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sticky$c=4$show=home$d=0$cm=0$hide=mobile$a=0

【錯誤】5G害命的科學證據?傳播病毒造成COVID-19症狀?專家詳細解析

你可以先知道:

(1)5G 不會造成 COVID-19 或流感症狀,也和病毒的傳播沒有關係。

(2)專家指出,傳言引用的研究尚有太多疑點需釐清。

網傳「5G害命的科學證據」的訊息,內容引用一篇收錄在 PubMed Central 的文章,聲稱 5G 會導致 COVID-19 或流感症狀。經查證,此說法謠傳已久,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 5G 會導致 COVID-19 或傳播病毒。MyGoPen 請合作夥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助聯絡專家,檢視傳言引用的研究,專家指出,該研究的「討論」和「結論」兩部分有相當大的出入,尚有太多疑點需要釐清;國外有專家甚至直言此篇研究是「一堆廢話」。

5G 導致 COVID-19、傳播病毒?


原始謠傳版本:
💢【5G害命的科學證據】
請先關閉手機5G功能,改用4G就好。
(1.1新增影片簡介)
( 5G的效應,作用在苗過的人身上,他們已經多少有血栓、心肌炎的跡象,會怎麼樣呢?)
我想發一個研究介紹:
科學實證,手機5G造成冠病19症狀:
1.高凝血狀態、血栓、
2.血管損傷、器官損傷、
3.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心臟疾病、
4.免疫破壞、
5.血紅素缺氧。
跟所謂的厲害病毒,真類似啊!
是不是根本不用放毒,就可以產生疫情了?
尚待探索:
5G與(打針的)氫氧石墨烯的操控關係。
【歡迎觀眾分享】
如果您關閉手機5G之後,明顯消除偶爾不舒服的症狀,請分享。
論文來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580522/
另一份完整介紹的影片簡介:
(感謝電報群Yana提供)
https://m.youtube.com/watch?v=m9Xa7h3P8Hc
薩夏.史東談5G、氟化物、
https://youtu.be/ebnBPFC43yI
影片內容的部分摘要:
1. 5G較之前的無線電輻射頻率大大增加,一方面會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同時對人類本身的生活也造成了極大威脅。這種高強頻率的輻射,是一種攻擊頻率,在軍事上是被用為驅散人群武器的隱形武器頻段,5G技術在不進行生物危害實驗的前提下去推行實施,無疑是拿人類本身做一場無法預知後果的實驗。
2. 由於基站和信號輻射的高密度,並且通過這種技術完全有可能達到通過透鏡天線定位、監視和繪製人們家裡3D地圖模型軍事用途,這種危害可能會殃及全人類的,是一場無法用現有法律衡量的罪行。
3. 5G技術往往使用了更高頻率的電波,電波的短途傳輸卻依賴于十幾萬甚至上百萬個小型基站形成了網路系統。而這些數量龐大的基地台,對周圍人類產生的輻射影響,卻不被大部分公眾所知。
4. 2018年4月10日,內科醫生Sharon Gordberg在美國參議會第637號法案發言指出無線輻射具有生物影響週期,數以千計的科學研究證實了無線輻射具有癌症、氧化損傷、DNA損傷、DNA衰變等不利影響,而DNA損傷是產生心力衰竭的成因,所以她的疑慮並非無中生有,無線輻射產生的影響顯而易見,它對植物、動物、昆蟲、細菌都產生了影響。
5. 科學實驗證實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吸收手機的射頻輻射。在同等接受劑量下,兒童大腦所吸收的輻射量要比成年人的大腦高上二到十倍。而且有明確跡象表明,增強的電磁場也是引發自閉症的原因之一。法國也因此通過法律,禁止在幼稚園使用WIFI;小學WIFI在上課以外的時間必須關閉。
6. 另外,蜜蜂等小、微生物將會因輻射等科技的高強度覆蓋而消失,食物糧食將無法自然生產,自然環境的損傷會無法估量。
7. 近年來西方國家不育不孕發病率急劇增加,也與發達的無線傳輸系統有著直接的聯繫。實驗觀察通常精子呈直線遊動,但當手機的鈴聲響起時,它們的遊動規律變成了繞圈兒。通過對照實驗,暴露在輻射中的精子會比不暴露在輻射中的精子受到更多的損傷,活力也會下降,死亡率升高,同時DNA也會受到更多的損傷。另外,受精卵在被輻射的子宮中發育時,在其第五代女性中會產生不可逆轉的不育。這不僅僅是精子的短期受損,更嚴重的是精子的DNA收到了破壞和女性生殖系統的不可逆損害。
8. 科學表明,近年來腦癌的患病幾率在增加,阿茨海默症的患病幾率也在增加,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綜合症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疾病都在增加,這些疾病的成因都與我們長時間暴露在低劑量輻射中有關。無論我們身處何處,似乎都無法躲避輻射,也對輻射帶來的傷害束手無策。
9.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側面去證實電磁輻射給我們帶來傷害的真實性。事實上,大部分保險公司都不會對電磁輻射傷害進行賠償。而全世界的電信公司都在警告他們的投資者、合作夥伴,由於其產品實際或可能存在電磁污染的風險,所以有潛在的重大成本。他們只是警告他們的投資者,而並沒有把這些事實告訴給實際使用的消費者。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現行的技術很有可能具有極大的傷害,並且投資者們知道這一點,但他們為了某些利益有意的隱瞞或保持沉默。
在此鄭重呼籲,我們不應該只關心投入了多少資金去開發研究5G傳輸技術,卻忽視了成立有關的機構,去探究這種輻射對生物效能的影響。應該呼籲各國各學科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到關於5G電磁輻射風險的研究中,讓人們充分瞭解電磁場對人類及自然環境的破壞力是迅速的,質變性的。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5G 和 COVID-19 的陰謀論


