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低血鈉的症狀包括意識不清、意識模糊,表現的樣子比較像是「譫妄」,而非失智症表現出來的忘東忘西、忘記回家的路等,對臨床醫師來說二者的差別其實很容易區分,但一般民眾可能仔細無法分辨。(2)臨床上會出現低血鈉的病人通常都是低鹽飲食或藥物副作用所致,但實際上高鹽、高糖、高糖而導致的三高病患遠多於低血鈉病人,醫生還是提醒民眾少鹽、少油、少糖的飲食原則,不要高鹽、高油、高糖,但也不要無鹽、無油、無糖。
網傳「鹽與老人癡呆」、「氯化鈉是眾生作念的主因」的短影片,片中提到以前的老人因為忙於農事後會補充鹽分,不會吃太清淡的飲食,因此不會罹患老人癡呆症,現代老人注重健康反而因缺乏氯化鈉而患病。專家表示,傳言誤將「低血鈉症」所引起的類似「譫妄」的症況與「失智症」混淆,高鹽飲食反而可能引發高血壓,而提高中風、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鹽與老人癡呆?
原始謠傳版本:
鹽攝取量與老人痴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關於低血鈉症與失智症
MyGoPen 實際諮詢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常務理事傅中玲,她表示低血鈉的症狀包括意識不清、意識模糊,表現的樣子比較像是「譫妄」,傳言混淆二者,但其實二者症狀並不相似。
失智症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忘東忘西、忘記回家的路、找不到錢放在哪裏、忘記吃過飯沒,如果病患媽媽忘記兒子的名字那就是失智症已達非常嚴重的程度,甚至沒有病識感而拒醫,但低血鈉症的病患只要補充鹽分就能改善類似譫妄的症狀,因此民眾可能搞混,「以為每個人吃鈉都會好」,但失智症病患的症狀吃鹽並不會改善。二者症狀不同 吃鹽效果也不同
除了上述二種不同之外,傅中玲強調,瞻妄是急性症狀,只有極少數病患會無法脫離、而變成慢性瞻妄,但大多數的譫妄病患通常都是維持幾天或幾周而已,病人表現出迷迷糊糊、意識不清,會在一天之中時好時壞,失智則是以幾年或幾月為計算,是慢性漸進的惡化過程,有時候甚至很難判斷病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但反觀譫妄通常都有明顯的病發原因,最常見的是骨科或眼科手術後、以及肺部或泌尿道感染後,低血鈉也是瞻妄的發病原因,但並非常見病因。
傅中玲表示,正常的血鈉值應為 136 到 145 mmol/L,臨床上會出現低血鈉症的原因,除了飲食清淡之外,包括利尿劑型的降血壓藥、部分巴金森氏症用藥、部分抗憂鬱劑也有低血鈉的副作用,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SIADH)病患,或是洗腎病人過量喝水增加低血鈉風險等。
傅中玲提醒,即使提高低血鈉症病患的血鈉值也有風險,通常病患在 120 幾就有嘔吐、腹瀉等症狀,110 幾就會昏迷、意識不清,臨床上如果要打點滴補鈉也會採取滴比較慢的方式,以免快速拉高血鈉又新增腦功能障礙的其他問題。
關渡醫院前副院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資深醫師蘇明勳表示,台灣鈉離子的飲食建議依衛福部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建議,健康成人鈉攝取量為每日 2400 毫克,換算成食鹽量大約為每日 6 公克。
但依據 2005 到 2008 年、2010 到 2011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灣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而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長期管灌食者低鈉提醒
蘇明勳以親自診治過的病例切身提醒,在一般均衡飲食適當調味下,鈉的攝取量都可控制在安全範圍內,但如果家中有長期管灌食者一定要特別留意,因為市售管灌營養品大多為低鈉配方,如果長期依賴此類食物則要特別注意每天的鹽分攝取量,尤其是安養中心的住民、或是吞嚥困難的病人,長期使用可能會不知不覺陷入低血鈉狀態。
以市售常見品牌產品換算,一天熱量1500大卡的每日鹽攝取量大約只有 2.5 到 3.5克,若沒有額外添加鹽量,長期累積下來很容易造成血鈉偏低,建議長期管灌病人每日應補充 2 到 3 克鹽,以達到每日鈉的基本需求量。
台北榮總營養師吳柏姍表示,台灣之前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並沒有鈉,管灌營養品通常都依據該標準製造,而考慮到管灌的病人早期多以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為主,所以鹽分都設計的比較低,但國健署於 2022 年公布的第 8 版、也就是最新版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之後,增加了鈉的建議量,其中「『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_鈉」第11頁結論提到,建議 19 到 70 歲健康成人的慢性病風險降低攝取量(CDRR)為 2300 毫克、約 6 公克食鹽,市售多數管灌產品據此調整,不過如果是國外廠就大多偏低、幾乎有的整日的份量才含鈉1000毫克,長期使用確實會有低血鈉風險。
所以傅中玲特別提醒,大部分的醫師及照顧者都不知道管灌流質營養品的低鈉問題,釐清有關低鹽易失智傳言的同時,也要注意相關病人的營養及健康。三高病人多 低鹽飲食才能預防失智症
傅中玲呼籲,臨床上高鹽、高油、高糖的「三高」病人遠比低鹽的低血鈉病人多,高鈉會增加包括高血壓在內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共病風險,所以其實還是要提醒民眾,飲食應避免高鹽、高油、高糖,但若病人執行得太徹底,變成無鹽、無油、無糖也不行,建議的正確方式應該是「低鹽、低油、低糖」。
民眾可以參考於 2021年 8 月在國健署官網「真相與闢謠」專區公布「飲食過於清淡是造成「失智症」的重要原因,是真的嗎?」的保健闢謠內容,文中除了指出該傳言為「假」訊息,低鹽與失智症的病因不同以外,也提到民眾吃太多鹽反而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腦中風的機率,而腦中風正是造成失智症的原因之一。
傅中玲解釋,失智症最常見的第一大類型是占比約 6 成,屬神經性退化的「阿茲海默症」外,第二大類別就是與腦中風或小血管栓塞有關的「血管性失智症」,這一類通常也可能合併第一類,而要預防這類的血管性失智症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高血壓、高膽血脂、高血糖,因此傳言變相要人多吃鹽的說法其實反而誤導,甚至增加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此外,國健署的該闢謠文章也提到,失智症的發生原因有一百多種,但飲食過於清淡,並非造成失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國民健康署另外公布的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中,提到如何遠離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其中並沒有飲食清淡這個建議。結論
低血鈉的症狀比較像是「譫妄」、而非「失智」,二者醫學上判斷的症狀差異頗大,民眾因無法判別而混淆;要預防失智症反而應該低鹽飲食、避免高血壓才是正確之道。
衛教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
「認識失智症」衛教單張
諮詢專家:
關渡醫院前副院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資深醫師 - 蘇明勳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 - 傅中玲
台北榮總營養師 - 吳柏姍
延伸閱讀:
【假養生】氯化納是眾生作念的主因?老人癡呆症是鹽吃太少?謠言讓醫生說鬼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