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提高體溫可以抑制病原的複製跟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但專家表示,體溫每增加一度、每分鐘心跳就會增加 10 下,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傳言說法並非適用所有人、傳言易誤導。(2)傳言說的知名藝人病例是病毒感染,但傳言又說「使用高溫水浴對於感染的對抗效果等於抗生素」、意即細菌性感染,傳言一下子指病毒、一下子講細菌,傳言內容混亂、易生誤導。
(3)傳言「等同抗生素」的說法,專家表示傳言未說明舉凡研究都有其設計條件、局限性,病患嚴重度、抗生素種類等,傳言以偏概全、易使民眾誤信而延誤治療時機,傳言說法錯誤。
網傳「大S的猝逝與泡溫泉有關嗎?」提到「也許她運氣不好的是泡溫泉泡得不夠久、或是因為生病根本沒有去泡」、「提高體溫可以抑制病原的複製跟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國外有研究「使用高溫水浴等於抗生素」。但專家表示,醫學上從沒有說過發燒一定不能熱水,擦拭溫水澡就是一種物理性的退燒退熱方式,但是這些作法都有適用的對象、不適用的對象,例如腦膜炎,或是有孩童有熱痙攣病史、有誘發癲癇之虞就應避免;而心血管疾病、三高等慢性病則要特別注意,內容只講泡湯好處、對負面的部分卻略而不提,傳言易生誤導。
感冒多泡湯殺病毒?
原始謠傳版本:
大S的猝逝與泡溫泉有關嗎?
有些先進持這個觀點,不過恐怕跟之前的研究與事實不太相符。
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如果有感冒就會教病人去喝1杯熱薑湯,然後躲在被窩裡面讓他出一身汗。很多人在出一身汗之後整個感冒就好了。事實上從爬蟲類開始多細胞生物就會使用提高體溫來對抗感染,所以蠑螈感染之后也會發燒。這是因為提高體溫可以抑制病原的複製跟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
對於這個觀察就有以色列進行了2個介入型研究,分別對於2種重大的感染,一個叫做急性腎盂腎炎一個是肺炎,病人隨機分兩組 1使用傳統的抗生素 2把病人放在高溫的水浴中
結果2個研究都證實使用高溫水浴對於感染的對抗效果等於抗生素。
現在在臺灣大部分的醫院在你接受大型的手術之前都允許你自費的加一張電熱毯以降低術後感染的機會。
也許她運氣不好的是泡溫泉泡得不夠久(或者是因為生病根本沒有去泡)吧?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發燒心跳變快 再泡湯又增風險
傳言提到「提高體溫可以抑制病原的複製跟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也許她運氣不好的是泡溫泉泡得不夠久、或是因為生病根本沒有去泡」。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傳言的意思就是高溫本身能抑制細菌等病原生長的效果,而醫學學理認為人體在發燒時,確實也強調不要太早去做退燒的動作,機制之一就是適度的體溫上升,能有抑制病毒或細菌的生長、具有放緩的效應,這是人體的保護機制之一,傳言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
柳朋馳指出,若是單純的發燒,病人的活動力、精神、飲食都不錯,這樣就不會強制一定要投退燒藥,進行一些物理性的退燒是可以接受的;醫學上也從來都沒有說發燒高體溫的病人不能碰熱水,有的家長不想給小孩吃退燒藥、但是小孩又發燒不舒服,這時侯醫生不建議擦酒精、躺冰枕,因為血管快速收縮的話,反而散熱更不容易、反而會讓熱氣憋在身體裡面更不舒服,所以醫生常建議「擦拭溫水澡」,或是淺淺的泡著溫水澡,讓水氣蒸發帶走體表的熱氣,類似發汗的感覺,這樣會有協助退燒的效果,所以並不會是說發燒就絕對不能碰到熱水。
但是柳朋馳也強調,上述的作法並非適用所有人,通常溫泉約為攝氏 40 度左右,有些比較熱的話會介於 40 到 45 度,人體在發燒過程中,體溫每增加一度、每分鐘心跳就會增加10下,所以發燒時心跳已經很快,這時又去泡湯其實會有風險,因為血管擴張會使得心跳又會再更快,有的人可能因而承受不了而休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泡湯的地方都會有警語的告示牌,提醒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或是其他慢性病病患要小心。
