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國際事實查核單位提出質疑後,社群平台的原始貼文經過多次修改後、最終刪文,可見傳言內容可信度低。(2)傳言說無線耳機會造成多種疾病,但卻沒有提出來源出處,傳言為來源不明的錯誤資訊。
(3)包括國內外各政府機關、公衛機構、學術專業團體的公開資料都顯示,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低強度的電磁場危害健康。
網傳「為何我從不使用無線耳機」貼文及圖卡,轉傳的不同版本中提到無線耳機會造成包括腦、神經、心血管、生殖系統、癌症等疾病。但無線藍牙耳機的功率非常低、最高值的功率通常是 1 毫瓦,而手機的最大功率約為 250 毫瓦,根據國際事實查核單位、以及世衛等具有代表性的專業機構,都表示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實低強度的電磁波會造成健康危害,例如世衛就表示:「過去 30 年已發表了大約 2 萬 5000 篇研究,大量研究顯示電磁場是無害的,雖然科學還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研究的發展總體上是令人放心的」。
無線耳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無線耳機的輻射量超標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英國查核單位闢謠 原 po 無法提出有力佐證
傳言指出「聲稱“EMF 無害”,這是基於偏見和過時的“證據”」、「在我看來所有藍牙耳機都會造成危害,入耳式發射器的位置會使危害變得更嚴重」、「nickpineault 在他的書中討論了新的分析結果」。MyGoPen 查詢網路上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IFCN 成員、英國事實查核單位 FULL FACT 曾於 2023 年 4 月查核報告「AirPods 尚未被證明具有危險性」,提到:
(1)FULL FACT 聯繫發文者、自稱是英國頂尖生物駭客、Instagram 近 40 萬粉絲的提姆·格雷(Tim Gray),詢問這些說法背後的證據,在多次交流後,該貼文被修改 3 次,隨後被刪除。
(2)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EMF)是一種「非游離輻射」,非游離輻射的能量較低,一般被認為比 X 光放射線等「游離輻射」的潛在危害小得多。無線耳機使用藍牙無線電波技術,發出的 EMF 功率通常比手機低得多。
(3)貼文最早的版本聲稱:問題包括增加大腦、心臟和整體健康風險、生殖問題,神經系統疾病、腦霧;細胞損傷、紅血球耦合、血液循環不良;頭痛和偏頭痛。後來修改的版本則變成「問題可能包括」各種健康問題。後來又修改,刪除了具體健康問題的清單,以及後來的修改也包括刪除「炸你的腦子」等字樣。
(4)提姆·格雷說他的來源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 EMF 歸類為「2B 類潛在致癌物」,但 FULL FACT 指出,IARC 確實在 2011 年將 EMF 歸類為「潛在致癌」危害清單中的 2B 類,因為「有限」的證據表明手機使用與某些腦腫瘤之間存在潛在關聯,但 IARC 名單上的 2B 組還包括滑石粉爽身粉、醃製蔬菜、木工製品和細木工製品以及蘆薈。後來提姆·格雷刪除貼文和附帶的影片,並對 FULL FACT 表示「我知道,主要主張與目前可以證明的內容,狀況(positioning)可能會有所不同。
(5)原 po 提姆·格雷所提供的證據遠非定論,有些證據顯示沒有影響,也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實際的臨床結果;提姆·格雷說他的訊息來源包括尼克·皮諾 (Nick Pineault) 、一位作家兼公民記者,但尼克·皮諾只能向 FULL FACT 提出針對男性生育問題的研究出處。
由上述資料可知,貼文的原 po 、以及原 po 所說的資訊來源,二人所能提供的說法出處都很薄弱,都遭 FULL FACT 一一闢謠,傳言說法的出處不明、傳言資訊錯誤。(二)英美權威機構:藍牙耳機功率才 1 毫瓦 手機 250 毫瓦
傳言提到「潛在的風險」,而 FULL FACT 的查核報告指稱原始貼文甚至提到「大腦、頭痛和偏頭痛、腦霧」、「心臟、紅血球耦合、血液循環不良」、「生殖問題」、「神經系統疾病」、「整體健康風險、細胞損傷」。FULL FACT 的查核報告提到:
