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最初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氯氮平,現在卻常被用於失智」,但根據食藥署公開資料,「氯氮平」的核准適應症包括帕金森氏症、也就是失智症的一種,傳言指氯氮平非法濫用,傳言錯誤。(2)氮平為精神疾病的後線用藥,在其他藥物無效、治療不如預期,或是病患情況嚴重的情形下由醫師處方使用,藥物有藥效、也會有副作用,傳言只講不良反應、「有失公允」,傳言易誤導。
網傳「60歲後這4種常見藥,能不吃就別吃」其中第四項提到「Clozapine」這類的藥物,最初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但現在卻常被用於安養機構,甚至失智長輩的家中,將死亡風險提高近一倍,中風機率提高三倍,FDA 已有黑框警示。但專家表示,黑框警示是一種對醫病的風險提醒,過去也曾有藥品原本有黑框警示,後來經過更多更新的研究之後拿掉黑框警示的案例,黑框警示並不是嚴重到絕對不能用、限制使用的意思,傳言說法錯誤。
老人不要吃精神科用藥?
原始謠傳版本:
退休醫師良心提醒!60歲後這4種常見藥,能不吃就別吃,不然中風風險暴增3倍! 【智慧之泉】
主要在社群平台流傳這樣的 YouTube 影片:
查證解釋:
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傳言的篇幅中大約 8 成沒說錯,但其餘 2 成講得太過頭,而這 2 成的背後則有數不清的用藥專業知識、疾病背景脈絡,抗精神病用藥是高度選擇的特殊族群,也是高度風險的病患,病人對用藥非常敏感、醫生用藥要非常謹慎,傳言不提醒這些細微但關鍵的重點,只以「抗思覺失調症用藥被濫用在失智長輩」一句話指控,傳言為錯誤資訊。(一)氯氮平的核准適應症本來就有「帕金森氏症」
傳言提到「抗精神病藥物例如『理思必妥』或『歐蘭在平』,像是 Clozapine 最初是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雙極性情感障礙等嚴重精神疾病,但現在卻越來越常被用於安養機構、醫院,甚至是一些失智長輩的家中」。
MyGoPen 查詢食藥署西藥許可證查詢系統的公開資料,Clozapine 是指「氯氮平」,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適應症包括(1)難治型思覺失調症(2)思覺失調症的復發性自殺行為(3)帕金森氏症期間的精神疾病等。
由上述資料可知,氯氮平核准的適應症範圍本來就包括帕金森氏症,而帕金森氏症是失智症的一種,傳言說「最初用於思覺失調症、現在卻常被用於失智長輩」、「60 歲後這 4 種常見藥,能不吃就別吃」,傳言說法意指「氯氮平」有仿單標示外使用的情況,被濫用於失智症,但其實「氯氮平」用於帕金森氏症為核准的合法適應症範圍,傳言說法為錯誤內容。(二)為後線用藥 藥物都有副作用、必須取捨
傳言說「Clozapine 卻越來越常被用於安養機構、醫院,甚至是一些失智長輩的家中」、「死亡風險提高近一倍,中風機率提高三倍。」柳朋馳指出,傳言說法太籠統,有別於第一代的 Respiradone 理斯必妥副作用較大,屬於第二代抗精神病用藥的「氯氮平」副作用已經小很多,基本上會使用到這類藥,病人可能睡眠很差、有情緒上的問題,甚至已經有精神疾病(psychosis)的症狀、與現實脫節,氯氮平屬於後線用藥,會用到大部分都已經症狀嚴重。
柳朋馳以失眠為例,從抗焦慮的藥開始、到真的安眠藥,到加上抗憂鬱症的藥,也都還不到會用到抗精神病用藥,除非已經合併有「精神疾病」的表現,就是已經失眠到有幻覺、幻視、幻聽通通都來,連用抗憂鬱症的藥都沒效了,在病人不睡不行的壓力下,非得要靠藥物把失眠、焦慮、思覺失調等症狀打倒,或是一些已經臥床的病人,日夜顛倒、晚上很吵,為了病人的照護品質、也為了兼顧照護者的長期健康,在必須調整病人作息的目標下,非不得已才會去使用這類藥物。
