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抗生素非養殖石斑魚必需品,現在多用益生菌減少病毒危害。(2)魚沒有生病就不需用藥,沒有所謂「價值越高的魚類用藥越多」的說法。
網傳「我的鄰居曾在枋寮養石斑,他說石斑不給藥就無法活下去」的訊息,內容聲稱石斑魚養殖業者經常餵抗生素,要賣的時候會在清水中漂養一周再吃,而且台灣的養殖魚類幾乎都會用藥,價值越高用的越多。經查證,台灣從 7、8 年前開始,養殖石斑魚已很少使用抗生素,現在是用益生菌維護水池環境及保護石斑魚的腸道等;基本上魚貨會在最快的時間將到買家手中,在清水放養一周的說法,並沒有事實根據,一般來說魚類沒有生病,就沒有投放藥物的必要。因此,「越高價值的魚類用藥越多」的說法不正確。
石斑魚沒用抗生素活不下去?
原始謠傳版本:
轉貼:
我的隣居曾在枋寮養石斑,他說石斑不給葯就無法活下去,他們經常餵抗生素等。他們撈起自己吃的石斑,要先在另外清水中漂養近一週再吃,所以我從不買石斑。當然幾乎台灣所有養殖魚類多少都會用箹,只是看養殖者的良心。
個人認為魚價愈高的魚類在利益考量下用葯可能愈多。
以前在北部工作時,有天早早開車去北海岸,約9点左右經過富基漁港,想去看看漁船下貨,沒想到看到的却是标示東港鎮上載两三個大FRP的水箱的大貨車正在下貨,那時我才明白觀光漁港的“現撈”是來自卡車而非漁船。
商人無良啊!什麼黑心錢都要狠捞!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有關石斑魚養殖問題,MyGoPen 致電協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鄭安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沈士,協助檢視網傳內容正確性。網傳「石斑魚不給藥就活不下去,須經常為抗生素」?
鄭安倉表示,這種說法不正確。台灣在 20 多年前孔雀石綠事件後,石斑魚養殖業者就改變基本的觀念,有共識不能隨便用禁藥,抗生素也不是石斑魚養殖必需品。沈士新認為養殖的水或土壤環境很不好時,才會需要用到藥,如果養殖密度不要太高,一般來說石斑魚不會生病,就不需要用藥。
鄭安倉進一步說明,10 幾年前確實有業者利用抗生素養石斑魚的幼苗,這是在育成階段,不是成魚階段,結果因為抗生素使用過量,細菌性疾病產生變異,導致下的抗生素劑量要很高才能抑制(類似抗藥性),之後業者就更改方法,從投餌量、菌體及水質消毒等方面做改善,大約 7、8 年前就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網傳「石斑魚撈起後須在清水漂養一周」?
沈士新表示,網傳說法類似魚蔬菜噴農藥,收成前會有個停藥期,但是如果石斑魚真的有用藥,停藥期可能要好幾個禮拜,不可能一周就能做到;此外,石斑魚是海水魚,網傳消息說的「清水」很模糊籠統,基本上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鄭安倉表示,如果如網傳說的要漂養一周,那石斑魚體型會變瘦,重量有可能會變輕,中盤商不可能會買;基本上,整批魚上來一定是用最快的速度交到買方手上,不可能還要續養一個禮拜。網傳「台灣越高價的養殖魚類用藥越多」?
鄭安倉表示,石斑魚會受到虹彩病毒侵襲,這種病毒有一種特性,抗生素吃得越多死得越多,所以台灣的養殖業者不可能隨便加抗生素,現在大多是使用益生菌,它的功能包括維護水池環境、保護魚的腸道等,藉此減緩虹彩病毒帶來的危害。
鄭安倉表示,目前養殖業的目標是「短期安全用藥,長期不用藥」,石斑魚已經算是魚類價格的天花板,抗生素不是必備的藥,因此沒有「越高價的養殖魚類需要用越多的藥」這種說法。
沈士新表示,台灣的漁民因為利潤考量,往往把養殖密度提到很高,如果餵食的飼料沒有吃完,沉到池底,加上魚的排泄物也在同一個環境裡,如果出現細菌汙染,產生阿摩尼亞等物質,確實有可能會影響環境,因此養殖密度必須要適中;如果魚沒有生病,自然不需要吃藥,也不會出現高價魚種須用更多藥的問題。富基漁港魚貨從東港來?
MyGoPen 致電詢問富基漁港漁產品銷售中心,中心人員表示,漁港的魚貨通常是由水車運來,富基漁港水車用的 FRP(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水箱,多是由「瑞祥玻璃纖維加工廠」製造,該工廠位於屏東縣東港鎮,因此才會看到水箱上印有「東港」的字樣,並非富基漁港的魚貨來自東港。
總結來說,抗生素並非石斑魚養殖必需品,業者目前多使用益生菌確保魚群健康;石斑魚撈起後需要停藥一周的說法,並沒有事實依據,在養殖密度及環境管控適宜的情況下,魚群不會生病,因此不會有高價魚類用藥越多的問題,網傳消息不正確。
資料來源:
瑞祥玻璃纖維加工廠
東森新聞 YouTube - 最新》連假第二天!富基漁港人潮增 船隻卸貨螃蟹壯觀
諮詢單位: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 鄭安倉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 沈士新
富基漁港漁產品銷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