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網傳文章計算方法錯誤,全因死亡率不等於接種疫苗引發的死亡率,也無法推估造成死亡率高低的原因。(2)施打疫苗人數與未施打疫苗人數差距過大,不能互相比較死亡率的倍率。
(3)接種疫苗對象為高風險族群時,不能和一般健康兒童死亡率直接做比較。
網傳「英國數據爆料:接種三次疫苗的兒童死亡率竟是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的 303 倍」的訊息,內容聲稱英國 10 - 14 歲兒童接種三劑疫苗後,死亡風險比未施打疫苗的兒童高 303 倍,全因死亡率也大幅攀升。經查證,全因死亡率代表「一定時期內,因為各種原因造成死亡的總人數」,網傳文章引用的數據,並沒有列出詳細死亡原因,不能全部歸類為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死亡率;此外,文章內計算方法錯誤,由於施打疫苗與未施打疫苗人數差距大,不能互相比較死亡率,而英國 5 - 17 歲兒童優先接種對象,都是針對「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可能重症或死亡的高風險兒童」,不能以此高風險族群和一般健康兒童死亡率做比較,網傳消息錯誤。
兒童接種三劑疫苗死亡率增 303 倍?
原始謠傳版本:
英國數據爆料:接種三次疫苗的兒童死亡率竟是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的 303 倍(COVID-19, 背景值, 全因死亡)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消息原始出處為何?
MyGoPen 利用網傳文章連結,可以找到原始報導出處來自「The Exposé」,該網站於 2022 年 5 月 20 日發布新聞《Children’s risk of Death increases between 8100% and 30,200%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 compared to Unvaccinated Children according to official ONS data》(施打疫苗的兒童死亡風險較未施打疫苗兒童增加 81 倍至 302 倍 英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MyGoPen 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 SMC 研究員表示,「The Exposé」(舊名為 The Daily Expose)是一個已被全球各大機構認證的反疫苗資訊平台,長期充斥大量錯誤、扭曲解讀疫苗資訊的網站。
有著大量專業領域專家學者的法國知名醫療健康網站「Health Feedback」,在他們網站中也查證多篇來自 The Exposé 的文章,許多內容都被認定為「錯誤」、「缺乏實證依據」或「曲解原始資訊」,故若看到來自 The Exposé 網站的圖文內容,應保持懷疑且謹慎的理性客觀心態。ONS 統計數據中死亡率代表的意義?
首先,這份報告是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蒐集 2021 年 1 月 1 日到 2022 年 3 月 31 日,這段期間發生的死亡人數。再依據疫苗接種的狀況(如:未接種疫苗、接種一劑、接種兩劑、接種三劑)與不同年齡分組,進行年齡校正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ge-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es, ASMRs)。
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s)無法說明任何影響死亡率高低的原因,其中也包括疫苗。與新冠肺炎有關或無關的死亡率,都可能受到疫苗接種狀態以外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健康狀況和一年中死亡率的變化。需透過進一步的分析,以了解這些不同條件下的相對影響。10 至 14 歲接種三劑疫苗的兒童死亡可能性,比未接種疫苗的兒童高 303 倍?如何正確解讀數據?