(一)關於 5G 和 COVID-19 有關的謠言流傳已久,儘管國際間多次對此闢謠,但陰謀論仍然甚囂塵上,英國媒體《每日紀事報》(Daily Record)2022 年 7 月的一則報導就指出,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揭示了公眾對 COVID-19 大流行的誤解程度有多麼嚴重。

研究發現,每 6 名英國成年人中就有 1 名(17%) 認同 COVID-19 症狀大部分和 5G 網路輻射有關是事實;在 18 至 34 歲的群體中,這個比例甚至上升到了四分之一;儘管相關單位一再表示 5G 技術和 COVID-19 之間並沒有關係,相關的陰謀論仍然快速傳播開來。

(二)綜合《法新社》(AFP)、《USA Today》《CNET》《PolitiFact》《Full Fact》等媒體與事實查核單位報導,5G 會導致 COVID-19 的說法並非事實,此類謠言還有俄羅斯在背後推波助瀾。

而除了會導致 COVID-19 的說法,亦有宣稱 5G 會引起流感症狀的版本,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病毒學教授對《USA Today》表示:「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電磁輻射與 COVID-19 病毒擴散有關。」、「這不僅適用於 COVID-19,也適用於其他已知的人類病毒。」

(三)《國際電信聯盟》(ITU)對此發表過相關聲明表示:「隨著將 5G 技術與 COVID-19 病毒傳播聯繫起來的說法越來越多,ITU 站在科學這一邊,並明確表示此類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網傳訊息中引用了一篇收錄在 PubMed Central 的研究〈Evidence for a connection between coronavirus disease-19 and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5G〉,為進一步釐清傳言與可能產生的疑問,MyGoPen 請合作夥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助聯絡專家,檢視該篇研究內容,以下為專家詳細解析:

傳言中引用的研究主要內容為何?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兼任教授蘇振隆博士表示,此篇文章〈Evidence for a connection between coronavirus disease-19 and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5G〉暫譯為「COVID-19 與暴露於包括 5G 在內的無線通訊射頻輻射之間存在關係之證據」,是由兩位美國學者發表於 2021 年 10 月臨床轉譯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一篇綜述型之文章(Review Paper)。

最主要概念是蒐集整理出目前 COVID-19 所產生的生理的變化與過去曾有提到「電磁波可能對人體之影響」的文獻,建議病人在可能範圍減少接觸無線通訊輻射(以下簡稱 WCR)。蘇振隆指出,此篇文章於去年 COVID-19 尚在大流行時發表,引起大家的矚目,但這篇文章,實際上是有些盲點需要更深入探討,甚至也觸發另外一群人在 2021 年 12 月提出一個運動,倡議「5G 技術並不會造成 COVID-19 的病徵」,以及不同的想法。

專家如何解讀該研究?研究是否證明 5G 和 COVID-19 有關?


