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這是謠言誤導,有關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忠告「不要熬夜」的傳聞並非事實。網傳「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忠告:不要熬夜」的文章與影片,事實上,根據新聞媒體與官方網站顯示的資料,對於「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進而產生腫瘤」的說法不是事實,且對諾貝爾醫學獎的獎金描述也是錯誤的。
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健康忠告的謠言
原始謠傳版本:
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這4個字的健康建議,價值740萬!不知道就太虧了/三味書屋:https://youtu.be/kWf-IElSmMc
在 Facebook 和 LINE 流傳影片貼文訊息與文章:
查證解釋:
根據此篇流傳文章和影片內容,這並不是 2019 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研究結果,而是 2017 年的研究得主。其中,轉傳內容也加入了錯誤訊息。
2017 諾貝爾醫學獎三位得主 Jeffrey C. Hall 、 Michael Rosbash 與 Michael W. Young 的研究結果的確是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他們透過果蠅進行實驗,發現有一種名為 period 的基因在掌管生理週期,進而研究出 period 內有一種關鍵性蛋白質 PER 。透過 PER 與其他基因、蛋白質間的交互作用機制,動物體內因此有了規律的生理週期。
根據流傳文章所述,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從實驗結果中得出「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死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間長了,身體就虧空得越來越厲害。」這都不是事實,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們說過這些言論。
另外,流傳文章也提到:「這三位科學家憑藉該研究一共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9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3500萬元人民幣)。」事實上,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他們三位得主的確是總共獲得900萬瑞典克朗,依據近日的匯率換算,約為2900萬台幣,大約是670萬人民幣。因此,網傳所述並非事實。
資料來源:
諾貝爾獎官網 - The Nobel Prize
中央社 - 諾貝爾醫學獎 揭生理時鐘機制3學者共享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2017諾貝爾生醫獎】解密生理時鐘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