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癌症的機轉非常複雜,致癌因子只是一部分、把致癌物質講成「毒素說」,過於簡化、誤導。(2)排汗是排出水溶性物質,傳言提到「排出深層毒素」,但體內脂肪、臟器、骨頭沉積的應為脂溶性物質。
(3)「倖存者謬誤」易有放大聲量、使其他人誤以為每個人都能有一樣結果的效果,忽略過程中決定性的關鍵及細節。
網傳「沒事不要到醫院做檢查,以免被 CE 師套牢自己的生命健康」貼文,提到登山大哥 60 歲時檢查出大腸癌第四期,三年內靠著每天爬山 3 小時治癒末期癌症,並提到爬山能深層流汗、尤其大跨步動作有助排毒。專家表示,傳言把致癌因子說成「毒素」,卻沒提到基因等其他致癌因素,且不同運動所流出來的汗液成分並無不同,也沒有深層、淺層之分。大跨步運動有助訓練心肺、能使身體循環變好,但流汗排出的都是水溶性物質,脂溶性物質多堆積於脂肪、內臟,網傳流汗排深層毒素的說法易造成誤導。
登山治癌?沒事不要到醫院做檢查
原始謠傳版本:
沒事不要到醫院做檢查,以免被CE師套牢自己的生命健康 轉貼自 張惠雱 分享登山治癌的真實故事 我常常登山,40歲都是登百岳(爬過18座百岳),最近10年改爬郊山過過癮,最常去的就是大湖公園旁的白鷺鷥山,經常走一趟來回1小時就回家。有次碰到一位大哥,超過75歲,看他背著登山袋爬山速度相當快,而且不只走一趟。有次休息時,跟這位大哥閒聊,他說爬白鷺鷥山至少走三趟(上、下) ,我很好奇,他才說出他的故事。 他說,年輕時因為做生意,大吃大喝,生活不正常。60歲到醫院檢查出大腸癌第四期,醫生判斷時間不久。 他有次到醫院檢查,巧遇一位醫師,這位醫師也是癌症病患,醫師告訴他:癌症病患西醫處理的SOP都是相同化療,結果身體垮了,也不見得完全會好。醫師告訴他,唯一能救活的只有自己,而不是醫院。聽了醫師分享登山治癒癌症的故事後,這位大哥不再進醫院治療,每天大量登山(至少走3小時),從郊山到後來直攻七星山,每天清晨4點起床 ,5點半搭第一班公車上陽明山,連續15年,更換的登山鞋超過100雙。這樣3年不到就治癒大腸癌末期,回醫院追蹤檢查,醫師也說不可思議!真是奇蹟! 其實癌症就是身體中毒與發炎,體內阻塞毒素過多,要將體內毒素清除, 唯一的辦法就是大量流汗,而且要深度流汗才有效。我們正常流汗都是淺層流汗,要做到深層流汗就要靠山,最好有高度的台階,藉由雙腳大步跨上台階,加速心臟跳動,且經由3趟上下爬山,登山時間超過3個小時,體內深層的毒素才能完全排出。這位山友告訴我如何治療他的癌末,憑自己的毅力救活自己。(很多人都是被癌症嚇死了)這位山友3年內完全治癒癌症,從此喜歡登山,從60歲到75歳, 他說會一直走到老。這是我見到治療癌症成功的真實故事,與各位好朋友分享。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致癌三要素 不是只有致癌物質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癌症的發生基本上大概有三大要素,第一個是人體潛在的基因突變、也就是先天先遺傳性基因的問題;此外則是後天的問題,例如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或是身體有慢性發炎;第三就是這些致癌物、發炎影響了基因的轉錄轉譯,而且人體有一些腫瘤抑制基因也被抑制住,有一些腫瘤促進基因被加速,經過一連串複雜的機轉和過程才導致癌症的發生。
柳朋馳強調,傳言提到「其實癌症就是身體中毒與發炎,體內阻塞毒素過多」是很籠統的說法,把致癌物質類比成毒素,例如油炸產生的丙烯醯胺(Acrylamide)、烤肉產生的多環芳烴(PAHs)、或是食物焦糖化產生的致癌物質以及空氣污染的 PM 2.5 等等,講成口語中表達的說法「毒素」,但醫學上精確的說法是「致癌物質」,因為一般民眾口語上的中毒、毒素,比較是吃了某種東西食物中毒、或是被蛇咬而中了蛇毒的意思。柳朋馳指出,除了概念上不同以外,致癌物質還需要上述的第一個條件癌症基因的異常,且人體免疫系統無法清除已經變異的細胞等。癌症基因及長期夠長也是關鍵
傳言也提到發炎的問題,柳朋馳指出,身體的慢性的發炎當然也會產生癌化,例如肥胖產生的自由基等,或者身體的慢性疾病導致器官的慢性發炎,慢性發炎所產生的發炎物質也會誘發癌症基因導致細胞突變,傳言的說法就是把極度複雜的醫學學理簡化再簡化,反而使民眾被誤導,以為傳言說的是我們吃進的西藥都是毒、農藥殘留很毒之類的,然後開始講中毒就要排毒,再帶入吃什麼才能排毒,毒素才不會累積在腸道、身體血液、哪個器官等等,這樣才不會得癌症,傳言完全不提致癌因子的曝露量、進到人體內還有一連串的後續的反應過程及足夠長的時間因素,濃度、時間等這些條件也是致癌的必要因素,更絕對不是今天發炎、明天癌症,例如皮膚癌是長期反覆曬傷發炎所導致,傳言的說法簡化到無法完整地表達致癌的最重要關鍵。汗腺沒分深層、淺層 汗液也沒有
傳言提到「毒素要清除就要深度流汗才有效,正常流汗都是淺層流汗,要深層流汗就要靠山」。柳朋馳表示,不管爬山流的汗、或是三溫暖裡流的汗通通拿去分析,汗液的分析結果都一樣,最多的是水、一點鹽份、少量阿摩尼亞,還有非常少量的氨基酸、尿素,而且汗腺本身也沒有分什麼表淺或深層,傳言提到的深層流汗的說法令人不解。