(1)FULL FACT 將上述傳言列出的健康危害諮詢英國主要的獨立輻射防護專業機構、同時也是美國以外世界上最大的「放射防護學會」(Society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SRP 表示:「同行評審文獻中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藍牙耳機產生的電磁場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there are no adverse health effects)。研究中的大量證據都表明這個事實,原因是藍牙耳機的功率非常低,峰值功率通常為 1 毫瓦,而手機的峰值功率為 250 毫瓦」。此外,針對男性生育問題,SRP表示「總之,關於射頻場(Radio Frequency,無線電頻率)對精子品質影響的證據非常薄弱,無法可靠地評估是否存在不利的健康影響」。
(2)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電磁場會導致癌症,也沒有發現其導致癌症的機轉,動物研究也沒有證明兩者之間有關聯。英國衛生安全局(Health Security Agency,UKHSA)2013 年曾表示,有一些有限的證據表明,較高水平的某些類型輻射暴露,例如家裏附近有大型電線,與兒童白血病有關,但 UKHSA 也在同一份資料中指出「整體證據還不足以得出磁場會導致兒童白血病的確切結論」。此外UKHSA 2023 年的資料則顯示「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在國際訂定的指引水平內,暴露於『無線電波』會造成危害」。
(3)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署(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表示,雖然高濃度電磁場暴露可能會引起不愉快或刺激性的影響,但這種情況「極其罕見」,並且在有此類暴露的工作場所都有相應的方法來控制它。(三)世衛:目前並未證實接觸低強度電磁場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MyGoPen 查詢世衛官網,「輻射:電磁場」有關「家庭和環境中的典型暴露水準是多少?」欄位中提到,電磁場並不是新現象,但隨著電力需求的增長,眾多電磁場源已成為健康問題的焦點,包括雷達、電力線、微波爐、電腦和電視螢幕、安全設備以及最近的「手機」及「基地台」,但世衛公開在官網表示:
(1)德國聯邦輻射安全局最近測量了約 2000 名從事各種職業和公共場所的人員的每日磁場暴露。他們均配備了24小時個人劑量計。測得的暴露量差異很大,但平均每日暴露量為 0.10 µT。
(2)該值比公眾標準限值 100 µT 低 1000 倍,比工人標準限值 500 µT 低 5000 倍。此外,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暴露情況並沒有顯著差異。即使居住在高壓電線附近的人們所受的輻射劑量也與人口的平均劑量相差無幾。
此外,「生物效應還是健康效應?什麼是健康危害?」欄位中提到:
(1)在非游離輻射的生物效應和醫學應用領域,過去 30 年已發表了大約 2 萬 5000 篇研究,大量研究顯示電磁場是無害的,但很少被報告。科學還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研究的發展總體上是令人放心的。世衛組織得出結論,目前的證據並未證實接觸低強度電磁場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影響。然而,關於生物效應的知識仍存在一些空白,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生物效應」並不等於「健康危害」。
(2)人類健康研究非常擅長識別重大影響,例如吸菸與癌症之間的關聯。不幸的是,研究無法區分微小影響和完全沒有影響。如果低水平電磁場是一種弱致癌物,或者對較大群體中的一小部分人來說是一種強致癌物,那麼證明起來就困難得多,由於上述原因,大多數科學家和臨床醫生都認為,低強度電磁場對健康的影響(如果存在的話)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其他健康風險相比可能非常小。
(3)流行病學研究必須確認因果關係,且不同研究間有具有一致性。但這些在涉及「電磁場」和「癌症」的研究中通常不存在,這也是科學家普遍不願意得出弱電磁場對健康有影響的結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儘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電磁場對與癌症有任何影響的證據仍存在很大爭議。很明顯的是,如果電磁場確實對癌症有影響,那麼風險的增加將會非常小。迄今為止的研究結果存在許多不一致之處,但並未發現兒童或成人罹患癌症的風險大幅增加。
