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專家指出,學理上,疫苗和麻醉無關,因此沒有道理不能在接種疫苗後進行麻醉;國外相關單位也表示,沒有證據證實新冠肺炎或疫苗會干擾麻醉。網傳「任何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人都被禁止使用任何類型的麻醉劑」的訊息。專家指出,就學理而言,疫苗和麻醉無關,因此沒有道理不能在接種疫苗後進行麻醉;國外相關單位也表示,沒有證據證實新冠肺炎或疫苗會干擾麻醉。若患者最近接種疫苗,會請他們考慮延遲非緊急手術的原因,是為了讓新冠疫苗作用能充分發揮,或避免疫苗與手術的副作用混淆,並非因為疫苗會與麻醉產生相互作用。
任何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人都被禁止使用任何類型的麻醉劑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 警告和警報 🛑🛑 任何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人都被禁止使用任何類型的麻醉劑,即使是局部麻醉或牙医院的麻醉劑,因為這對接種疫苗人的生命構成極大的危害,存在高度危險有馬上死亡的可能。因此,接種疫苗的人必須在接種疫苗後等待4周,如果他被感染并康復,則在感染冠狀病毒康復後4周才能使用麻醉劑,一個朋友的親戚兩天前打了疫苗,昨天去看牙醫打了局部麻药後立即死亡 !閲讀了關於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的警告後,在疫苗盒上,我们發現打完冠狀病毒疫苗後,有警告不要使用麻醉劑。 請傳播此信息以保護您的家人、親戚 朋友和所有人。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透過關鍵字搜尋,可以檢索到英文版的流傳訊息在社群網站上流傳。馬來西亞媒體《星報》、《Tech ARP》的報導指出,馬來西亞麻醉師協會和馬來西亞醫學院麻醉師學院表示,流傳內容為錯誤訊息,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證實。
報導提及,如果患者最近接種疫苗,會請他們考慮延遲非緊急手術的原因,並非因為疫苗會與麻醉產生相互作用,而是為了讓新冠疫苗作用能充分發揮;患者在接種疫苗後也可能會出現相關副作用,如肌肉疼痛、發燒等,這或許會與手術中的其他副作用混淆。若是緊急手術,近期曾接種疫苗並不會成為延遲手術的原因。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疫苗是讓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和麻醉沒有什麼關係,因此沒有道理不能在接種疫苗後進行麻醉;有的人可能會擔心施打疫苗後若有不舒服的狀況,會進而影響手術,但這不是打疫苗真正的禁忌。
邱南昌也說,看牙醫時通常是進行局部麻醉,即麻醉藥打在牙齒的部分,與接種疫苗完全無影響;另外,通常不會在施打疫苗完後,直接讓病患進行大手術,除非屬緊急狀況,但就學理而言,這兩者也沒有關係。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mers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在網站中聲明,沒有證據證實新冠肺炎或疫苗會干擾麻醉。不過,因為手術會帶給身體和免疫系統壓力、勞累,因此建議民眾應等到新冠肺炎完全康復,或接種疫苗後得到完全免疫,再進行手術。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進一步說明,罹患新冠肺炎的民眾若完全康復,就可以進行必要或非緊急的手術,下述為建議的時間表;接種新冠疫苗後,則建議應在最後一劑施打後至少兩周再安排手術,以確保能疫苗作用能充分發揮。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建議:
1. 若是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感染者,應從診斷日算起,4 週後再進行手術。
2. 不需要住院的有症狀患者(如有咳嗽、呼吸困難),應 6 週後再進行手術。
3. 有症狀的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或住院患者,應 8 到 10 週後再進行手術。
4. 因新冠肺炎感染而入住加護病房的患者為 12 週。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也說,上述時間表並非固定不變;每位患者應考量術前風險評估,依手術強度、合併症狀,以及延遲手術的效益等因素進行調整。
資料來源:
星報 - Misleading information about anaesthesia
Tech ARP - Will Anaesthetic Kill People Vaccinated Against COVID-19?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 - COVID-19 Has Changed Surgery Forever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 - ASA and APSF Joint Statement on Elective Surgery and Anesthesia for Patients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專家諮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 邱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