柳朋馳強調,「氯氮平」並不是隨便亂開、亂處方的,用於這類病人前面還有好幾線的用藥,氯氮平是很後線的用藥,其實就跟止痛藥一樣,如果乙醯胺酚就可以壓下來,就不需要吃普洛芬,如果都壓不下來,才會繼續換後一線的用藥,一路都壓不下來,才會換到嗎啡類的藥,越後線的藥當然副作用可能比較大,傳言說這些藥副作用有多大有多嚴重,這樣的說法有失公允,傳言為易誤導訊息。
MyGoPen 查詢食藥署西藥許可證查詢系統,以「氯氮平」為「成分名稱」查詢,不同商品的仿單中,依法都有載明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及「安全性資料」,傳言可本於鼓勵病患多多了解自己的用藥的立場,甚至提醒應詳細閱讀「仿單」,但傳言以危言聳聽的說法、建議病患停藥,卻不講精神病用藥自行減藥、停藥的重大風險,為錯誤資訊。(三)黑盒警示只是提醒 也有事後拿掉的
傳言提到「美國 FDA早已對失智長輩使用這類藥物,發出最高層級的『黑框警示』」。根據 FDA 官網,「黑框警示」是指「對於有特殊問題的藥物,尤其是可能導致死亡或嚴重傷害的藥物,可以在處方資訊中以方框形式顯示此類警告訊息。這通常被稱為『加框』警告或『黑框』警告。有此類黑框警告的藥物不得投放提醒性廣告」。也就是說 FDA 根據臨床數據,或是收到一些嚴重副作用事件的用藥回報,評估過嚴重性及風險之後做出的決定,但這並不代表這項藥物被禁止使用,性質上比較偏向於告知開藥醫生及病人這項藥物可能具有的風險。
柳朋馳表示,黑框警示並不是指嚴重到絕對不能用,而是指這類特殊情況的族群、要特別留意使用,過去也有一些原本有黑框警示,後來在更大型的研究之後被拿掉的,也就是黑框警示被取消,柳朋馳以戒菸藥戒必適(Varenicline)為例,曾經被認為會增加自殺的風險,但最後再做大型的研究發現,其實是因為這些會自殺的人、本身就很愛抽菸,或是戒菸的過程當中,這些自殺的人本身都有精神病史,更新的研究證實過去的疑慮不見得有絕對的相關、所以黑框警示就被拿掉了。
柳朋馳也提醒,黑框警示本來就是一種提醒,在高度選擇的某些特殊族群中,這些已經是高度風險的人,要用這個藥就一定要特別的小心,因為病人已經處於幻覺、幻聽、幻視的時候,可能可以壓住病情的後線用藥是不得不為的選擇,在都不一定能壓制住的情況下,難道要放任病人病情失控、曝露在更大的傷害中,更何況思覺失調症的病人「醫囑遵從性」比較低,回到社區都未必乖乖吃藥,傳言說的心血管慢性病副作用是很奢侈的擔心,失智症的病人也是這樣。
由上述 FDA 資料、專家說法可知,傳言提醒病患了解自己的用藥是好事,但是標題卻說「能不吃就別吃」,恐造成醫病困擾。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抗思覺失調症用藥越來越常被用於安養機構、醫院,甚至是一些失智長輩的家中」,指控「氯氮平」被濫用,但是「氯氮平」的核准適應症本來就包括帕金森氏症,傳言為錯誤資訊。
此外,專家也表示,精神科用藥是非常專業、細緻的領域,病人非常敏感、醫師必須非常謹慎,而「氯氮平」是後線用藥,要被處方出去之前,通常都已經經過前面好幾線用藥的嘗試,傳言不提這些用藥的專業、臨床的兩難,一句話就打翻整個醫界、長照業,傳言為無法為病患負責、似是而非的錯誤內容。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臨床教育資源中心
註:2014 年台灣精神醫學會將 Schizophrenia 的中文譯名,由原來的「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衛福部也發文公告。
衛教資源:
台大醫院 健康電子報 - 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 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 - 柳朋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