(4)整體證據表明,不會增加任何不良後果的風險,例如「自然流產、畸形、低出生體重和先天性疾病」。動物研究並不支持「白內障」等類別的眼損傷的觀點。幾乎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電磁與「疼痛、頭痛、憂鬱、嗜睡、睡眠障礙,甚至抽搐和癲癇發作」等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的觀點。
由上述資料可知,隨著各種電器的問世及普及,電磁場的疑慮也從早期的雷達、電塔,變成家電、手機,然後近年來又變成無線耳機,未來隨著智慧眼鏡、頭顯裝置越來越平價、越來越普遍,相關的傳言也會不斷出現,但根據世衛總觀相關研究,世衛認為「沒有足夠證據能證實」這些低強度的電磁場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傳言說法講了一大串各種病,既提不出這些說法的研究出處,還忽略世衛、英美等各個具有代表性機構的專業意見,傳言說法錯誤。(四)醫:疾病變多因為診斷技術進步
資料來源:環境部 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網 知識QA
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 IARC 將電磁波分類為 2B 級、多年來也一直沒有升級,指標性的專業機構都維持原來的立場,民眾不用因為哪一種新電器、新 3C 的出現而恐慌,此外,目前確實也沒有足夠多的大型研究、科學證據能證實因果相關性,例如很多傳言會說,從手機、無線耳機等等普及後,什麼退化性疾病增加、大腦神經性疾病增加、腫瘤癌症疾病增加等等,但是相關的數字增加其實有太多的主客觀因素,包括其他致病致癌危險因子增加、檢查診斷技術的進步,還有醫學對疾病的認知更清楚精密等等,以近 20 年來為例,MRI(磁振造影)、CT(斷層掃描)的腦部影像解析度已經越來越好,過去根本看不到、看不清,或是看不出變化的差異性,現在卻能早期就抓到了,診斷率提高卻被錯連結到什麼電器的普及、莫名背上罪名,無線耳機的功率遠低於手機,而即使最被質疑的手機,連動物研究都很難去證實有絕對相關性,曾有研究將手機跟實驗鼠一起養,都也無法證實實驗鼠得到腦瘤的機會上升,更何況人體有辦法將手機拿遠拿近開擴音。
柳朋馳強調,民眾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會碰到各種電器、這些電器都有電磁波,凡是有吃電的、走電的,都有電磁場的問題,現代家庭中無處不是電燈、小家電、甚至智慧家居,全家到處都有 WiFi,與其擔心這種到處都有的環境,還不如學會怎樣正確使用這些電器,例如微波爐、只要人稍微站遠一點就不會影響到,無線耳機或有線耳機最大問題是分貝太大聲、使用時間太久,這些都比擔心電磁場更重要、也更容易被民眾忽略。
柳朋馳強調,除非空間真的很小、走不開避不掉微波爐,或是孕婦真的很擔心長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市售有一些產品確實真的能降低電磁波,像是微波爐電磁波防護罩、孕婦防電磁波背心圍裙等等,雖然這樣的做法其實意義真的不大,目前沒有辦法證實使用這些產品能帶來顯著性的改善,無法證明對健康帶來什麽樣的效益,但柳朋馳也表示,如果民眾真的很擔心,心理壓力很大、又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想要多買一個東西來保護會比較安心,那就去買來用、其實無所謂,這種概念就跟買車的概念一樣,多花錢買鋼板比較厚、比較安全的車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安全駕駛,不是因為開了比較安全的車就可以橫衝直撞,所以有了防電磁波的防護產品,也不應超時過量使用這些電器。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無線耳機會造成腦部及神經系統、心血管及血液循環、生殖系統、細胞損傷及整體健康等各種危害,但卻提不出來源出處,甚至社群平臺的原貼文經過多次修改後、最後自行刪文,足見原發文者所說的內容經不起質疑、無法驗證且不具有公信力。
包括英國放射防護學會、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專業機構,以及包括臺灣環境部的公開資料都顯示,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實接觸低強度電磁場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影響」。傳言說無線耳機會造成不利健康的各種疾病,傳言說法為錯誤資訊。
衛教資源:
環境部 - 「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網」基本知識:電磁波從哪裡來」
世衛 - 輻射:電磁場 (Radiati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