不能單以「未接種疫苗」與「接種疫苗」的死亡率或全因死亡率去互相比較,因為兩者的體況等健康條件都是未知且未依條件分類的。
雖然統計資料在年齡基準的比較上是相同的,但統計族群的其他健康條件並沒有列出、或區分出來,例如打疫苗前的健康狀況、既有疾病、生活水準或其他會影響身體狀況的因素等,所以會需要更多後續研究或實證的分析,才能知道實際影響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從謠言中引用的 ONS 統計數據:「Deaths occurring between 1 January 2021 and 31 March 2022 edition of this dataset」(表 6)中發現,在 10 到 14 歲年齡組的比較中,「未接種疫苗」的統計總人數為 2,684,874 人,遠超過其他任何有接種疫苗的組別,尤其在「接種兩劑疫苗,已超過 6 個月」(446 人)、「接種三劑疫苗,已超過 21 天」(1077 人)兩組的總人數,在總人數差距大的前提下,並不能像謠言所述的互相比較死亡率的倍率。
從下表 ONS 的統計數據中也可以看到,在各個接種疫苗的組別中,死亡人數都沒有明顯且很大的暴增。
在 10 到 14 歲組中的「接種一劑疫苗,已超過21天」、「接種兩劑疫苗,介於 21 天到 6 個月之間」、「接種兩劑疫苗,已超過 6 個月」、「接種三劑疫苗,已超過 21 天」的「全因死亡人數」,分別僅有 11 人、 11 人、 1 人、 5 人。可以明顯看出網傳文章是使用「施打疫苗人數」基數較少的情況,誤導民眾以為施打疫苗造成很多兒童死亡。
甚至在「接種兩劑疫苗,小於 21 天」的全因死亡率中,也計算錯誤。在「接種兩劑疫苗,小於 21 天」的組別中,死亡人數為 0 ,不是謠言所述的數字。
最後,有接種新冠兒童疫苗的族群,健康狀況可能與一般兒童有一定落差。在英國實施的兒童接種疫苗措施中,不管是「 5 - 11 歲的兒童疫苗指南」或「 12 - 17 歲的疫苗接種指南」,疫苗接種的優先資格都是針對「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可能重症或死亡的高風險兒童」,所以對象包括:癌症、糖尿病、嚴重遺傳疾病、免疫低下等,本身就有疾病且是高風險族群的兒童。
在接種對象為高風險族群的前提下,接種新冠疫苗的兒童死亡率就不能跟一般健康孩童去直接比較。兒童接種三劑疫苗,全因死亡率增加 8100 % ?死於新冠肺炎的平均風險增加 30200 % ?
錯誤,不能這樣比。如前面所說,全因死亡率無法得知影響死亡的原因,所以也不能說成「死於新冠肺炎增加多少」。
資料中的統計數據都是「因為任何原因死亡的總人數」,其中包含了很多與新冠肺炎無關的死亡原因全因死亡率是否可以作為推估接種疫苗引發的死亡率依據?
答案是不行。「全因死亡率」指的就是「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意思是在一定時期內,因為各種原因造成死亡的總人數,該時期人群平均人口數的比例,完全不能推估,更不能代表接種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死亡率。
檢視ONS每月更新的最新統計資料,「第13工作表:英國的英格蘭與威爾斯在2020年3月到2022年4月這段期間,登記為施打COVID-19疫苗引發不良反應的死亡人數」。
可以明確看出,從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的疫苗接種引發的不良反應死亡人數僅佔非常少的人口比例,其中在29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是0人,顯見與謠言中提及的「全因死亡率」或「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有很大的落差,也再次證明「全因死亡率」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只能代表該年齡在某一時期的死亡率,要真實探究影響該年齡的死亡主因,需要透過詳細的研究分析,才能真正釐清可能的實際原因。
詳見統計資料表13如下:
Sheet 13: Number of deaths involving COVID-19 vaccines causing adverse effects in therapeutic use, unspecified (U12.9), by age group, deaths registered in March 2020 to April 2022, England and Wales.
U12.9:為WHO訂定的ICD-10-CM 診斷代碼中代表「疫苗在治療使用中引起不良反應,未指定」。結論
(一)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兩者都無法說明造成死亡率高低的原因,其中也包括疫苗。
(二)在總人數差距很大的前提下,並不能互相比較死亡率的倍率。
(三)有接種新冠兒童疫苗的族群,原本的健康狀況就與一般兒童有落差。
(四)謠言用「施打疫苗人數」基數較少的情況,推估錯誤的死亡率比較,誤導民眾以為施打疫苗造成很多兒童死亡。
(五)當接種對象為高風險族群時,接種疫苗的組別就不能跟一般健康兒童的死亡率直接比較。
(六)全因死亡率不等於接種疫苗引發的死亡率,也無法推估出疫苗造成的死亡率。
資料來源:
Health Feedback
Health Feedback - Reviews of articles from: The Exposé
UK ONS - Deaths by vaccination status, England
UK ONS - Deaths occurring between 1 January 2021 and 31 March 2022 edition of this dataset
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 A guide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aged 5 to 11 years
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 COVID-19 vaccination: a guide for eligible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ged 12 to 17 (version 3)
WHO - Updates 3 & 4 in relation to COVID-19 coding in ICD-10
諮詢單位:台灣科技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