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112 年 10 月 22 日在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的「拉近教學現場與媒體素養教育的距離」研習活動,吸引全台超過百名第一線的中小學老師齊聚一堂。研習活動聚焦於如何教授媒體素養,如何轉化為適切的教學計劃,以及如何應對教學現場中可能遇到的質疑和挑戰,讓媒體素養教育從根扎起。
此次台北場的活動由 MyGoPen 麥擱騙、假新聞清潔劑、Google 亞太區安全與信任團隊(Safer with Google)、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及國家圖書館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了一場重要的研習活動,和參與的中小學老師們分享教授媒體識讀方面的經驗,以及網路安全及數位素養的教學資源。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劉慧雯教授分享了媒體素養在教學上的意義,包括媒體的「屬性」及「再現效果」,學齡階段的學生或孩子未必知道平面媒體標題字數、電視台片長秒數的限制,或是新聞影片畫面不斷重播的原因等,讓學生分析、描述自己接收到的訊息是否足夠多元、是否有文化差異。
另外也可以透過橫向比較去了解,例如同一時間其他媒體的相同版位是什麼消息,或是同一條消息其他平台的內容是什麼,劉慧雯教授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案例,並提供有效的教學建議,以有口碑的新聞獎項、專家建議的資訊清單為參考,透過與人交換分享以及逐步篩選來建立自己的健康媒體來源清單,台上與台下互動熱絡。
針對教學設計以及與民眾互動的部分,研習營活動由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非營利組織「假新聞清潔劑」來分享,假消息清潔劑從 2018 年底開始推動,從草根、直接面對人群開始做起,將資訊識讀的要點深入淺出、以大眾化的方式和民眾交流,藉由發傳單、送小禮物、寶可夢虛寶交換等活動,在街頭宣講、社區講座擴散,並協助民眾學習使用手機及軟體操作。
假新聞清潔劑表示,網路曾經象徵自由與解放,但卻逐漸演變成被演算法、濾泡效應操縱和控制,使得民眾看到的資訊,演變成「迴聲效應」、「同溫層」,鼓勵現場參與的老師可以透過多面向的瀏覽、確認資訊來源及作者、技巧性搜尋留言者真實性、善用思辨能力判斷等不同於以往的查證習慣,勇於戳破同溫層的「泡泡」。不實資訊善於用新奇有趣、創造恐慌、傳遞仇恨等「情緒性」的操作,也造成了經濟損失、健康傷害以及危害家庭。尤其現在除了虛假訊息、錯假訊息以外,最嚴重的則是「陰謀論」,不斷強化缺乏科學證據的虛假信念,以揭穿邪惡目的之陰謀論來造成社會混亂。
另外假新聞清潔劑也提到,很多媒體素養都以「資訊識讀能力」為主,但以他們的經驗,發現「科技能力」、「公民素養」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溝通方面,如果遇到有議題或觀念無法溝通,找到每個人各自有興趣的案例、或是同理他的價值觀是很好的切入點。也分享給老師們在傳授媒體識讀的過程中,「鼓勵要浮誇、打臉要委婉、溝通要耐心」的心法。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認證的查核單位「MyGoPen 麥擱騙」則在現場分享,當虛假內容或詐騙手法已經實際入侵、甚至傷害家庭時,就不能「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在查證方面,以訊息的「惡、假、害」的程度及民生優先,分析、拆解查核點,分清楚事實或是意見、以及消息來源是否有利害關係,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提供現場的老師們各種查證教學資源、善用搜尋引擎、圖片影片查核技巧等教學檔案,讓老師們可以衍生出更多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教案。
Google 亞太區安全與信任(Trust & Safety)團隊的數據分析師蔡欣穎也在現場分享 Google 推出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網路安全及數位素養的教學資源「Be Internet Awesome」,提醒孩子不能因為匿名就以為不用對網路發言負責,每個人的數位足跡、網路聲譽都是重要的資產,在網路上做「任何動作前」都應該維持批判性思考。
並舉「網路釣魚」的各種手法,像是以假亂真的網路銀行網頁讓使用者對他揭露了登入憑證等機密資訊,此外,也提醒民眾不要亂打開郵件的附加檔案、任何附加檔案都可能夾帶木馬程式,而他人分享雲端檔案的連結也可能是冒充 Google 的假網址,而利用手機做雙重認證也是重要的自保之道。
關於上網安全的相關教學,現在 Safer with Google 與 MyGoPen 的網站合作,大家都可以到 MyGoPen 首頁的 Safer with Google 上網安全教學專區取得相關教學資源。
