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引述的數據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臟研究所於 2021 年 9 月發布的文章。文章發布後,發現數據引用錯誤,導致發生率計算出現嚴重偏差。該文章已被作者自行撤回。(2)專家指出,從各國的大規模研究看來,接種 mRNA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比例大約介於「每百萬劑有 5.8 至 12 例」之間。
網傳「渥太華大學:每一千個接種 mRNA 疫苗就有一個心肌心包炎病例」的訊息。經查,傳言引述的數據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臟研究所於 2021 年 9 月發布的文章,該文章因為數據引用錯誤、被嚴重低估,導致出現偏離大規模研究結果的發生率。該文章已被作者自行撤回。專家也指出,從各國的大規模研究看來,接種 mRNA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比例大約介於「每百萬劑有 5.8 至 12 例」之間。
渥太華大學:每一千個接種mRNA疫苗就有一個心肌心包炎病例?
原始謠傳版本:
渥太華大學:每一千個接種mRNA疫苗嘅就有一個心肌心包炎病例
https://trialsitenews.com/university-of-ottawa-heart-institute-retrospective-study-finds-1-in-1000-mrna-vaccinations-leads-to-myopericarditis/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傳言引述的研究為何?該研究的結果具可信度嗎?
(一)檢視流傳文章,其引述的數據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臟研究所(University of Ottawa Heart Institute)研究人員於 2021 年 9 月 16 日發布的報告。
進一步檢索發現,該篇文章已被撤回。
(二)MyGoPen 採訪國衛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齊嘉鈺表示,該篇文章有一些問題,所以後來作者自行撤稿,主要原因是接種疫苗的人數數據引用錯誤,導致發生率計算出現嚴重偏差。
齊嘉鈺指出,該研究主要在計算「在施打 mRNA 新冠疫苗的人當中,有多少人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而該研究最大的問題在於將「施打疫苗的人數」弄錯了。原本的文章只有計算到「三萬多人,其中有 32 個人」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問題,所以變成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發生率高達「一千分之一」。
齊嘉鈺進一步說明,後來發現該數據的「分母」弄錯了,從渥太華的數字看來,正確施打疫苗的人數應為「超過八十萬人」。而這樣換算起來,與原本的「一千分之一」有非常大的落差;研究人員擔心,與其他大規模的研究相比,原先的數據太驚人,且是導因於計算錯誤,所以主動撤稿。研究人員也在聲明裡指出,不希望這篇錯誤的文章被大規模的引用、作為參考資料,因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計算。
(三)檢視該研究作者發布的聲明。聲明指出,在公開同行評審過程中,他們收到許多評審員的訊息,擔心該份報告的「接種 mRNA 疫苗後心肌炎的發病率」存在問題。而該報告的發病率似乎被一個錯誤的小分母(即研究期間施打的劑量數)大為誇大。
研究人員檢視渥太華的數據後,發現確實被嚴重低估,實際施打劑量超過 80 萬劑,遠高於研究引用的數量。
聲明表示,為避免誤導同行、公眾和媒體,作者一致希望以「發生率數據不正確」為由,撤回該篇文章。目前,接種 mRNA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比例約為多少?
齊嘉鈺表示,從過去美國或是以色列的研究看來,每施打每一百萬劑 mRNA 疫苗後,約會出現 12 至 14 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狀況。
齊嘉鈺指出,以色列 10 月 6 日時發布的「施打完 BNT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研究報告顯示,其發生率也是每百萬劑約有 12 到 14 人左右。另一篇美國南加州針對 18 歲以上成人施打 mRNA 疫苗後發生急性心肌炎的報告則顯示,施打第二劑後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劑出現 5.8 例。
齊嘉鈺指出,網傳文章描述的「千分之一」的數據超乎其他大規模研究非常多,所以一般讀者若是看到這種比較小規模、又偏離大規模研究太誇張的數據,解讀上就要更加謹慎。
資料來源:
mRNA COVID-19 Vacc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MR-confirmed Myopericarditis
撤稿聲明
Myocarditis With COVID-19 mRNA Vaccines
Myocarditis after BNT162b2 mRN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in Israel
Acute Myocarditis Following COVID-19 mRNA Vaccination in Adults Aged 18 Years or Older
專家諮詢:國衛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 齊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