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流傳影片提及「50 歲以下的健康人不需接種疫苗、無症狀傳播幾乎不存在,以及感染過的人不用打疫苗」等說法具有誤導性,並非事實。網傳「50 歲以下的健康人不需接種疫苗、無症狀傳播幾乎不存在、感染過的人不用打疫苗」的影片。專家指出,現實中仍有 50 歲以下的人感染 COVID-19 後死亡的案例 ,此外,也有人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病毒仍會傳染給其他人造成重症、死亡,因此就防疫的觀點來看,仍建議施打疫苗。臨床上也發現,有確診患者是無症狀,但病毒量卻不低,而當患者未出現症狀時,就容易將病毒傳染出去,才會造成全球大流行。專家也說,得過 COVID-19 的人確實會產生抗體,但抗體量不一定很高,因此還是有可能再次被感染、甚至傳染給其他人,所以仍建議得過 COVID-19 的人應施打疫苗,才能獲得更好的保護力。
50 歲以下健康沒有任何問題的人們不需要接種疫苗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美國最前線的醫生彼得麥格勒,在美國國會報告: 醫療團隊做了全面的大規模研究顯示任何曾經感染新冠並痊癒的人,都會獲得全面持久的免疫力!注射逆苗不會帶來任何增強免疫力的效果!給痊癒的人進行檢測是毫無道理!憑著自身免疫力,加上雞尾酒療法,新冠病患會降低85%的死亡率!但是主流媒體拒絕報導此事!一味地強推全民篩檢,普打疫苗!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原始影片來源?
《法新社》的查核報告指出,流傳影片來自美國醫師 Peter McCullough 在 2021 年 3 月 10 日於德克薩斯州參議院作證時發表的言論。美國內科和外科醫生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hysicians and Surgeons)也在臉書和 YouTube 上分享該部影片。網傳「50 歲以下,健康沒有任何問題的人們不需要接種疫苗」,這個說法正確嗎?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指出,50 歲以下的人如果身體非常健康,通常得到 COVID-19 的症狀比較不會那麼嚴重。不過,現實世界中仍有很多 50 歲以下的人遭受感染後,造成生命威脅,甚至死亡的案例。
邱南昌強調,這是一個危險值的比較,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很高,危險值非常低;而被新冠病毒感染後,其危險性絕對遠高於施打疫苗的風險。因此還是建議民眾仍應施打疫苗。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在各國的案例中,仍有所謂「健康的人」,即 50 歲以下,不知道是否有潛在、其他疾病的人感染 COVID-19 後死亡;另外,從疫情控制的層面來說,有很多人也許是輕症或是無症狀,但他們身上的病毒仍會傳染給其他人,造成重症、死亡。
施信如說,從防疫的觀點來看,輪到民眾可以施打疫苗時就要趕快去打,這樣才能把全球的疫情控制下來。網傳「無症狀傳播幾乎不存在,就算有,程度也極低」,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邱南昌指出,如果無症狀者不會傳染人,為什麼還需要隔離那麼多人?目前已經有太多的案例顯示,無症狀的人還是會傳染其他人。一般而言,病毒量高的患者,傳染力是高,但是無症狀者的病毒量則不一定少。由於兩者非絕對值,也有人是無症狀,但體內病毒量仍然很高。
施信如表示,一般而言,有症狀的人病毒量可能會比較高,因此傳播力也可能更強;沒症狀的人,病毒量則可能相對較低。不過這個狀況並不一定,在臨床上也發現有些人是沒有症狀、病毒量卻不低的確診患者。而這就是最麻煩的部分,因為當患者沒有出現症狀時,就容易將病毒傳染出去。
施信如強調,如果 COVID-19 只在有症狀的人身上才會傳播,就不會造成如此大流行。當年,SARS 的症狀很鮮明,一定至少要有發燒才是 SARS,所以用體溫測量就很容易控制;可是,引起 COVID-19 的 SARS-CoV-2 則是沒有症狀的人,其病毒量也會傳染,所以才會造成全球大流行。網傳「中國醫生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他們嘗試在一千萬人當中找尋無症狀傳播竟然毫無所獲」,這個說法正確嗎?
《法新社》的查核報告指出,此說法來自 2020 年 12 月發表在「LifeSiteNews」的文章〈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didn’t occur at all, study of 10 million finds〉(1000 萬個案例研究未發現 COVID-19 的無症狀傳播),影片引述 2020 年 11 月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的研究。
《法新社》引述該篇《自然通訊》研究作者之一 Fujian Song 的說法指出,「LifeSiteNews」的文章標題和內容具誤導性。Fujian Song 表示,研究進行的篩檢計畫中所確定的無症狀患者是「真正無症狀」,即在整個感染過程中,從未表現出症狀。
不過,Fujian Song 也說,在其他環境中的感染者,可能是暫時無症狀或處於潛伏期,甚至可能在出現症狀前就會傳播病毒;另外,這些無症狀病例是在中國武漢放寬 70 天以上嚴格封鎖後的 4 至 8 週內進行篩檢。當時,武漢的疫情已獲有效控制。
Fujian Song 強調,不應將此研究結果套用至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獲得控制的國家。
《法新社》指出,同樣參與研究的東英吉利大學也在 2020 年 11 月發表聲明指出,該研究是在 2020 年 5 月底進行,當時武漢已於 4 月解除嚴格的封鎖。研究發現,無症狀病例中沒有「活性」(viable)的病毒,與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其檢測結果也未呈陽性。
聲明指出,該研究發現並未表明新冠病毒不會藉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相反地,執行嚴格的非藥物介入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封城等,有助於降低新冠病毒的致病力。網傳「任何感染新冠並痊癒的人都能獲得全面且持久的免疫力,就算注射疫苗也不會增強自身的免疫效果」,這個說法正確嗎?
邱南昌表示,得過 COVID-19 的人確實會產生抗體,而這個抗體可以保護大部分的人。不過,也有一些案例發現,得過 COVID-19 的人又再次感染。也就是說,這些曾經感染的人產生的保護力不完全;此外,抗體量也有可能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無法維持保護效果。
邱南昌指出,目前還是建議,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就算有人得過 COVID-19 並康復,仍應施打疫苗。因為這些曾經感染、身上已有抗體的人如果再打疫苗,產生的抗體會更高,也會得到非常好的保護效果。
施信如表示,有人得過 COVID-19 康復後,他再得到的機率,或是得到以後發生重症的機率應會降低,因為身體已產生一些保護性的抗體。
不過,施信如說,有些人會有所謂「long COVID」,即得完 COVID-19 以後,仍有不太舒服、後遺症等狀況,而他們在施打疫苗以後,症狀就會減輕。另外,也有證據證實,有人得到 COVID-19 康復後,抗體不見得很高,因此還是會被感染、傳染給別人,而且自己的症狀可能還會滿嚴重的。
施信如表示,目前的研究證據顯示,在已得過 COVID-19 的情況下,再施打一劑新冠疫苗的話,抗體量就會很高,非常具有保護力。因此,得過 COVID-19 的人應至少要打一劑疫苗。
專家諮詢: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 邱南昌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 - 施信如
資料來源:
法新社 - Article headline misleads on study into Covid-19 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WUHAN MASS SCREENING IDENTIFIES HUNDREDS OF ASYMPTOMATIC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