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網傳訊息最早從 2018 年就開始流傳,改編版本甚多。(2)文中所列的 14 項大事多為舊聞,並非所謂「近期的幾件新聞大事」,且參雜錯誤資訊。
網傳「焦中和的最新貼文」、「近期的幾件新聞大事值得梳理一下」等訊息。經查證,傳言最早從 2018 年就開始流傳,來自中國網路,最開始列有 15 項「大事」,近期流傳的是改編版本,僅有 14 項,但所謂的「近期的幾件新聞大事」其實大部分都是 2018 年的舊聞,並非近期發生的事件,且內容參雜錯誤訊息與個人觀點。
【2022/12/2 更正】原始查核文章因未有對「焦仁和的弟弟焦中和」進行查證,且內文多為 2018 年的舊聞改編。後續經查證,實為轉貼文章內容並非「冠名冒用」,因此在此進行修正更新,並將標題標示的「錯誤」,修正為「易誤解」,代表並非近期的新聞事件,僅為社群訊息轉貼,MyGoPen 在此進行查核內容修正說明與致歉。另外也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發佈更正啟示。
焦仁和的弟弟焦中和的FB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
重要信息分享!!!
焦仁和的弟弟 焦中和先生,是水利工程專家,他在FB上貼文,一向言簡意賅,只有100字左右。
沒想到焦中和的最新貼文,蒐集的資訊這麼詳細、直接、而打動人心......
『 對岸在勵志圖強我們卻醉生夢死差異越來越大!。要聞簡報:
近期的幾件新聞大事值得梳理一下
1 、澳新總理說不覺得有必要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這是新加坡之後,又一個美國亞太盟友表示希望中立。這種立場,在美蘇冷戰時都沒有過,特別是澳大利亞。 2 、緬甸開通第二條中國能源通道。 3 、韓國要求收回美國戰時指揮權。 4、 日本正式支持一帶一路。 5 、越南表示今後最重要的夥伴是中國。 6 、新加坡與中國升級自貿區。新加坡反華時很凶,如今親華也毫不含糊,也許真是血濃於水。 7 、泰國宣佈,動用皇族的絕對權力,確保中泰高鐵經濟帶全面動工。泰國皇族不再忍受議會里親美派的掣肘。 8 、以色列把軍港海法租給中國。這個意外且意義重大。 9 、中英開通滬倫通,英國對中國金融穩定與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英國這幾年都是嘴上批評中國,實際上還是要與中國合作。 10 、美國總統缺席兩個亞太重要首腦會議,知道影響力下降了,好自為之。 11 、馬來西亞新總理要求承認中國對南海的權力,美國大型軍艦不要開到南海。馬新總理比前總理更親華,更有政治遠見。 12 、法國提出組建歐洲軍隊,防範美俄中,竟然還要防範美國。 13 、中印邊界談判打破幾十年的僵局,取得重要共識,印度不再願意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 14 、菲律賓同意與中國聯合開發南海。 上面一系列事件,是貿易戰以來出人意料的變化。
中國目前建設五大工程:
一,中歐高鐵。北京— 德國柏林。全程9447公里,30小時完成海運6個月時間。到2026年全部建成通車。
二,空間站。2022年建成,到2024年為全球獨一的空間站。賺全世界租用空間站網的錢,養肥中華。
三,打通瓊州海峽隧道 。雙面六車道,解決廣州直達海南世界自貿區。
四,雅魯藏布江,墨脫水電站。年發電量2千億千瓦時,是長江三峽發電量的3倍,可供大半個中國的用電。
五,紅旗河。引喜馬拉雅山水入新疆,渠長6188公里,改造2億沙漠變良田。為祖國提供充足糧晌。
請轉載,讓全國人民都知道。』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訊息的原始來源為何?
(一)先以關鍵字在 Google 瀏覽器進行檢索,結果顯示微博等中國社群平台有相同的訊息,推測來源可能出自中國網路;再透過關鍵字在百度瀏覽器檢索,找到此訊息至少共有 3 個版本,最早從 2018 年開始出現,流傳已久。
2018 年的版本是基於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所撰寫出來的一篇文章,當時總共列了 15 點,多了「15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美国势力在台湾开始丧失民意」這一項。
(二)2020 年,類似訊息再度流傳,但第 15 點被刪去,除此之外並無其他不同;2022 年,也就是目前最新的版本,以 2020 年的版本為基礎,再加上了一段「中國目前建設五大工程」。傳言所列的 14 點內容是否正確?