(一)以下是蘇振隆對這篇文章從幾個方向之觀察:

固然「大膽假設」是科學發展的起點,但必須透過「小心求證」的步驟才容易讓一些論點更圓滿,以免落入「先射箭再畫靶」的迷失。

作者於去年提出這樣的論點很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視。實際上這篇文章在刊登之前,有相當多的評審認為內容需要大幅修正,作者雖然在內容及討論的部分做了一些修正;但細看討論以及結論有相當大的出入在討論部分有多次提到兩者不確定相關,但文章的結論還是認為兩者的關係密切。

作者在蒐集文章時曾被質疑,在數以千計有關電磁波生物效應方面的文章中,為何獨獨挑這 250 幾篇來論述,是否會有偏頗?作者解釋主要這些文章與他們的假設有關。其實這些文章,頗多論述認為仍有待進一步證明 WCR 可能產生的生物效應,而且大多未討論及 5G 系統,當時 5G 技術也尚未完整發表

若再仔細研讀文章的對照表,可發現有關 WCR 之效應的講法較保守,用來跟目前已經明確 COVID-19 的病徵串在一起來證明兩者的關係,較為牽強。此外,COVID-19 的病徵有很多,若用某些徵狀相似,就來斷定其相關性,其論述風險頗高。

作者提到要從環境因素方面來討論 COVID-19 會盛行的關係。實際上如大家所知, COVID-19 是透過病毒的傳染而得到,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若沒有注意防範,自然就容易產生較高的盛行率,而相對的由於生活上的需要,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其交流活動也多,對 5G 需求也會提高。兩者相同之因素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故是否因建置 5G 之故而產生 COVID-19 的盛行,此說法似乎較為勉強。

換另外一個講法,如果因為無線通訊的應用而造成 COVID-19 的盛行,那許多國家於在防疫期間,大量使用無線的線上教學、遠距看診、甚至於利用網路來管理染疫人員及訂餐。平均而言,用到無線通訊的量應該更高,但在世界各國並沒有看到因此而提昇了 COVID-19 的感染率。似乎與作者的論點有些矛盾。

對於避免無線電波對人類的影響,我們都了解,必須考量頻率與強度,故各國在這方面有一定之規範。作者在這方面著墨較少。實際上在適度的電磁波強度下,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太大的影響,甚至也由於無線通訊的使用讓我們更了解 COVID-19 的傳播情況,並且有助於我們對 COVID-19 的防治。若因此而減少使用無線通訊,反而會讓 COVID-19 更不易管控。

至於 5G 系統之使用,均有相關安全規範可依循。建置時不違反規範,相對於 4G 系統並不會升高電磁波強度,對人體之風險是可接受的

蘇振隆表示,結論是此篇文章現階段尚有太多疑點需釐清,若將此文之標題後加「?」,似乎更符合此文之論述內容。若是作者能再進一步或引發更深入的研究,才有助釐清相關疑點,得到真相。目前標題雖可吸引大家注意,然也會造成大家不必要之恐慌,值得思考。

(二)《法新社》也針對對此篇研究詢問專家意見,美國放射學會醫學物理委員會主席、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首席物理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放射醫學系教授 Mahadevappa Mahesh 直言,該篇文章內容是「一堆廢話」。

《PolitiFact》則指出此篇研究存在的問題,首先,文章作者是塞布魯克大學(Saybrook University)身心醫學系的兼職教授,以及目前不隸屬於學術機構的放射科醫生。

