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出處為美國消費者的抽檢報告,傳言內容雖然符合,卻沒提到檢出的數值「沒有超標」,傳言易誤導。(2)美國檢出的數值大多數未超出臺灣食藥署規定的標準,其中二款產品的砷含量超出台灣的規定。
(3)專家提醒民眾,除了牙膏、更要注意生活中的其他鉛毒來源,空污、老舊的含鉛水管、戶外防鏽漆、來路不明的草藥、不合格的玩具等。
網傳「每天刷牙兩次,你知道你刷的是什麼嗎?」貼文,指出美國最新調查發現,市售牙膏中有九成含鉛,且檢出砷、汞、鎘等多種致癌重金屬。經 MyGoPen 查證,傳言所引用的調查內容與實際報告相符,但卻沒有提到其實這些檢出的數值「並未超標或違法」,傳言忽略此一關鍵事實,易造成民眾誤解與恐慌。此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也顯示,目前血鉛濃度只有「參考值」、沒有「安全值」,專家強調,臺灣的主管機關食藥署應抽檢臺灣的市售牙膏以建立本土數據並確保產品安全。
毒牙膏?9成牙膏含致癌物?
原始謠傳版本:
毒牙膏注意!檢測9成牙膏「含致癌物」傷腎傷心 「台灣常見品牌上榜」食藥署回應了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美國消費者團體抽檢調查 但全無超過聯邦標準
MyGoPen 查詢傳言出處,為美國消費者團體「無鉛安全媽媽」於 4 月 26 日更新公布的「2025 年獨立第三方實驗室測試的熱門牙膏和牙粉產品毒性比較表」調查結果,該事件的相關的重點包括:
(1)抽驗的結果顯示,美國市售的 51 款牙膏大約 90% 含有鉛,65% 的牙膏含有砷,近一半的牙膏含有汞,3 分之 1 的牙膏含有鎘。
(2)該檢驗報告的產品中,鉛的最高檢出量為 7800 ppb、鎘 267、汞 19、砷 5820。
(3)《衛報》報導,鉛的檢出量並未超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設定的標準,FDA 的標準是含氟牙膏 2 萬ppb、無氟 1 萬ppb,但部分檢測樣本的鉛含量超過華盛頓州訂下的上限 1000 ppb。
(4)根據美國 CDC 官網,CDC 使用的血鉛「參考值」為每分升 3.5 微克 (µg/dL)。這個參考數值有助於識別出血鉛水平過高的兒童,但是 CDC 強調目前尚未確定兒童的「安全」血鉛標準。
(5)無鉛安全媽媽認為,由CDC的資料可見任何程度的鉛暴露都是不安全的,認為相關法規缺乏保護作用。美國檢出最高的鉛含量 也未超出臺灣標準
MyGoPen 查詢臺灣的後續反應,主管機關衛福部食藥署(TFDA)也公開說明臺灣的相關規定:
(1)依照衛福部公告,一般牙膏屬於化粧品。
(2)依《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相關規定,化粧品禁止使用鉛、鎘、汞和砷及其化合物。
(3)如果原料或製程無法避免,產品的自然殘留不得超過鉛10 ppm(10*1000 ppb= 1 萬 ppb)、鎘 5 ppm、汞 1 ppm、砷 3 ppm。
(4)若不符規定,可依法可處 2 萬元以上 500 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由上述資料可知,美國團體檢出的最高鉛含量相當於 7.8 ppm,並沒有超出台灣的標準,而鎘、汞也都符合規定,但有二款產品的砷含量為 5820、5500,超出台灣規定。傳言只講含有重金屬的比率,卻不提有無超過各國法規、臺灣法規,傳言易誤導。醫:來自原料的自然背景 無法以購買合格產品來避免
MyGoPen 致電詢問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牙膏含有重金屬的問題其實早已爭議多年,早在 2023 年 8 月香港的消委會測試市面上 17 款普通和 13 款兒童牙膏,就有 7 款牙膏樣本檢出砷、26 款檢出鉛,但全部樣本檢出的重金屬含量均符合當地標準,顏宗海表示,這次也是美國的民間團體提出相關的抽驗報告,可見這個問題各國的消費者都很關心,但這次美國公布的抽驗結果,相關的資訊顯示並沒有超過美國 FDA 的標準。
