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所引述的研究,原文是講脂肪代謝廢物為二氧化碳、靠呼吸「排出」體外,而非呼吸能「消耗」脂肪,傳言錯誤。(2)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等,到最後都是變成「二氧化碳」跟「水」,脂肪的代謝廢物是 85%的二氧化碳、15%的水,不能說成呼氣「排掉脂肪」,傳言錯誤。
網傳「你知道脂肪是怎麼排出體外的嗎?」,提到想要脂肪「消耗」、想要減肥,主要方式是呼吸、飢餓。專家表示,傳言一下講「排出體外」、一下講「消耗」,但其實這是二種不同的概念,消耗脂肪是減肥的意思,呼吸則是將脂肪的代謝廢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傳言所說的研究,明明就是講「排泄」而不是消耗,研究也並未講呼吸就能減肥這樣的說法、甚至在文中解釋運動對減肥的好處,傳言偷換概念、標新立異且曲解原意,傳言為錯誤訊息。
說呼吸可以減脂減肥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脂肪是怎么变少的?
你以为脂肪是出汗
16% 通过汗液还有尿液排出 (可上厕所并不会瘦啊)
实际上
84% 会通过呼吸分解排出 (放屁也算哦)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出處的研究是指「怎樣排泄脂肪代謝廢物」而不是「分解脂肪」
傳言提到「減肥的主要方式有兩種,第一個就是呼吸」、「根據研究,細胞會利用氧氣將脂肪分解,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MyGoPen 查詢 Pubmed 資料庫,傳言出處應是 2014 年 11 月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當一個人減肥時,脂肪去了哪裡?」,該研究提到:
(1)大多數人認為脂肪會轉化為能量或熱量,研究團隊懷疑這種誤解是由於「能量輸入 / 能量輸出」的理論所造成的。其他誤解包括脂肪代謝物會隨糞便排出或轉化為肌肉。
(2)研究團隊提出新穎的計算方法、化學式推導,「這些結果表明,肺部是減肥的主要排泄器官,所形成的水分可能會經由尿液、糞便、汗水、呼吸、淚液或其他體液排出。
(3)但「肺」是脂肪的主要排泄器官,減重需要釋放脂肪細胞中儲存的碳,這強化了人們常說的「少吃多動」。
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研究的原文其實並沒有說減肥要去做深呼吸就好,只是說明整個代謝的路徑,從脂肪變成「水」加「二氧化碳」的過程,這個路徑過去醫學界都知道,只要是有機物、到最後就是變成水加二氧化碳這兩種東西而已,但重點是「熱量」,代謝過程中所消耗掉的氧氣、所釋放的熱量,就是所謂的「減肥」,傳言最後也提到,做一些輕度運動的人,基礎代謝率是靜態不動的人的 2 倍,如果是像慢跑的一般運動則是 7 倍,研究結論還提到要大家多運動,絕不是傳言講的好像是「呼吸就能減肥」那樣,傳言說法錯誤。(二)不是只有脂肪 氣體類的代謝廢物都靠呼吸、放屁排掉
傳言提到「想減肥,主要還是依靠呼吸」、「睡覺前深呼吸,讓二氧化碳帶著脂肪一起去私奔」。柳朋馳表示,人體的代謝廢物如果是水,就從尿液、汗液、淚液這些地方排出;如果是氣體,是二氧化碳的話就由肺部的呼吸吐出去,或是透過消化道放屁排氣;如果是固體、像是消化後的食物殘渣,就是形成糞便排出體外,基本上人體就是這樣運作的,所以這個研究只是解釋代謝之後、變成哪種終端產物、又是怎樣排出體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等,基本上到最後都是變成二氧化碳跟水,呼吸是「排出」包括脂肪在內的人體「代謝廢物」,並不是「消耗」脂肪、所以也不是「減」「肥」,這是傳言說法最大的謬誤。(三)脂肪變成代謝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但不說成呼氣「減掉」脂肪
