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患有「椎間盤突出、也就是俗稱骨刺」,但其實骨刺是籠統的說法,包括脊椎骨本身增生骨質,或是屬於軟骨的椎間盤增生突出,或是黃韌帶增生肥厚也都是骨刺,而且還有其他更廣義的骨刺,傳言缺乏脈絡及完整敘述、易生誤導。(2)在腰下滾寶特瓶可能有按摩、牽引的效果能舒緩疼痛,但如果是腫瘤、感染造成,反而增加其他風險。
網傳影片提到將寶特瓶裝水、放在腰下滾動,能解決「椎間盤突出、也就是俗稱骨刺,所造成的痠抽刺麻痛」,「每天 5 分鐘、一個月就好了 5 成」。專家表示,骨刺只是一般民眾口語中的籠統用語,包括骨質增生、韌帶肥厚、關節滑脫、脊椎骨折以及椎間盤突出等等,都會有類似症狀、也都常被民眾混淆統稱骨刺,傳言未詳細區分椎間盤突出與骨刺、易生誤導。各種骨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確實可能透過在腰下滾動寶特瓶得到緩解,但如果類似的症狀、但病因是腫瘤或感染,則這樣的動作反而增加神經受傷或脊椎骨斷裂等其他風險,提醒民眾應由醫師「鑑別診斷」確定病因,切勿聽信網路上的各種傳言、以為自己的症狀就是同樣的疾病,或是以為是相同疾病、做同樣的事就能有同樣效果。
滾寶特瓶治椎間盤突出?
原始謠傳版本:
骨刺=椎間盤突出 / 酸、抽、剌、麻、痛 / 開刀不開刀? 能不能自我復健? 只要一瓶礦泉水+每天5分鐘 可以舒緩疼痛 (自我整椎物理治療)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寶特瓶裝水類似瑜珈滾筒 按摩肌肉
傳言提到「椎間盤突出,俗稱為骨刺,困擾我 17 年」,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長庚大學助理教授王瀅智,他表示對脊椎疾病的患者而言,影片中所做的滾寶特瓶動作應該只是肌肉舒緩、局部按摩的作用,脊椎的疾病有很多,影片提到的「骨刺」其實是非常概括性的籠統說法,椎間盤突出只是骨刺的一種。
王瀅智指出,年長者因為退化而使脊椎的局部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身體想要穩定而長出各種增生物,有了增生物不一定會痛,但如果進一步去壓迫到腳的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那就是一般所說的「骨刺」,骨刺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脊椎骨增生:脊椎骨本身活動較大的地方,例如頸椎、腰椎,退化的脊椎骨可能在邊緣處長出增生的骨質,以增加關節面的受力面積、使相臨的脊椎更加穩固,但如果壓迫脊髓或神經就會有疼痛症狀。
(2)黃韌帶肥厚:黃韌帶是用來覆蓋硬腦膜,可以保護脊髓神經,脊椎內的黃韌帶肥厚或鈣化,也會造成神經根壓迫。
(3)椎間盤突出:脊椎骨中間的椎間盤(vertebral disc),可能脫水變薄、或發生向外膨出的現象,形成所謂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
上述三種病症也合併會造成脊椎「椎管狹窄」進而壓迫神經,都是一般民眾口語中所說的、籠統的「骨刺」,但還有以下二種的症狀也跟骨刺造成的症狀類似,也常被民眾混淆,也算是更廣義的骨刺:
(1)關節滑脫:脊椎本身不穩定,脊椎跟脊椎之間的小關節滑脫、錯位,這個不穩定的狀態下也會導致神經受到刺激、就會形成「坐骨神經痛」。
(2)壓迫性骨折:如果患有骨質疏鬆症造成「壓迫性骨折」,脊椎一節一節的骨頭扁掉了,這種情況也會腰痠背痛。下背痛很常見 骨刺分成很多種
