並未提及網傳所說的台灣要求改名為「台灣駐美公使處」。
跟據《中央社》 9 月 13 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針對此事表示,已就有關動向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美國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係,包括不得將台灣駐美經文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但並未有網傳所說的外交降級或驅逐美國駐中大使、撤回中國駐美大使等回應。網傳影片稱「美國同意為台灣更名,並且還願意給台灣在聯合國一個『台灣特殊代表團』的頭銜稱號」?
《金融時報》的報導中僅稱華盛頓正在考慮台灣提出的更名要求,並得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和國務院亞洲官員的廣泛支持,但目前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要求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
查看美台相關單位如白宮、美國國務院、美國在台協會、台灣外交部、台灣總統府等網站,也均未公告美國同意為台灣駐美機構更名及給台灣在聯合國「台灣特殊代表團」頭銜之消息,亦查無台灣與國際媒體有任何報導。網傳影片稱「但是美國卻在這前面加了一個附加條件......台海軍此前對美採購100套岸置『魚叉』導彈系統,因預算緊絀,曾向立法院允諾先買32套......報導稱美方國安高層強勢要求台方必須『一次買齊』下,否則就不會再支持改名一事」?
網傳影片稱其引述《聯合報》報導,實際搜尋,《聯合報》確實有一篇以「美迫我須一次買足百套魚叉 866億元強迫立法院埋單」為題的報導,但內容是針對美國售台 100 套岸置魚叉飛彈系統,海軍編列 886 億預算採買及興建陣地,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和台灣駐美機構改名相關事宜。
因此,經查證,網傳訊息「海軍此前對美採購 100 套岸置『魚叉』導彈系統,因預算緊絀,曾向立法院允諾先買32套......」的確是《聯合報》報導內容,但後半段「美方國安高層強勢要求台方必須『一次買齊』下,否則就不會再支持改名一事」為憑空捏造的內容,並非原始聯合報的報導。網傳影片稱「美國只肯賣過期的武器給台灣,老『魚叉』對解放軍沒有價值,『魚叉』是1979年美軍開始部署,問世超過40年,這40年來科技進步一日千里,『魚叉』效能過時是理所當然的」?
對此 MyGoPen 實際詢問軍事作家黃竣民與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舒孝煌。黃竣民表示,網傳影片之言論可以說是似是而非,他認為關於魚叉飛彈的採購就像是非主流型產品,儘管有在進步,可是它並不是主流,或說它賣給你的型號的確是舊的,不是最新版的。
那台灣現在買了,重點是武器到了要怎麼運用;也不能說它是過期武器,因為像 B-52 轟炸機已經飛一甲子了,60 歲了人家還是在飛,還要再用 40 年、還要再飛40年。重點是說台灣買這些武器要怎麼運用,才能達到當初真的要買這個武器預期的效果。
舒孝煌則提供 3 篇報導做參考,分別是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的文章和《上報》軍事記者朱明的文章。梅復興在去年美國國會宣布魚叉岸防飛彈系統 (HCDS)軍售案時表示,此次美國出售的魚叉飛彈不是前年提供給芬蘭的RGM-84Q-4 Block II+ ER增程型構型,初步研判可能是為了將成本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以便台灣能夠一次採購足量的飛彈基數。
之後他寫的「美國售臺AGM-84K(SLAM-ER)實屬睿招」專文中進一步指出,此次軍售案除了魚叉的岸巡飛彈之外,尚可能包括「擴大反應(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的 AGM-84H/K(SLAM-ER),SLAM-ER 的實戰精準打擊能力與戰術彈性相當可觀,對台灣在技術與作戰能力上是一大突破。
朱明的「【採購攻陸飛彈】台灣是世界唯一 魚叉飛彈岸置型、空射型、潛射型及艦射型全配置」專文則提到,國軍若採購四款全系列魚叉飛彈,台灣將是全球唯一擁有全系列魚叉飛彈的國家,台灣海軍所提出的是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具有反艦與攻陸兩種性能的魚叉飛彈。
據文中表示,在台灣現有的整體防衛構想中,和過去等敵軍離岸一段距離再進行打擊不同,是將打擊火力直接擴及到對面沿岸,並延伸至百公里的軍事目標,因此才會計劃向美方採購反艦與攻陸兩種性能的魚叉飛彈。網傳影片稱「對台灣而言新冠疫情不斷爆發,突顯蔡英文當局的防疫政策失當,疫苗既患寡、更不均,迄今還有一半以上的民眾打不到第一劑疫苗,打了第一劑的長者更不知道第二劑在哪裡......官方為了護航高端,國際疫苗永遠買不到」?
台灣今年 5 月本土疫情升溫, 5 月 19 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進入三級防疫警戒,但 7 月後隨著疫情趨緩,因此指揮中心宣布自 7 月 27 日解除三級防疫警戒,降至二級直到現在。
根據《聯合報》 10 月 7 日報導,國內本土確診已經連續 8 天「+0」,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相當穩定;從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的統計圖表也可看出,網傳影片聲稱台灣疫情不斷爆發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根據國家網路中心「COVID-19 全球疫情地圖」網站統計,台灣第一劑疫苗人口涵蓋率目前已達 58.73 %、第二劑 19.12 %,疫苗施打計畫進行到第 12 期,AZ、莫德納、高端等疫苗都已開放第二劑接種,網傳所述和事實並不相符。
資料來源:
中央社 - 推動駐美代表處正名台灣 美議員夏波證實改名有望【專訪】
自由時報 - 美議員證實我駐美代表處正名有望 外交部回應了
美國之音 - 台灣駐美代表處傳“正名”遭北京強烈反對
金融時報 - Washington risks Beijing ire over proposal to rename Taiwan’s US office
國防部 - 111 年度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案書表
中央社 - 傳駐美代表處改名台灣 中:已向美交涉不得更名
聯合報 - 美迫我須一次買足百套魚叉 866億元強迫立法院埋單
自由時報 - 美台軍售》魚叉飛彈非「增程型」 專家:美控制成本讓台灣一次購足
ETtoday新聞雲 - 梅復興/美國售臺AGM-84K(SLAM-ER)實屬睿招
上報 - 【採購攻陸飛彈】台灣是世界唯一 魚叉飛彈岸置型、空射型、潛射型及艦射型全配置
聯合報 - 本土確診連8天+0! 陳時中:中秋節後兩周疫情已穩住
Our World in Data - Coronavirus Pandemic (COVID-19)
COVID-19 全球疫情地圖 - 疫苗接種
專家諮詢:
黃竣民
舒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