本次活動的講者們不僅結合理論和實務,分享實戰經驗,教導參與者如何識別虛假信息,同時透過他們的教育經驗,指導出席的教師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溝通方式,以協助大眾和學生,並提供相關資訊工具。現場互動熱絡,為參與者帶來了豐富的學習體驗。
此次台北場的活動由 MyGoPen 麥擱騙、假新聞清潔劑、Google 亞太區安全與信任團隊(Safer with Google)、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及國家圖書館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了一場重要的研習活動,和參與的中小學老師們分享教授媒體識讀方面的經驗,以及網路安全及數位素養的教學資源。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劉慧雯教授分享了媒體素養在教學上的意義,包括媒體的「屬性」及「再現效果」,學齡階段的學生或孩子未必知道平面媒體標題字數、電視台片長秒數的限制,或是新聞影片畫面不斷重播的原因等,讓學生分析、描述自己接收到的訊息是否足夠多元、是否有文化差異。
另外也可以透過橫向比較去了解,例如同一時間其他媒體的相同版位是什麼消息,或是同一條消息其他平台的內容是什麼,劉慧雯教授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案例,並提供有效的教學建議,以有口碑的新聞獎項、專家建議的資訊清單為參考,透過與人交換分享以及逐步篩選來建立自己的健康媒體來源清單,台上與台下互動熱絡。
針對教學設計以及與民眾互動的部分,研習營活動由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非營利組織「假新聞清潔劑」來分享,假消息清潔劑從 2018 年底開始推動,從草根、直接面對人群開始做起,將資訊識讀的要點深入淺出、以大眾化的方式和民眾交流,藉由發傳單、送小禮物、寶可夢虛寶交換等活動,在街頭宣講、社區講座擴散,並協助民眾學習使用手機及軟體操作。
假新聞清潔劑表示,網路曾經象徵自由與解放,但卻逐漸演變成被演算法、濾泡效應操縱和控制,使得民眾看到的資訊,演變成「迴聲效應」、「同溫層」,鼓勵現場參與的老師可以透過多面向的瀏覽、確認資訊來源及作者、技巧性搜尋留言者真實性、善用思辨能力判斷等不同於以往的查證習慣,勇於戳破同溫層的「泡泡」。不實資訊善於用新奇有趣、創造恐慌、傳遞仇恨等「情緒性」的操作,也造成了經濟損失、健康傷害以及危害家庭。尤其現在除了虛假訊息、錯假訊息以外,最嚴重的則是「陰謀論」,不斷強化缺乏科學證據的虛假信念,以揭穿邪惡目的之陰謀論來造成社會混亂。
另外假新聞清潔劑也提到,很多媒體素養都以「資訊識讀能力」為主,但以他們的經驗,發現「科技能力」、「公民素養」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溝通方面,如果遇到有議題或觀念無法溝通,找到每個人各自有興趣的案例、或是同理他的價值觀是很好的切入點。也分享給老師們在傳授媒體識讀的過程中,「鼓勵要浮誇、打臉要委婉、溝通要耐心」的心法。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認證的查核單位「MyGoPen 麥擱騙」則在現場分享,當虛假內容或詐騙手法已經實際入侵、甚至傷害家庭時,就不能「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在查證方面,以訊息的「惡、假、害」的程度及民生優先,分析、拆解查核點,分清楚事實或是意見、以及消息來源是否有利害關係,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提供現場的老師們各種查證教學資源、善用搜尋引擎、圖片影片查核技巧等教學檔案,讓老師們可以衍生出更多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教案。
Google 亞太區安全與信任(Trust & Safety)團隊的數據分析師蔡欣穎也在現場分享 Google 推出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網路安全及數位素養的教學資源「Be Internet Awesome」,提醒孩子不能因為匿名就以為不用對網路發言負責,每個人的數位足跡、網路聲譽都是重要的資產,在網路上做「任何動作前」都應該維持批判性思考。
並舉「網路釣魚」的各種手法,像是以假亂真的網路銀行網頁讓使用者對他揭露了登入憑證等機密資訊,此外,也提醒民眾不要亂打開郵件的附加檔案、任何附加檔案都可能夾帶木馬程式,而他人分享雲端檔案的連結也可能是冒充 Google 的假網址,而利用手機做雙重認證也是重要的自保之道。
關於上網安全的相關教學,現在 Safer with Google 與 MyGoPen 的網站合作,大家都可以到 MyGoPen 首頁的 Safer with Google 上網安全教學專區取得相關教學資源。
本次活動的講者們不僅結合理論和實務,分享實戰經驗,教導參與者如何識別虛假信息,同時透過他們的教育經驗,指導出席的教師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溝通方式,以協助大眾和學生,並提供相關資訊工具。現場互動熱絡,為參與者帶來了豐富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