王瀅智強調,由上述各種骨刺的情況就能知道,骨刺雖然症狀類似、但病因分為很多種,美國曾有統計,骨科門診病人中、有80%都是背痛、下背痛,可見將某個特定疾病從其他類似症狀的疾病中區分開來的「鑑別診斷」有多重要,影片中提到會「痠、抽、刺、麻、痛」,王瀅智表示,坐骨神經分為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坐骨神經的感覺神經受到上述各種骨刺的刺激壓迫,感覺神經異常而產生的痠、抽、刺、麻、痛症狀,再嚴重的話可能就會沒力,或是壓得太厲害、脊椎椎管嚴重狹窄,就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不遠、站不久的問題。
王瀅智建議有上述症狀的民眾,應該先到醫院的骨科照 X光,確認一下骨頭排列有沒有問題、骨頭有沒有受傷或是扁掉,先確定病因再治療,例如有別於老年人多是因為退化,年輕的病例則通常是去健身房、滑雪、衝浪,或是平常沒在練、假日練太多的「假日運動員」,這些不當使用、過度使用都可能出問題,呼籲民眾不要糊里糊塗什麼情況都搞不清楚就直接聽信網路上的各種傳言、以為自己的症狀就是同樣的疾病。鑑別診斷很重要 腫瘤、感染有其他風險
王瀅智指出,影片中的動作將寶特瓶放在腰後滾一滾,一是能讓肌肉較為舒緩,二則可能有一點點的牽引效果,患部的孔隙可能藉由這個方式也獲得舒緩,但王瀅智提醒,真的要做牽引還是應該要到復健科或是由物理治療師來幫忙才會比較安全,必需要有正確的診斷,否則像影片這樣壓一壓,如果姿勢不對反而怕會傷到神經而變得更加嚴重、甚至下半身癱瘓;上述提到的「椎管狹窄」還可能是腫瘤或感染,這些不可能滾一滾、壓一壓就會好,甚至會導致腫瘤的骨頭斷掉受傷,自行滾寶特瓶無法控制力道、姿勢,應該避免這樣的意外風險。
影片提到「5年去挖 7 個洞」,王瀅智表示,就算是急性椎間盤突出也不一定要開刀,保守治療包括:
(1)避免搬重物
(2)穿戴護腰的護具
(3)加強背部核心肌群
(4)復健牽引
(5)局部肌肉施打止痛藥
(6)口服藥物
王瀅智指出,復健牽引拉腰、穿護腰、吃藥、休息等,就可以解決 80% 病人的困擾,如果還是沒有改善,則會安排磁振造影(MRI),更仔細的看一下神經裡面壓迫的狀況。
傳言提到「困擾 17 年」、「半年多快一年又發病」,但王瀅智強調,椎間盤突出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而且也有一定的比例會再次發生在同一部位,例如病人可能接受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但後續又因為做同樣的工作、繼續搬重物等等導致相同部位再次復發,影片中並未說明清楚是其他患部,或是原來患部本來就有復發的可能,易生誤導使人以為是手術無效。結論
傳言影片提到17年飽受患有椎間盤突出、骨刺的困擾。專家表示,椎間盤突出只是骨刺的其中一種,一般民眾口中的骨刺,廣義的範圍包括脊椎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椎間盤突出、關節滑脫、壓迫性骨折,這麼多的病因都可能出現類似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傳言說法缺法脈絡、並未完整敘述,直接連結椎間盤突出與骨刺、易生誤導。
傳言提到「5 年開刀挖了 7 個洞、半年又發病」。但專家表示,椎間盤突出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而且如果病患術後還是持續過去不良的動作,則可能在同一部位復發,傳言並未說明該病例的詳細復發情況,傳言說法易誤導、使人以為手術無效。
影片示範的滾寶特瓶動作,專家解釋只有按摩肌肉,以及一點點牽引的效果,但如果病因是腫瘤或感染,這樣做反而增加其他風險,建議民眾若有不適應該就醫、由醫師鑑別診斷。
衛教資源:
新竹馬偕醫院 - 什麼是骨刺?
聯新國際醫院 -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台大醫院 - 骨刺 下背痛與腰神經根病變
諮詢專家:
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 - 王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