他們承認只選擇了支持他們理論的文獻來源,而忽略了顯示負面結果的論文;而且雖然該篇論文有經過同行評審,卻是由提倡反對 5G 的人士所進行,是帶有偏見的評審過程。

綜合以上,經查證,並沒有證據支持 5G 會導致 COVID-19 的說法,病毒的傳播和 5G 沒有關係,傳言引用的研究也沒有證實 5G 會造成 COVID-19。

資料來源:

Daily Record - Quarter of young adults believe covid symptoms are actually caused by 5G network radiation
AFP - 5G networks do not cause 'flu-like' symptoms
USA Today - Fact check: 5G technology is not linked to coronavirus
CNET - 5G has no link to COVID-19 but false conspiracy theories persist
PolitiFact - No, 5G technology does not cause COVID-19 symptoms
Full Fact - Here’s where those 5G and coronavirus conspiracy theories came from
ITU - ​​​ITU: No scientific basis between 5G and COVID-19

專家諮詢協助單位: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 謠言說 5G 會造成 COVID-19 症狀?專家解析

延伸閱讀:「謠傳5G會傳播新型冠狀病毒」之專家回應
分享給LINE好友 !
名稱

165,2,311,3,3D,1,5G,2,7-ELEVEN,1,二氧化碳,2,人工智慧,1,人民幣,1,十足目虹彩,1,三重,1,上海,3,下雨,8,下雪,2,口罩,29,土耳其,12,大麻,2,大腸,1,大蒜,10,小孩,2,川普,23,工作,3,不丹,1,中共,15,中油,2,中研院,1,中秋,5,中風,19,中國,282,中華郵政,1,中華電信,2,中醫,31,中藥,7,丹麥,2,內容農場,263,公文,1,公告,8,公投,10,公益,5,化妝品,2,厄瓜多,1,天津,1,天氣,10,太空,4,太陽,4,太陽能,1,巴西,11,巴林王子,1,巴勒斯坦,28,巴基斯坦,1,巴黎,1,心肌梗塞,16,心臟,13,手勢,1,手機,17,日本,99,月亮,2,月餅,1,木耳,1,比利時,3,比爾蓋茲,9,比賽,3,水災,6,水果,19,水族館,1,火力發電,1,火山,2,火災,23,火車,7,火星,2,火箭,1,火龍果,1,火鍋,1,牙膏,1,牙齒,2,牛奶,6,牛排,1,王毅,1,世界衛生組織,8,仙人掌,1,以色列,53,充電,1,冬天,1,加州,8,加油,1,加拿大,16,加密貨幣,1,加薩走廊,7,北京,4,北約,4,北韓,3,半導體,1,可樂,2,台大,1,台中,12,台北,12,台東,1,台南,12,台電,8,台積電,7,台鐵,1,台灣,175,史丹佛,1,四川,1,外交,1,外星人,1,外勞,3,央視,2,失智症,18,尼加拉瓜,1,左手香,1,打字員,1,打雷,1,民眾黨,5,民進黨,13,民調,1,犯罪,3,玉米,1,瓜地馬拉,1,瓦格納,2,白人,2,白內障,1,白血病,1,白宮,3,石虎,1,穴道,4,立陶宛,1,交流道,1,交通,100,伊拉克,1,伊朗,6,伊斯蘭國,2,伊維菌素,7,全家,1,全聯,3,冰水,1,印尼,6,印度,29,合成,10,同志,5,同性戀,1,同婚,1,名片,1,地瓜,1,地瓜葉,1,地球,1,地圖,1,地震,27,好康,18,安倍晉三,3,早餐,2,有毒,98,江蕙,1,污染,