傳言提到「所以脂肪大部分是靠呼吸排出體外的,減掉十公斤脂肪、有八公斤半是從呼吸口排出」。柳朋馳強調,研究的原文確實花了相當的篇幅去計算脂肪的化合物平均帶了多少碳、帶了多少水、帶了多少氧,假設 10 公斤的話,拆下來水的比例很少,二氧化碳居多、所以要靠吐氣排掉,其實只要國、高中的生物、數學基礎知識就能理解上述的推導,而研究原文寫明這些只是要解釋代謝廢物的組成比例、而不是說呼吸能減肥,傳言說法錯誤。
柳朋馳強調,「消耗」、「排出」是二件事,如果照傳言的講法,每個抽菸的人肺功能都不好、二氧化碳排不好,那抽菸的人應該全都是胖的,但明明有些人抽菸反而變瘦;而且二氧化碳也可以走另一條路,走水路溶在水中變成重碳酸根,跟鈉離子結合一樣可以從尿液中把碳離子、二氧化碳帶出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其實是「呼吸性酸中毒」,要靠腎臟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所以二氧化碳也未必一定要從肺部的呼吸排出,傳言缺乏對人體的宏觀理解、只抓小局部擴大超譯,傳言為易誤導訊息。
大多數人以前學化學式的時候,都學到化學式箭頭兩邊是雙向的、就以為兩邊推導成立就沒問題了,但其實雙向的過程中間有很多的生化反應、並不是箭頭兩邊平衡就好那麼簡單,很多人會誤以為把箭頭右邊的水、二氧化碳減少,箭頭左邊的脂肪就可以一直往右邊跑,但實際上人體不是這樣的,傳言的說法可能被利用,被拿來賣氧氣隨身瓶、電解水等等,這些看似只講錯誤衛教的內容,但有可能下一集、下一篇就是商品介紹,民眾不可不慎。(四)研究:運動才能減肥 但少量的過度飲食就破壞掉
傳言說「就知道拼命的運動,大部分人都搞錯了」、「最科學的減肥方式,就是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運動」。柳朋馳指出,傳言不只誤解研究中有關呼吸排泄的部分,而且還劃錯重點,在呼吸減肥和飲食、運動之間牽扯不清,該研究的重點其實是告訴大家還是要去「動」,運動的過程會造成基礎代謝率上升,運動的過程也會耗掉養分,所以才會讓儲存在脂肪細胞裡的三酸甘油酯消耗掉,而依照能量的順序,先是葡萄糖之後才是脂肪,也就是說要先把葡萄糖耗掉才會輪到脂肪,這樣人體才有機會變瘦,也就是所謂的減肥、減掉脂肪的意思,而不是表面上的體重數字降低、卻不一定是減掉什麼,而研究的原文也提醒大家以運動作為減重策略的話,容易被少量(small quantities)的多餘食物(excess food)破壞,傳言說「靠運動減肥是搞錯了」為錯誤說法。(五)飢餓未必能減內臟脂肪 運動才能防肌肉流失
傳言提到「飢餓時會將體內血糖、肝糖、內臟脂肪消耗」。柳朋馳表示,身體提取脂肪、蛋白質的能量有時候幾乎同步,所以在熱量赤字時,要運動才不會造成蛋白質的流失,而靜態的飢餓基本上不會消耗到內臟脂肪,單純的只是不吃東西,很多是水分不見、肌肉萎縮,就算減「重」但是變成減得不健康,但脂肪不見得會減掉,人體在有運動的狀況之下,比較能夠消除到內臟脂肪、而不是蛋白質,靜態不動族群的肌肉用盡廢退,飢餓減肥會減成「肌少症」,所以說不見得只靠飢餓就一定能消除掉內臟脂肪,這是傳言說法不夠準確、易生誤導的地方,會讓人以為只要飢餓就能消除內臟脂肪。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減肥主要方式一個是呼吸、一個是飢餓,但專家表示傳言說呼吸減肥是錯把「排泄」、講成「消耗」,呼吸只是將脂肪消耗後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也就是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已,不能說成「消耗」脂肪,傳言說法錯誤。而飢餓減肥、減內臟脂肪的說法則是易誤導的內容。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肥胖100問+」小冊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 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