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原來的研究是指「空腹胰島素濃度顯著降低」、「胰島素阻抗降低」,但傳言卻超譯、說成「降低糖尿病」,傳言說法易誤導。(2)原來的研究是「體重無明顯增加」,但這樣的結論不能說成「幫助減重」,傳言說法錯誤。
網傳「1 水果爆甜卻能降血糖」、「研究:可防心梗、糖尿病還能減肥」,提到最新美國研究指出,減肥時吃芒果,可以明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幫助減重。經查證,專家表示,該研究是針對中度肥胖者,進行為期 4 周,每天 200 卡、相當於 3.3 份水果的芒果攝取量進行研究,傳言轉傳的不同版本中往往漏掉細節,會使人誤以為是指所有人,或是誤會為吃越多效果越好,傳言為缺乏背景、去脈絡化且超譯的傳言,網傳部分內容錯誤且易誤導。
吃芒果降血糖、防糖尿病還助減重?
原始謠傳版本:
「1水果」爆甜卻能降血糖!研究:可防心梗、糖尿病還能減肥
或這個版本:
怕甜不敢吃芒果?
最新研究:降血糖還助減重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學理早知芒果有益 研究只是做出來、講更細
傳言提到「研究發現,減肥時吃芒果,可以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幫助減重」。MyGoPen 查詢網路上的公開資料,傳言出處應是2025 年1月登載於《營養》(Nutrients)期刊、由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發表的「食用芒果與超重/肥胖和慢性低度發炎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增加有關」,該人體臨床試驗針對 48 名身體質量指數平均為 30.5 的成人進行 4 周的研究,實驗組每次 1 杯 100 卡的芒果、每天兩次,結果發現:
(1)空腹胰島素濃度顯著降低。
(2)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改善。
(3)體重無明顯增加,反而比對照組穩定。
(4)發炎指標如 CRP、IL-6 無顯著改變。
(5)可能與細胞抗氧化防禦(如 Nrf - 2 活化)有關。
該團隊認為芒果有這樣的效果應該不是直接抗發炎,而是透過提升抗氧化力,進而調節肥胖者的代謝疾病風險因子。
MyGoPen 查詢食藥署「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的芒果平均值(西洋種),每百公克的芒果熱量熱量 50 卡、膳食纖維 1.2 克、糖質總量 9.8 克,鉀 119 毫克、維生素 C 為 22.7 毫克、葉酸 27.1 微克。
MyGoPen 致電諮詢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前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她表示本來不用做實驗大家就知道芒果有抗氧化功能,但也不能否認這篇研究做了實驗,更細的說出芒果的好處和學理的細節;劉怡里指出,芒果的膳食纖維 有1.2 克、算是膳食纖維豐富的水果,維生素 A 也很高、可以提升免疫力、有助黏膜健康,芒果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它是屬於有「葉酸」的水果,並且含量豐富,不但孕婦、胎兒需要葉酸,預防心血管疾病也非常需要葉酸的參與,所以芒果具有護心功能,此外,芒果的維生素 C 也很高,每天的維生素 C 的建議量為 100 毫克,一天兩份芒果的話,就將近一半的建議量。
劉怡里強調,芒果有這麼多好處,甚至屬於「中等」GI 值的水果、而非高 GI,但卻往往被大家說成是必須提高警覺的水果,原因就是因為它太好吃了,一個不小心就非常容易過量。傳言只講單一研究、缺乏營養學界對芒果長期累積的知識背景,傳言只講「營養」、不提「行為」,傳言為易誤導的說法。(二)研究:體重沒有明顯增加 不等於「減重」
傳言說「減肥時吃芒果」、「還幫助減重」。劉怡里指出,研究的原文指出「體重無明顯增加,反而比對照組穩定」,但這樣的結論不能說成「幫助減重」,該研究是針對已經算是中度肥胖的人,而不是體位正常的一般民眾,傳言未必講清楚相關的實驗細節、容易在轉傳過程中造成民眾誤解,例如傳言說成「1水果爆甜卻能減肥」就是錯誤的說法。傳言「超譯」研究的原始字句,傳言說法錯誤。
從研究的原文、到社群平台貼文雖然簡化但是正確,寫成「減肥期間,可能可以靠吃點芒果,降低未來疾病的罹患風險」,但媒體轉載的標題卻變成「芒果爆甜卻能降血糖!研究:可防心梗、糖尿病還能減肥」,研究的原意在轉發過程中失去重要的細節,傳言提到「芒果能減肥」的版本,是「去脈絡化」的錯誤訊息。(三)份量最重要 過猶不及都不好