2,米酒,1,老人,2,耳朵,3,肉桂,2,自我訓練,4,自我檢測,11,自救,5,自然景觀,1,自然療法,1,舌頭,2,血栓,11,血氧,2,血脂,3,血液,2,血管,5,血糖,2,行動電源,3,行銷手法,11,西瓜,1,西安,1,西班牙,6,西藏,1,佛羅里達州,1,免洗筷,2,免疫力,2,免費,1,利比亞,1,吸菸,1,呂秀蓮,1,宏都拉斯,1,希拉蕊,1,快篩,21,投票,46,投資,9,抖音,41,抗生素,2,抗議,8,抗議活動,26,李登輝,1,杜拜,8,杜特蒂,1,杜勒斯十條,1,求職,3,汽車,4,沙烏地阿拉伯,4,災難,34,罕見疾病,1,肝臟,2,芒果,2,豆腐,1,身分證,2,車禍,16,乳癌,1,事實查核,11,亞美尼亞,1,亞硝酸鹽,1,亞塞拜然,2,佩洛西,14,兒童,1,周杰倫,1,咖啡,6,孟加拉,1,宗教,6,宜蘭,4,岸田文雄,2,帕金森氏症,2,抽筋,1,抽菸,1,東京,2,枕頭,1,林口,1,果汁,1,武漢,1,武器,9,法律,22,法院,6,法國,19,法規,9,波蘭,3,物理,1,狗,1,狗肉,1,社團,1,空污,1,空軍,1,肥皂,1,肺炎,15,芝加哥,2,芬蘭,4,芭樂,1,花,3,花生,2,花椰菜,1,花蓮,6,表演,10,近視,3,金氏,1,金正恩,1,金門,10,金針花,1,長輩,1,阿里巴巴,1,阿姆斯特丹,1,阿拉斯加,1,阿根廷,3,阿茲海默症,10,阿婆,1,阿富汗,6,阿斯匹靈,2,阿爾及利亞,2,非洲,5,侯友宜,2,便秘,1,俄羅斯,159,保加利亞,2,保養,16,保險,10,保麗龍,1,信用卡,7,冒名,18,冠名,1,冠狀病毒,60,南瓜,1,南投,3,南非,1,哈佛,1,哈瑪斯,17,哈薩克,1,宣導,31,封城,1,屏東,9,幽浮,1,後製,97,急救,10,恆述法師,1,拜登,28,按摩,2,政府,8,政治,69,政策,130,星巴克,2,柑橘,1,柬埔寨,8,柯文哲,6,毒品,10,洋蔥,3,洗澡,1,洛杉磯,2,洪水,1,活動,41,流汗,1,流浪狗,1,流感,15,珍珠奶茶,2,疫苗,242,疫情,205,研究,4,科技,3,科威特,2,科學,2,紅茶,3,紅酒,1,紅棗,2,美國,293,美國總統,32,胃,1,背景不明,32,苗栗,2,苦瓜,2,英國,37,虐待,4,計程車,2,軍人,4,軍公教,3,重金屬,2,韭菜,2,飛碟,2,飛彈,2,飛機,21,食安,169,食物,7,首爾,1,香港,9,香菇,1,香蕉,7,修圖,13,個人說法,28,倫敦,1,原住民,1,哥倫比亞,1,唐鳳,1,埃及,3,埔里,1,夏天,1,夏威夷,2,娛樂城,2,宮廟,1,恐怖份子,1,挪威,1,旅遊,1,核能,17,核酸檢測,9,核廢水,25,桃園,12,氣象,3,氧化石墨烯,1,泰國,19,海洋,2,海軍,1,海鮮,5,烏克蘭,143,烤肉,1,特效,15,特斯拉,1,病毒,28,益生菌,1,真實資訊,118,神蹟,5,神藥,1,秘方,1,秦剛,1,笑話,3,納粹,1,紐西蘭,2,紐約,6,素食,7,索馬利蘭,1,茭白筍,1,茶,9,草莓,2,荔枝,1,蚊子,1,迷因,4,迷信,3,退化性關節炎,1,酒駕,1,閃電,2,陝西,1,馬克宏,2,馬來西亞,4,馬拉度納,1,馬英九,2,馬祖,3,馬斯克,3,馬雲,1,馬爾地夫,1,高血壓,5,高速公路,4,高雄,30,高端,3,高壓電,3,高麗菜,1,高鐵,3,乾隆,1,假公益,4,假好康,64,假知識,126,假政策,54,假活動,17,假科學,31,假帳號,5,假教學,14,假連結,9,假尋人,4,假新聞,171,假圖片,195,假實驗,1,假影片,330,假養生,126,假醫學,156,偏方,46,健保,6,健康,143,唱歌,2,問卷,4,國父,1,國民黨,9,國防,16,國防部,8,國道,3,國旗,3,基因,1,基隆,3,寄生蟲,6,張忠謀,2,強姦,1,悠遊卡,3,情境劇,1,