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網傳影片經過刻意設計安排,並非真實狀況。網傳「吃牛排,你還敢吃五分熟六分熟嗎?」的影片訊息。經查證原始影片來源,根據作者解釋這是被刻意設計好的片段,並非真實狀況。另外經醫師判斷,從牛肉中鑽出來的應為蚯蚓,且蚯蚓不可能出現在牛的肌肉中,牛肉較常見的寄生蟲為絛蟲。醫師建議,最有用的自保之道就是「熟食」,提醒民眾即使犧牲口感,也應保護自己的食安。
牛排有蟲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吃牛排,你還敢吃五分熟六分熟嗎?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傳聞影片中餐廳的牛肉中有蟲,這個影片是真的嗎?
查證原始片段來源,追蹤後可以發現來自 Facebook 帳號 Adley 所發佈 名為 Worm in steak 的影片貼文,並在 2022 年 1 月 29 日曾貼出解釋,說明影片是事先預錄好的直播,而且有刻意的娛樂目的,影片包含了諷刺、魔術技巧等娛樂內容,片中的發生事件則是導演想像下的產物。
根據貼文描述,該影片由 Adley 和 Marcus Monroe 所製作,故網傳片段並非實際情況,而是被「安排好的演出」。
對此 MyGoPen 實際向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詢問,醫師表示,從牛肉中鑽出來的是蚯蚓,且片中牛肉從來都沒有翻過來讓大家看,應是先挖洞讓蚯蚓蓋在肉下再鑽出來。
柳朋馳強調,該片不但只是一種表現的手法,而且有誤導的嫌疑,雖然也許是要提醒大家牛肉生吃可能有寄生蟲,但故意用蚯蚓反而容易造成恐慌。傳聞「牛肉中有蟲」,這是真的嗎?
柳朋馳指出,蚯蚓不可能出現在牛的肌肉中,牛肉較常見的寄生蟲為絛蟲,但絛蟲是白色寬扁式的,如果夠大條肉眼很容易看見,很難還能端上桌到消費者面前。
但若是幼蟲或是蟲卵就可能因為太小不易察覺,可是這樣的幼蟲和蟲卵在烹煮過程中會被殺死而變成蛋白質;若剛好消費者是吃半生半熟的牛肉、並未吃全熟,則有不小心把絛蟲節片、幼蟲、蟲卵吞下肚的風險,再經過消化道鑽到附近的腸、肝、膽等器官,造成腸炎、肝炎、膽道炎等,然後因為出現相關器官發炎的疼痛等症狀才求醫發現,不過只要投給殺蟲藥就能解決,在臨床上並不是困難的病症。
柳朋馳表示,台灣民眾因為飲食而吃進寄生蟲的報告病例極低,通常好幾年才會出現一例,而且最常見的不是來自動物、反而是植物,最常見的情況是鄉下民眾自己種菜標榜有機、不用化學肥料,雞糞等動物糞便堆肥傳播了蟲卵,種出來的蔬果成了生菜沙拉吃進肚子裡;其次才是海鮮類的生魚片可能有海獸胃線蟲、大閘蟹可能有肺吸蟲等等,但即便如此也是相當少見。
柳朋馳強調,細菌性腸胃炎才是吃海鮮的最常見風險;而陸地動物中,雞、豬在國人的飲食習慣中都是煮熟才吃,只有牛肉會有三分熟、五分熟的問題,但台灣本地牛肉產量很少、多數靠進口,在運送的過程中需要冷凍保鮮,大大降低寄生蟲存活的機率,例如先進國家規定生魚片必須經過 24 小時、攝氏零下 55 度的殺蟲殺卵處理之後才能販售就是這個道理,而且因為牛肉大多是進口,所以還有通關檢疫等防疫規定,都使台灣民眾從牛肉吃到寄生蟲的機率大大降低。
專長包括旅遊醫學的柳朋馳強調,台灣臨床上患有寄生蟲的病患多是東南亞移工,例如泰國就有一道名菜叫泰式生牛肉,而國人到東南亞旅遊會不會大啖當地小吃美食而不小心吃進寄生蟲?柳朋馳指出,近年來國人衛生觀念進步很多,到東南亞玩也都曉得要慎選店家、食物,避免踩雷。
柳朋馳強調,不管食材來源好壞、店家良心與否,身為消費者最重要、也最有用的自保之道就是「熟食」,即使台灣南部美食涮牛肉也都刨成極薄的肉片,就是希望做到快速熟透的效果,建議民眾即使犧牲口感、也應保護自己的食安。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 - 主治醫師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