傳言提到「減肥時吃芒果,可以降低糖尿病」。上述說法 MyGoPen查詢研究的原文是「數據表明,攝取芒果可增加慢性低度發炎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由字面上即可看出兩者存在極大的語意落差。
傳言提到「空腹胰島素濃度顯著降低、胰島素阻抗指數改善」、「可能與細胞抗氧化防禦 Nrf - 2 的活化有關」。劉怡里補充表示,其實可以把 Nrf - 2 想成是一個蛋白質,而芒果有很多的多酚類、類黃酮等植化素,可以去刺激 Nrf - 2 的活化,開啟後面身體抗氧化的一連串機制,也就是說 Nrf - 2 能調節身體的抗氧化、抗發炎反應,至於糖尿病的部分,劉怡里表示,身為臨床營養師她會建議民眾,畢竟芒果有植化素等營養成分、理論上本來就說得通,而最新的學術研究提出芒果有益的細節和角度,但回歸到人體,最直接的命題還是「份量」,每種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同、角色分工也不同,過量完全不吃、忌諱完全不碰都是不必要的。傳言「超譯」原文,傳言易誤導。(四)血糖控制不佳的人 一天最多一份芒果
劉怡里指出,臨床上的建議份量是:
(1)每天都想要吃芒果的人,還有認為只有芒果季才能吃得到,不吃就沒機會的人,那最多就是把每天的 2 份水果都送給芒果,但如果是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只能吃一份芒果,另一份要搭配低 GI 的水果,像是奇異果、小番茄、水梨、芭樂等等。
(2)此外,芒果最好在餐後「2 小時」之後再吃水果,避免血糖波動太大。
(3)加蛋白質一起吃,延緩血糖的上升。
(4)不要打成汁,芒果汁的膳食纖維太低,二碗八分滿的芒果打不了什麼汁,四、五碗才夠打成一杯、但是份量已經爆表。
即使是人體實驗,但要轉變成臨床的飲食指南,其實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基於芒果 對身體帶來的好處,依「食當季」的原則,當然可以在芒果季把芒果放進日常飲食中來吃,在適量的情況之下,芒果帶給人體植化素等各種營養成分的好處、對人體有幫助,但是如果拚命吃的話,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熱量爆表,而果糖也會轉變成脂肪肝、三酸甘油酯,這些都是要提醒民眾注意的地方。(五)發炎指數無顯著改變 實驗仍有很多待解之謎
傳言提到「發炎指標 CRP、IL-6 無顯著改變」,劉怡里指出,CRP 是指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而 IL-6 則是白介素 - 6(Interleukin 6),而研究本身明明說「無顯著改變」,在發炎指數沒有降低的情況下、抗氧化卻提升,由這些細節就能知道,實驗都還只是一個實驗,從發炎指數的角度看起來是沒有效的,所以研究的的結果有多正面其實還很難講,民眾也不用因為一篇研究而隨之起舞。(六)研究的食用量已超出國健署每日建議量
營養學上一份水果的份量是 60 卡、切好的話相當於八分滿的碗,以衛福部國健署推廣的「健康五蔬果」的原則為例,每天至少要吃 3 份蔬菜與 2 份水果,傳言出處的實驗份量為一次 100 卡、一天二次,200 卡相當於吃了 3.3 份的水果,已經比國健署的官方建議還要高、而且只集中在同一種水果芒果。
劉怡里指出,日常飲食要以「彩虹蔬果」為原則,每天都吃各種不同顏色的蔬果、並且達到「3 蔬 2 果」的份量,應該避免一天二份水果都是芒果,而是一份芒果、再加上其他一份別的低 GI 的水果,這樣才可以吃到不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等,也才符合「彩虹飲食法」的觀念。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芒果可以「降血糖、防心梗、糖尿病、減肥」,但專家表示,芒果所含的營養成分、以及對身體有益的功效,過去營養學不是不知道,傳言所說的研究出處只是將相關的機轉、過程研究出來,講得更清楚、講得更細,但相關傳言在轉傳的過程中,出現省略重要細節、去脈絡化等問題,例如傳言將研究的「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空腹胰島素濃度降低」變成「降低糖尿病」,這樣對象不明、疾病定義不清的說法,傳言也將「體重無明顯增加,反而比對照組穩定」,說成「幫助減重」等等過度超譯的情況,傳言部分錯誤、部分易誤導。
衛教資源:
農業部 - 農業主題館 芒果
諮詢專家: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 營養師 - 劉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