1. 由於網傳訊息最早是從 2018 年流傳,所以文中所指的「澳新總理」應該是2018 年 8 月上任的莫里森(Scott Morrison)。
查詢 2018 年莫里森談論美國和中國的相關新聞,根據《Insider Business》2018 年 11 月報導,在 APEC 會議後,莫里森表示,即便美中無法和諧相處,但太平洋地區的國家還是可以。除此之外,該年莫里森並無「不覺得有必要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的相關發言。
但澳洲媒體《ABC中文》在 2020 年時,有一則標題為「莫里森称澳洲不想被迫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新聞。根據報導,當時莫里森在英國智庫政策交流會上呼籲美中減少敵對行動,並宣稱澳州不想被迫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
至於新加坡方面,2018 年《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指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東南亞國家可能不得不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2021 年,李顯龍接受《BBC》專訪時指出,新加坡無法支持美中任何一方;2022 年 5 月,《香港01》報導,李顯龍參加第27屆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時表示,亞洲國家若被迫選邊站,分成親中或親美兩個陣營,這不會有好結果,多數國家不願選邊站。
2022 年 8 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展開亞洲行,第一站為新加坡,據《中央廣播電臺》報導,當時李顯龍向裴洛西說,希望美中能維持穩定關係;之後裴洛西訪台,兩岸情勢緊張,《中央社》報導,新加坡期盼美國、中國能克制,避免情勢升高。
由此可見,新加坡在美中問題上,的確一直採取中立態度。
2. 實際查詢中緬 2018 年的相關新聞,並無能源管道的消息;不過,根據《BBC》2017 年報導,中緬天然氣管道於 2013 年開通,2015 年中緬原油管道試投產,但因為兩國關係緊張所以就閒置了 2 年多,直到 2017 年兩國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原油管道才正式開始運作。
3.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2017 年報導,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要求美國交還韓國軍隊在戰時的作戰指揮權;2018 年,綜合《美國之音》(VOA)、《SBS 新聞》(SBS 뉴스)、《韓民族日報》(한겨레신문)報導,當時美韓兩國正進行磋商,預計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給韓國。
雙方於 2018 年 10 月 31 日簽訂《作戰權移交後聯合防衛指南》(전작권 전환 이후 연합방위지침),根據此文件,戰時指揮權移交給韓國後,駐韓美軍仍將駐紮在朝鮮半島,韓美聯合司令部也將保留。
4. 檢索日本在中國一帶一路議題上的相關新聞,並未看到日本官方曾明確表態支持或反對,《BBC》2018 年引述澳洲媒體報導指出,澳州、美國、印度和日本正在商討建立一個聯合區域基礎設施計劃,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以反制北京的國際影響力。
2022 年 4 月,《中央社》引述《日經亞洲》報導,日本與美國擬推出印太版「一帶一路」計畫,透過制定指導原則,支持印太及以外地區在高品質基礎建設上的發展。
8 月,《香港01》在標題為〈不讓一帶一路專美?日本擲300億美元與中國「逐鹿非洲」〉的報導中指出,在突尼西亞舉辦的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ICAD)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承諾將向非洲提供 300 億美元協助發展。
綜上所述,「日本正式支持一帶一路」為錯誤訊息。
5. 以關鍵字搜尋越南、中國之間的相關新聞,並無「越南表示今後最重要的夥伴是中國」的訊息;不過,2018 年時,《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報導,中國高階官員訪越,雙方達成共識,欲推進雙邊關係、深化合作。
2022 年 11 月,根據《越南通訊社》(Vietnam News Agency)報導,越南總理范明政表示,越南把和中國發展關係這件事放在首位,重申「越南共產黨、政府和人民始終珍視並高度重視發展和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6. 根據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2018 年報導,經過三年磋商,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China-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CSFTA)升級談判正式完成。傳言所指的「新加坡與中國升級自貿區」應為此事。
7. 以關鍵字查詢中泰鐵路 2018 年的相關新聞,並無「泰國宣佈,動用皇族的絕對權力,確保中泰高鐵經濟帶全面動工」的訊息。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 )在 2018 年報導指出,中國國有企業「中國中車」(CRRC)正在建設泰國第一個高鐵,第一階段工程於 2017 年 12 月開工,首輛高速列車預計 2023 年開通。
但根據最新消息,《曼谷郵報》2022 年 11 月報導,泰中高鐵計畫進度延宕,第一階段工程落後,原定應完成 37% 的建設,但目前僅完成 15% 建設,有關泰中高速鐵路建設的合約可能需要重新談判。