顏宗海指出,醫學界對吸進去、吃進去的鉛比較有研究,以科學中藥為例,鉛的標準是 5ppm,就比牙膏的 10ppm減半,而隨著食物吃進去的鉛,成人的吸收率是 20% 、孩童是 50%,但是牙膏是刷一刷然後就吐掉,留在口腔的這 3 到 5 分鐘會經由口腔黏膜吸收多少、其實仍屬未知,醫界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釐清。
顏宗海指出,牙膏檢出重金屬,來源可能是牙膏的添加劑,包括用於清除牙垢的膨潤土(bentonite clay)、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還有強化鈣質的羥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從這些成分帶進生產鏈中,顏宗海的建議為:
(1)包括香港、美國都有調查,而相關的主要品牌也都有進口到台灣,雖然食藥署有回應台灣的相關管理規定,但顏宗海呼籲食藥署應該進行抽驗調查、建立本土資料,不但針對進口產品要檢驗、國際不會幫我們檢驗的本土產品也應該納入,這樣才有討論、因應的基礎。
(2)各國的檢驗報告包括很多國際廠牌、也在臺灣流通,但因為鉛本身並非產品成分,而是來自「膨潤土」、「碳酸鈣」的天然背景值,有可能這批有、下一批沒有,這一批低、下一批高,含量很難講的情況下,以合格名單去選購是不切實際的作法。
(3)目前的檢驗數字民眾並不需要恐慌,牙膏是民眾日常用品、在牙膏還是得用的情況下,要注意的是避免還在學習刷牙、誤以為各種口味牙膏很好吃的孩童吞下牙膏。擔心牙膏含重金屬 更要注意日常其他曝露
顏宗海提醒,與其擔心牙膏中的鉛含量,民眾也不可輕忽日常生活的鉛中毒,重大鉛中毒事件在臺灣仍時有所聞,例如 2020 年發生在台中的民意代表全家鉛中毒事件,中醫師明知不得使用「硃砂」、「鉛丹」,且「硃砂」是禁藥,卻製造含有鉛丹的「珍珠五寶散」並高價賣給病患。此外,孕婦和兒童是需要高度注意的鉛中毒危險族群,因為鉛可能會藉由血液通過胎盤而危害胎兒健康,而兒童的腦部還在發育:
(1)高達 90%的鉛中毒是吸入性的,污染工廠所排放之廢氣、汽機車所使用的含鉛汽油排放懸浮至空氣的鉛微粒,都會經由呼吸道吸入人體。台灣已經在 2000 年禁用 含鉛汽油,但是環境中留存的鉛仍舊經由食物鏈及物質不滅定律持續危害民眾健康。
(2)台灣鉛污染的主要環境來源除了含鉛汽油,還包括老舊自來水輸送鉛管、鉛蓄電池、汽油抗震劑、油漆顏料、陶瓷食器色料、塑膠安定劑、戶外遊具防銹用含鉛油漆、中藥紅丹八寶散等。
(3)生物將含鉛物質或食物吃下,約有 5 到 10%的鉛會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 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為 30 天,在骨頭中則高達 25 年以上。
(4)鉛中毒對全身各系統及器官都會產生危害,特別是:
神經系統:智力下降、腦性病變、遲鈍倦怠,嚴重時會造成死亡。
造血系統:鉛會影響血紅素的形成及縮短紅血球的存活期,導致貧血現象。
循環系統:長期大量鉛暴露會造成高血壓、痛風及心臟血管疾病。
消化系統:鉛會使人長期便秘、下痢、噁心、食慾不振或腹部絞痛等。
泌尿系統:腎臟中的腎小管細胞會變性萎縮、功能下降。
生殖系統:降低生殖能力、不孕,鉛濃度高時容易增加子宮收縮而流產。
(5)目前認為成年人血中鉛濃度高於 10 ug/dl 或 是孩童血鉛濃度高於 3.5 ug/dl,則要懷疑是否有潛伏性鉛中毒存在,一旦進一步檢驗發現鉛中毒,首先要找出可能的污染源並且排除,如果症狀無法緩解、驗血報告沒有改善,則須考慮使用「螯合劑」、也就是所謂的「解毒劑」治療。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出處來自美國消費者團體的檢驗報告,說法及數字都是正確資訊,但卻未強調「並未超標」,忽略此一重大關鍵、容易造成民眾恐慌,傳言應屬易誤導的訊息。
專家強調,重金屬並非是牙膏的成分、不在成分列表或是配方當中,而是透過膨潤土、碳酸鈣等成分的自然背景值混入產品鏈中,所以依照檢驗合格的產品名單去選購也無法保證買到安全的產品,因為每批原料的背景值含量可能都不一樣,為了保障民眾的安全,食藥署應該抽驗台灣市售的國際品牌、本土品牌的牙膏產品,建立本土化的基本資料,未來才有討論及因應的基礎。
衛教資源:
食藥署 食藥好文網 - 原來牙膏只是潔牙的配角?
諮詢專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