此外柳朋馳也特別指出,傳言提到的流汗排出毒素的說法,能從汗液中流出去的應該都是水溶性物質,但現代人排尿遠比流汗多,水溶性物質早就經由腎臟及尿液排出體外,可能根本輪不到流汗排出,而脂溶性物質則會儲存堆積在脂肪、內臟、骨頭內,也不太可能靠流汗排出,就如同前面講過的流汗並不會分淺層或者深層。大跨步有利心肺循環
傳言還提到「最好有高度的台階,藉由雙腳大步跨上台階,加速心臟跳動,登山超過 3 個小時,體內深層的毒素才能完全排出」,柳朋馳表示,大跨步比起小爬坡的山坡,好處是全身的肌肉都會用到, 對心肺的鍛練也會比較多,這樣一來運動強度大、體力耗費也大,流汗量也會比較大,但強度比較強跟體內毒素 是沒有關聯性的,頂多就是原本循環比較差的人,可能在大跨步的過程中增加心肺循環而變得氣色比較好,比較不會有因為天氣冷而手腳冰冷等這些問題。病理分期才算確診 假陽不算
柳朋馳強調,常有病患因為影像檢查、疑似罹患癌症而醫生提出了「臨床分期」的判斷, 病患不願意做病理組織的切片檢驗去確認真正的「病理分期」,反而展開不同以往的生活,但其實病患從頭到尾可能根本只是「假陽」、不是真正的確診,例如做大腸鏡健檢時發現一個幾公分的腫瘤、疑似大腸腫瘤,病患又不願意切片,或是影像檢查懷疑是肺癌,結果一切片才知道原來只是黴菌感染或是肺結核,因此傳言說得這些特殊病例是否具有實際的「病理分期」,還是只是影像學的初步判斷,都是要提醒民眾注意的地方。病患隱瞞曾做最新、高價的療法
此外,柳朋馳也呼籲民眾,有些癌症病患會去尋求自費的、最新的一些療法,例如目前法令尚未完備的「細胞治療」等,但病患本身不願意多說灰色地帶的細節、也不想讓人誤以為他很有錢,所以略過這些關鍵的治療而只說出生活飲食調整、 增加運動的說法,當事人只講一分、但其他最重要的九分都沒講,其他人卻緊抓著那一分放大,開始吃排毒餐、做某項運動,那一分就被誤以為有十分的效果。「倖存者偏差」以偏概全
傳言提到的案例「60 歲到醫院檢查出大腸癌第四期」,「不再進醫院治療,每天大量登山,這樣 3 年不到就治癒大腸癌末期」。柳朋馳特別提醒民眾,重大疾病的病患之中很常流傳「倖存者偏差」,確診為三期、四期的癌症病人,覺得心灰意冷、沒有接受正規治療,躲到山上去過閒雲野鶴的生活,然後一段時間之後再去檢查發現惡性腫瘤縮小或甚至忽然痊癒,柳朋馳強調,臨床上確實偶有這樣的案例,但這是「倖存者偏差」,只看到最後的結果,卻忽略過程中的關鍵訊息。
這樣的選擇性偏差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謬誤,例如事實上可能是病患可能平常暴露於致癌因子,改善環境、改變生活習慣後活化了尚有功能的免疫細胞而根除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但這樣的極低的特殊機率並非能直接套用到每個人身上,不管是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最重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把變異的細胞根除,而後來的「標靶藥物」治療也是希望攻擊癌細胞上的特定反應受體,而達到使它無法刺激細胞生長的作用,最新的「細胞治療」則是透過分離、增加病患自體免疫細胞的方式再回輸到病患身上啟動免疫功能,這樣複雜而精密的機轉過程,如果只靠運動、改善生活情況,是不足以啟動非常微小的那一些細胞。
MyGoPen查詢傳言所提到大腸癌病例的相關具公信力資料,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開資料,88% 大腸癌發生於 50 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 35% 大腸癌死亡率;國健署建議民眾防癌最重要的預防之道是戒掉菸、檳、酒,2年1篩並且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結論
癌症發生必須具有癌症基因、致癌因子、長時間演變等因素,傳言只把致癌因子說成「毒素」的簡化說法,且忽略其他因素、易誤導民眾。經由不同運動所流的汗液經過分析並無不同,汗腺也沒有深層、淺層之分。大跨步運動有助訓練心肺、能使身體循環、臉色氣色變好,但無關流汗排出深層毒素這類的說法。
癌症並須經過「病理分期」才算確診,影像檢查所得到的臨床分期只能當作初步參考,不能因此誤以為病患癌末竟能痊癒;且癌症患者可能因為脫離致癌因子,或是接受其他不同治療,例如法規尚未完備、或是高價的自費療法,在不想透露或張揚的情況下隱匿,造成其他人誤會以為生活作息、行為改善等能有痊癒效果。專家更提醒,就算「偶有」極少數真的確診癌症的病例因為特殊情況而痊癒,也是「倖存者謬誤」,不能以偏概全誤以為其他人能有同結果,必須經由科學實證來驗證特例的機轉及細節、而不是只看結果。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