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大腸癌腫瘤很大時、確實可能造成便秘,而長期便秘的人也容易忽視大腸癌造成的糞便堵塞,但不能因此倒果為因,正確的因果關係反而是大腸癌為因、便秘是果。(2)睡醒時與進食後有便意是正常現象,但醫學上並沒有哪個特定時段排便會讓人比較健康的說法,只要按照個人的生活作息即可。
網傳「萬病之源,都是從你的大腸不能正常排泄開始」為主題的貼文,文中提到「宿便沒有排出去就會形成毒素,大腸壁吸收毒素,送回肝臟、造成肝損」、「便祕是引發癌症的根源」、「早上五到七點就是大腸最活躍的時間」、「一天上一次廁所,叫輕度便秘」等。專家表示,醫學上對正常解便的定義從一天 3 次到 3 天一次,只要不影響生活作息、不造成困擾都算可以接受的範圍,而糞便雖然富含細菌及消化殘渣,但如果傳言的「毒素說」成立,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大腸,但實際上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並非便秘或宿便,糞便毒素造成大腸病變的說法「缺乏科學證據」,網傳貼文包含了錯誤說法,易造成誤解。
關於宿便與便秘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不管你的食量如何? 不管你的酒量如何? 下面那句話是完全正確的。 千萬不能有便祕,那是引發癌症之根源。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一定要把宿便排光。 萬病之源,都是從你的大腸不能正常排泄開始 每天早上,你上廁所感覺很困難,這個表示什麼? 你身體纖維素攝取量完全不足。 萬病之源,都是從你的大腸不能正常排泄開始。 如果你的大腸很好,那你早上應該不是自己醒過來,而是被大腸的蠕動叫醒,大腸蠕動在叫你了,為什麼? 因為五到七點就是大腸最活躍的時間,所以為什麼我們告訴癌症病人一定要晚上九點睡,因為你的大腸早上六點到七點的時候自然就會蠕動,叫你起床,蹲馬桶了。 你一天要上幾次廁所才夠? 請記住: 如果四、五天才上一次廁所,叫重度便秘 兩三天上一次廁所,這個叫中度便秘一天上一次廁所,叫輕度便秘。 食物進入體內十二小時,沒有排出去,就會形成毒素。因為毒素沒有排出去,我們的大腸壁就會吸收這個毒素,吸收以後,透過靜脈又送回肝臟去,糟糕了!造成肝虧損,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 肝不好跟大腸有直接關聯,只要大腸一通順,肝就會好了,免疫系統也跟著恢復,而且送到心臟的血都是乾淨的,所以什麼病都不容易罹患。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宿便毒素說」流傳廣 缺乏科學證據
傳言提及「宿便沒有排出去就會形成毒素,大腸壁吸收毒素,送回肝臟、造成肝損」,這類「大便毒素說」廣泛流傳多年,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正大表示,糞便本身富含細菌以及消化殘渣,糞便留在體內確實不舒服,肚子覺得沉重甚至脹氣,但如果糞便真的有毒素的話,照理講這個毒素應該會第一個損害人的胃腸道,但臨床上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因為大便而讓腸子破掉,相反過來會讓腸子破掉的往往是灌腸、或是腫瘤阻塞所導致,所以傳言說糞便毒素造成大腸病變的說法「缺乏科學證據」。便秘是大腸癌的結果 傳言說法倒果為因
傳言還說「便祕是引發癌症的根源」,賴正大強調這個說法顛倒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其實是大腸癌的腫瘤長得很大的時候,確實會造成便秘,因此便秘是一個果、並不是造成大腸癌的因,賴正大強調,一般民眾會有這樣的誤解,可能是因為長期便秘的人容易忽視大腸癌造成的糞便堵塞,但不能這樣就誤解、說成是長期便秘造成大腸癌。
賴正大指出,醫界公認的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吸菸、遺傳等,此外就是國人比較少見的發炎性腸道疾患,例如像是克隆氏症,或者是潰瘍性大腸炎等,大腸癌並沒有便秘這個危險因子,大腸癌的腫瘤長得夠大時,確實也會造成便秘,但兩者並沒有因果關係存在, 如果要說有因果關係的話,應該是反過來,大腸癌會造成便秘才對,大腸癌反而是因、便秘是果。大腸癌危險因子 沒有便秘
傳言提到「五到七點就是大腸最活躍的時間」,賴正大表示,排便的習慣算是生理時鐘的一環,早上起床的時候腸胃開始蠕動這是事實,但如果有一些人的作息是晚班工作、中午才起床,就可能是中午起床以後才會有便意,傳言說大腸的蠕動讓人醒來,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事實,醫學上並沒有哪個特定時段排便會讓人比較健康的準則,就是按照個人的生活作息,例如上述夜班工作、中午才睡醒的例子,就不可能早上五點起來排便、這樣反而干擾睡眠。
傳言說「一天上一次廁所,叫輕度便秘,兩、三天上一次廁所,這個叫中度便秘,如果四、五天才上一次廁所,叫重度便秘」,賴正大指出,正常解便的定義和範圍其實是很廣的,從一天 3 次到 3 天一次都算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且現代功能醫學的定義也越來越明確,包含不只是頻率上的定義、甚至包含排空感的定義,也就是說大於 70%以上的解便頻率中有排空感,譬如 4 次大便中至少要有 3 次是有解乾淨的排空感即可,便秘其實是一個功能性疾病,大腸裡面並沒有長不好的東西、可能只是動得不好,就好像車子跑得不夠快一樣,但只要這個問題不影響日常生活,就可以被視為是可以接受的情況,即使用藥治療的目的也只是讓病人恢復正常生活、不會因為便秘的原因而干擾生活作息。排便時間、次數 不造成困擾為原則
賴正大強調,飲食中缺乏纖維或水分也可能導致便秘,例如體重很輕、食量很少的女生,4、5天才排便一次,常常焦慮自己長期便秘,但賴正大解釋,糞便只有一個來源,就是人體消化的殘渣,所以吃進去的東西少、纖維比例也不夠,糞便的總量自然不多,便秘與否還有個案情況的彈性考量,最重要的就是不影響日常生活、不造成困擾即可。
MyGoPen實際查詢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的公開資料,醫學會不但表示「對大部份的人來說,一天排便 3 次至 3 天排便一次都可說是正常」,甚至表示「也有一些人一週或更久排便一次也不會有任何不舒適之感覺」,並提醒對排便次數的在意,往往造成了瀉藥的濫用及成癮。
而國健署資料則顯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飲酒過量,攝取過多加工肉品、紅肉,缺乏運動及肥胖,50 歲以上、大腸癌家族病史、個人腸道病史等,並沒有傳言所說的「便秘」或「宿便」;而且台灣的大腸癌的發生率、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早期大腸癌並沒有症狀,且 9 成以上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後,呼籲 50 歲以上民眾每 2 年接受政府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結論
「宿便毒素說」流傳甚廣、行之有年,但專家澄清,宿便致癌顛倒因果關係,應是大腸癌造成便秘,大腸癌是因、便秘是果才對。毒素說若成立,應該第一個損害大腸,但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並不包括便秘或宿便。
衛教資源:
台北市衛生局 - 大腸癌防治與篩檢
國健署 - 秒懂大腸癌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 - 何謂便祕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主治醫師 - 賴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