捷克,3,捷運,4,排尿,4,排毒,2,敘利亞,2,教宗,1,教育,5,教堂,1,教學,43,梵蒂岡,2,深偽,3,淹水,1,添加物,4,眼睛,13,眼鏡,1,視力,2,視網膜,1,細菌,2,習明澤,1,習近平,13,聊天機器人,2,脫水,1,船,1,荷爾蒙,1,蛇,3,連假,1,郭台銘,4,野火,3,釣魚網站,24,陰謀論,114,陳時中,1,魚,7,魚刺,1,鳥類,4,麥當勞,6,麻油,1,麻醉,1,勞工,4,勞保,1,喜馬拉雅山,1,喝水,9,喝酒,16,單寧酸,1,報紙,1,媒體識讀,5,寒流,1,復健,3,惡作劇,16,惡意推銷,13,普丁,16,普拿疼,2,普篩,2,晶片,4,智利,1,棉花,2,植物,10,無人機,4,猴子,2,猴痘,5,番茄,2,登革熱,1,發電,2,發燒,1,硝酸鹽,1,結石,1,結婚,2,腎臟,1,菠菜,1,華人,1,華為,4,菲律賓,7,萊克多巴胺,5,詐騙,276,詐騙集團,207,費玉清,2,貼文小幫手,1,超市,5,超商,5,越南,13,郵局,5,郵差,1,鈔票,3,陽明山,1,雲手機,1,雲林,1,雲豹,1,飯店,1,黃豆,1,黃金,1,黑人,3,黑道,1,傳染病,1,塑化劑,5,塑膠,1,塔利班,1,奧運,8,廈門,1,微波爐,1,微信,6,意外,3,愚人節,1,愛心,3,愛滋病,9,感冒,3,搶劫,3,新加坡,6,新北,10,新竹,3,新聞,67,新疆,3,椰子,1,概念設計,3,溫水,2,照片,138,瑞士,5,瑞典,2,睡眠,3,禽流感,1,筷子,1,義大利,7,義美,1,聖誕節,1,腫瘤,46,腳踝,1,葉門,1,葡萄,2,蜂蜜,5,補助,12,誇大,67,資安,5,資訊安全,119,跳舞,4,農業,1,農藥,6,遊行,6,遊戲,20,運動,21,過年,1,過敏,1,過期,10,過期資訊,94,酪梨,3,電子郵件,2,電動車,3,電梯,1,電視台,2,電費,1,電腦,1,電腦動畫,36,電話,12,電磁波,8,電影,10,嘉義,3,圖片,61,壽命,1,實聯制,4,實驗,6,彰化,4,慈湖,1,榮總,2,槍擊,10,漁業,1,演習,3,漱口,1,監理站,1,碳排放,1,磁鐵,1,福島,1,端午節,1,綠豆,1,維他命C,2,維他命D,3,網紅,2,網購,1,罰單,8,蒙古,3,蒲公英,1,蜜蜂,3,語音,3,誤解,266,誤導,968,趙少康,1,遠傳,1,酸性,10,銀行,25,颱風,4,鳳梨,4,導彈,1,廢水,5,廣州,3,廣告,7,廣東,3,影片,1023,德州,6,德國,27,摩洛哥,1,敷臉,1,暴力,8,暴動,3,歐巴馬,2,歐洲,1,歐盟,5,潛艦,1,瘦肉精,6,緬甸,7,膝蓋,3,蔡英文,13,蔥,1,蝙蝠,1,蝦子,3,蝦皮購物,2,衛生紙,2,衛星,1,衛福部,3,課本,2,調查局,1,豬肉,12,豬油,2,輝瑞,27,養生,10,養殖,1,黎巴嫩,6,墨西哥,9,器官,1,學校,5,戰爭,185,樹,1,機車,2,機場,5,機器人,6,澤倫斯基,5,澳洲,17,激素,2,燃煤,2,燙傷,7,穆斯林,1,篩檢,7,糖尿病,10,蕨類,1,螞蟻,1,螢光劑,2,貓,1,貓空,1,賴清德,4,輻射,22,選舉,89,錄音,5,錄音檔,9,駭客,2,嬰兒,4,檢舉達人,4,營養,5,環保,1,癌症,131,總統,43,總統府,1,聯合國,9,臉書,357,薑,4,薑湯,1,蟑螂,2,謝金河,1,謠言,2247,謠傳,213,購物,2,韓國,18,颶風,1,檸檬,5,簡訊,11,舊金山,1,藍牙,1,醫學,15,醫療,11,雞肉,1,雞蛋,26,鯊魚,1,寵物,3,爆炸,31,簽到,1,羅馬尼亞,2,藝術作品,12,藥物,3,譚德塞,1,關島,1,寶特瓶,3,蘇丹,2,蘇格蘭,2,蘋果,9,蘑菇,2,觸電,2,警察,17,麵包,2,攝護腺,2,護照,4,霸凌,3,魔術,3,聽歌賺錢,1,聽障,1,蘿蔔,2,變性,1,顯微鏡,3,黴菌,1