8.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8 年報導,以色列政府和中國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早在 2015 年已簽署協議,同意從 2021 年開始將以色列的海法港租借給該集團,為期 25 年。
9. 根據《BBC》報導,「滬倫通」計劃是將上海證交所和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互聯互通,2018 年上海先施行,2019 年在倫敦啟動,但 2020 年中英關係惡化,中國曾一度叫停。
10. 根據 2018 年《中央社》引述《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決定缺席 11 月在亞洲舉行的兩場重大高峰會,由時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代表出席。
至於近期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是否有「缺席兩個亞太重要首腦會議」?實際查詢國際媒體,並無相關報導。
11. 文中所指的馬來西亞新總理應是 2018 年二度上任的時任總理馬哈迪(Tun Dr. Mahathir bin Mohamad),查詢當時的相關新聞,並無「馬來西亞新總理要求承認中國對南海的權力,美國大型軍艦不要開到南海」的報導。
12. 根據澳門媒體《力報》2018 年報導,馬哈迪當時是呼籲中國應尊重船隻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並反對將南海軍事化。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8 年報導,當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歐洲國家不應該完全依賴美國,而是應該建立一支可以面對俄羅斯邊境威脅的歐盟軍隊;他確實曾指出歐洲應該警惕美國,但是針對美國有可能撤離《中程導彈條約》的部分,傳言說法並不正確。
13. 根據中國媒體《環球網》報導,2018 年 11 月 24 日,中印雙方確實在中印邊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上取得重要共識,同意逐步擴大邊境貿易和人員交往,提升兩國邊境地區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等等。
但 2020 年中印邊界發生流血衝突事件,此後雙方不斷進行談判;根據最新狀況,《美國之音》2022 年 10 月報導指出,中印 9 月達成協定,兩國已從邊境撤離部分軍隊,緩解了為期兩年的緊張情勢。
14. 根據《自由時報》2022 年 6 月報導,2018 年馬來西亞和中國簽署「聯合探勘能源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欲合作開發菲律賓在南海專屬經濟區(EEZ)的能源。
但這幾年兩國因為主權問題一直沒有達成進一步共識,計畫也就一直擱置。時任菲律賓外交部長洛欽(Teodoro Locsin)更宣布,中菲兩國聯合探勘南海能源的會談已完全終止。
然而 3 個月後,菲律賓新政府上任,根據《聯合新聞網》 9 月報導,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美國紐約參加第 77 屆聯合國大會時,接受彭博電視採訪表示,菲律賓有意重啟同中國的南海石油和天然氣聯合開發談判。結論
總結來說,網傳訊息是流傳已久的資深傳言,最早在 2018 年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出現,來源出自中國網路;文中所列出的 14 項內容多為舊聞,並不是近期所發生的新聞事件,還參雜錯誤資訊與個人觀點,僅少數事件的後續發展恰好和現況相符。
資料來源:
Insider Business - Australia's Prime Minister says we can all get along in the Pacific, even if China and the US can't
ABC中文 - 莫里森称澳洲不想被迫在美中之间选边站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Singapore leader Lee Hsien Loong warns region may have to choose between China and US
BBC - 李顯龍專訪:美中摩擦繼續,新加坡無法選邊站
香港01 - 李顯龍談亞洲國家倘被迫親美或親中:都不會有好結果
中央廣播電臺 - 裴洛西亞洲行首站訪新加坡 李顯龍敦促美中維持穩定關係
中央社 - 東協關切兩岸情勢 新加坡盼美中克制避免升高緊張
BBC - 閒置兩年後 中緬原油管道終於開通
RFI - 文在寅要求收回韓軍戰時指揮權
VOA - 韩国国防部:韩美即将拟定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
SBS 뉴스 - [전문] 한미 국방장관 서명 '전작권 전환 이후 연합방위지침'
한겨레신문 - 한-미 국방 “전작권 전환 뒤에도 주한미군·연합사 유지”
BBC - 美亞歐大國紛紛反制「一帶一路」四面楚歌?
中央社 - 抗衡中國 日美將推印太版一帶一路
香港01 - 不讓一帶一路專美?日本擲300億美元與中國「逐鹿非洲」
CGTN - China, Vietnam vow to take ties to new high
Vietnam News Agency - Vietnam gives top priority to developing ties with China: P
聯合早報 - 新加坡與中國 完成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Bangkok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