此外,柳朋馳也提醒,有些特殊族群比如有些孩童發燒會「熱痙攣」、或者發燒合併有「腦膜炎」可能導致後續出現腦傷等問題,或是發燒到已經意識不清、或是出現「癲癇」發作等等,這些情況如果還堅持不用退燒藥、或者不做進一步的治療,這樣是不行的,柳朋馳建議民眾,發燒時第一個的初步先判斷就是活動力、精神狀況,再來就是如果發燒超過一天以上,就會建議要去就醫、讓醫生檢查診斷。 傳言只講了前半段、且未說明適度高溫是多少,然後又沒講後半段、提醒這樣的作法不適用的對象,傳言說法易誤導。(二)泡湯無法等同抗生素
傳言提到「一組使用傳統抗生素,一組病人高溫水浴」、「使用高溫水浴對於感染的對抗效果等於抗生素」。柳朋馳表示,並不是每一個敗血症的病人,泡熱水就相當於抗生素的「效果」、或相當於抗生素的「強度」,如果這麼厲害,那臨床上醫院、醫生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加護病房也不用那麼麻煩,通通改成浴池,都把病人送進浴池泡熱水就好,傳言「等同抗生素」的說法錯誤。
柳朋馳指出,在新冠疫情的時候,也曾經討論過新冠病毒基本上怕高溫高濕,那時候就有人提出可能低緯度的國家感染率會比較低、疫情比較不嚴重,後來事實證明並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全世界都一樣嚴重,因為病毒會突變、會適應環境的改變。還有第二點就是病人並非一直處在高水溫環境、而是短暫的泡湯,泡湯 5 分鐘或是 15 分鐘就能相當於吃抗生素、而且持續長達 24 小時藥效,這樣以偏概全的說法會讓民眾誤會以為不用吃抗生素、去泡熱水澡就好,反而造成誤導、延誤病情,耽誤感染病投藥的黃金介入時機,柳朋馳強調,傳言也沒有界定「病原」的說法到底是只有提到的「細菌」,還是流感的「病毒」,或甚至黴漿菌的「非典型細菌」感染,如果泡湯對這些全都有效,那節省的醫療、健保資源將會非常可觀,民眾或許無法理解研究論文的相關細節,但是可以很直觀判斷泡湯等同抗生素的話、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在實際的醫院等現實生活中發生,民眾就能據此判斷傳言可信度不足。(三)傳言未標明出處 未說明研究有其局限性
傳言提到「以色列進行急性腎盂腎炎、肺炎 2 種重大感染的高溫水浴研究」。MyGoPen 用以色列、急性腎盂腎炎(Acute Pyelonephritis)查詢 PubMed,得到的 51 筆資料中並無傳言所說的研究;再用以色列、肺炎(pneumonia)查詢,則有七千多筆資料,若再加上熱(heat)查詢,則有 30 筆資料,但也查無傳言所說的研究,再以交叉以熱水( hot water)、發燒(fever)、泡澡(bath)也無所獲,傳言引述相關研究卻未提供出處,不符合學術慣例、也降低可信度。
柳朋馳強調,就算有相關研究但是研究本身的樣本人數、感染的嚴重度、傳統抗生素指的是什麼等等,研究所設計的條件就是研究的局限性,傳言只講特定研究,卻未說明背景條件、易造成誤導。(四)薑茶、棉被並非一體適用 傳言易誤導
傳言提到「老一輩的人會去喝1杯熱薑湯,躲在被窩裡出一身汗,之後感冒就好了」。柳朋馳指出,傳言的說法無非就是藉由辛辣物質、悶在棉被裏等等作法帶來發汗的效果,認為發汗可以把身體的體熱帶走,而有退燒、退熱的效果,但是這些作法並非所有病人全部都能使用,例如感染腸病毒的小孩嘴巴黏膜破了好幾個傷口,就不可能喝得下薑茶,而發燒的病人全身正在發汗發熱,這時候悶棉被不通風、反而使病人更難受,除非病人正處於「畏寒」的階段就可以給棉被保暖, 所以傳言說的方法有使用上的條件、並非一體適用,而且到底能帶來多少效果也不無疑問,傳言說法易誤導。結論
總結而言,國健署長年宣導心血管疾病病患、三高病患泡湯時要特別注意,而且泡湯時要做到(1)短時間、勿超過15分鐘(2)慢起身(3)多喝水(4)避飯後、至少 1.5 至 2 小時(5)看水溫、勿超過 40℃,避免冷熱溫差大(6)揪團去。傳言只說泡湯的好處、對於高危險族群卻未提醒,傳言說法易誤導。
此外傳言「泡湯等同抗生素」的說法未說明研究出處、細節及其局限性,易造成民眾誤解,傳言未說明這句話成立的條件,例如感染嚴重度、哪一線的抗生素,傳言以偏概全、傳言說法錯誤。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泡湯禁忌多!!!怎麼樣才可以避免危險?
諮詢單位: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
延伸閱讀:
【錯誤】網傳「關於發燒 你不知道的好處」的影片?傳言有誤導說法!醫師詳解
【錯誤】流感泡溫泉加速血液循環使病毒感染其他器官?以偏概全的誤導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