,鹼性,9,鹽水,4,AI,21,AIT,2,Amazon,1,APP,10,Apple,1,BNT,2,CNN,4,costco,3,COVID-19,614,Deepfake,3,DHL,1,DIY,8,ECFA,1,Email,1,Facebook,474,FDA,7,Google,8,ICU,1,IFCN,5,Instagram,1,ISIS,2,LINE,1280,meta,1,mRNA,16,MT5,1,NMN,1,Omicron,22,PCR,5,PTT,13,QRcode,6,thunberg,1,TikTok,11,Twitter,45,WEF,1,WHO,15,XBB,2,Yahoo,2,YouTube,95,
ltr
item
MyGoPen: 【錯誤】5G害命的科學證據?傳播病毒造成COVID-19症狀?專家詳細解析
【錯誤】5G害命的科學證據?傳播病毒造成COVID-19症狀?專家詳細解析
網傳「5G害命的科學證據」的訊息,內容引用一篇收錄在 PubMed Central 的文章,聲稱 5G 會導致 COVID-19 或流感症狀。經查證,此說法謠傳已久,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 5G 會導致 COVID-19 或傳播病毒。MyGoPen 請合作夥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助聯絡專家,檢視傳言引用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AEUnJdLgvvAZHCXe-hQn1HbH8yVQNTzgi9ftwZpN-xdK-6dWcSiP7QcOJVbJdGa8-rzs_8euFSONRUqr0hEcf7f5HujLeSwlXwTiYqLCbpEWMy4WBGxcJo8kXnJeRLE4QP236cGs2MtA7eYxSw-UG7Yppkh-a05LcwiugkxA8dOc0z6NLp_C9k7la/s1600/5g.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AEUnJdLgvvAZHCXe-hQn1HbH8yVQNTzgi9ftwZpN-xdK-6dWcSiP7QcOJVbJdGa8-rzs_8euFSONRUqr0hEcf7f5HujLeSwlXwTiYqLCbpEWMy4WBGxcJo8kXnJeRLE4QP236cGs2MtA7eYxSw-UG7Yppkh-a05LcwiugkxA8dOc0z6NLp_C9k7la/s72-c/5g.jpg
MyGoPen
https://www.mygopen.com/2022/07/5gcovid-19.html
https://www.mygopen.com/
https://www.mygopen.com/
https://www.mygopen.com/2022/07/5gcovid-19.html
true
4272037284105697328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更多 更多內容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推薦相關資訊 分類 ARCHIVE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回首頁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to a social network STEP 2: Click the link on your social networ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