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凌晨 3 到 5 點早起會出現頭暈、心梗,7 點半是最佳起床時間等說法,缺乏中醫學理根據、為錯誤說法。(2)凌晨 3 到 5 點早起可能是睡眠不足、白天午睡太多、早醒型失眠等各種睡眠失調問題,傳言說法缺乏病因的背景及脈絡、易生誤導。
網傳「早起有危險」、「嚴重的竟然會容易引起心梗」的影片,片中提到清晨 3 到 5 點走肺經,這時候早起會頭暈、心肌梗塞。但專家表示,中醫典籍只有討論 5 點起床,從未聽聞 3 點起床好不好的討論,也沒有 7 點半起床是最佳時機的說法,「應該只是傳言隨便說說而已」,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而所謂的早起的危害大於熬夜的研究,則因兩組人都只睡 4 小時、根本都睡眠不足,「結果不具參考意義」,傳言易生誤導。專家表示,早起的原因可能包括下午午睡太多、早醒型失眠等各種睡眠失調的疾病,早起只是疾病表現出來的症狀或現象,傳言說法缺乏背後的病因,易使民眾誤解以為是早起本身有問題。專家提醒民眾應找出失眠的原因,而不是計較幾點起床算是太早起這些表象的症狀。
說早起有危險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早起有危險!嚴重的竟然會容易引起心梗?原來大家都理解錯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傳言提到「早上 3 點到 5 點,是人體中肺經工作最旺盛的時間段,深度睡眠有助身體修復」、這時候「起床可能會出現頭暈,甚至心梗等症狀」。MyGoPen 致電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黃建榮,他表示凌晨 3 到 5 點的時候,是人體經絡運行對應到肺經的時辰,肺部有損傷的人,比較容易在凌晨 3 到 5 點出現各種症狀,例如 COVID-19 新冠疫情期間,臨床上就觀察到很多病人的半夜咳嗽症狀會在這個時段最嚴重。(1)5 點以後才有起床的問題 沒有經籍討論 3 點
但黃建榮強調,3 點起床好不好的說法比較少見,5 點就是一個蠻常見的討論及說法;黃建榮表示 3 到 5 點起床不好的說法並沒有經籍依據,除非極少數人 9 點就上床睡覺,才會有 3 到 5 點起床的問題,也就是非常早睡、非常早起,特別是古人或者鄉下的地方才有可能,但現代人普遍大多在晚上 10 點到 12 點之間睡覺,若要像傳言所說的 3 到 5 點就起床,應該是睡眠不足的問題、而不是幾點起床的問題,傳言為錯誤說法。
西醫觀點為身體的器官 24 小時都在運作,MyGoPen 查詢相關文獻資料,中醫「 12 時辰經絡養生法」出自《黃帝內經》,一天 12 個時辰對應人體的 12 條經脈,每個時辰都有不同的經絡循行,這些經脈又各有主要聯繫的臟腑,例如半夜 11 點到 1 點的「子時」走膽經、1 點到 3 點走肝經、3 點到 5 點走肺經、5 點到 7 點走大腸經,7 點到 9 點走胃經等等。
黃建榮解釋,或許民眾會疑惑,為何半夜時辰對應的臟器就要休息,但是白天對應的臟器卻是正要工作的時間,例如早上 7 到 9 點「辰時」走胃經,卻是要吃早餐、而不是讓胃經休息,黃建榮表示,經絡不只是五臟六腑的人體運作而已,還要搭配日照、也就是白天黑夜,所以才有夜晚對應的經絡是休息、白天對應的經絡是工作的情況。
黃建榮以坊間最常見的說法為例,要大家晚上 11 點以前就要睡覺,不然 11 點到 1 點走膽經、1 到 3 點走肝經,否則膽、肝無法好好修復,這樣的說法是來自於這段時間沒有好好睡覺的人、都會有肝火大的現象,配合經絡時辰早點睡覺不只有助肝臟、也有助各個器官,因為半夜 11 點本來就是已經沒有日照、人類應該睡覺的深夜時段。(2)7:30最佳起床時機?聞所未聞
傳言提到「正確的起床時間,建議在早上 7:30 左右」,黃建榮指出,相關的古籍提到起床時間都很早,都在 5 點到 7 點的「卯時」時辰,這個時辰是走大腸經,所以起床後喝點水、排宿便,然後 7 點到 9 點「辰時」走胃經,開始吃早餐、一天的工作,這是符合日照、人體作息的合理安排,7 點半是最佳起床時機的說法從來都沒有古籍、或是聽誰提過,「應該只是傳言隨便說說而已」,而且古籍沒有「7 點半」這種時間,都是以天干地支的時辰來記錄,每兩個小時切一個時辰,沒有寫幾時幾刻、也沒有 7 點半這麼精準的時間點。(3)早起危害大於熬夜? 兩組都睡眠不足、沒意義
傳言提到「兩組志願者都分別睡了 4 個小時,各在凌晨 3 點跟早上 7 點起床,結果早起的志願者表現比較差」,加上前面的敘述、有影射「早起的危害大於熬夜」的意思。但黃建榮強調,兩組人都只睡 4 小時、根本睡眠不足,「實驗設計本身就錯誤」、「不用討論不同組的實驗結果」,在違反正常睡眠時間需求的情況下,這個實驗的結論是沒有參考性的。(4)每天睡足 6 到 8 小時? 老年人不是起得早、而是失眠
傳言提到「每天 6 到 8 小時的睡眠是最健康的,中老年人睡眠時間本來就有所下降,就算睡到自然醒也不過分」。但黃建榮指出,觀察很多老人的睡眠問題,其實不是起得早、睡的少,而是平常白天隨時可以睡覺,白天睡午覺睡飽了、所以晚上沒有那麼一定想睡覺。
而所謂睡飽 6 到 8 小時是因為古代人從晚上 9 點的亥時就開始不做劇烈運動、讓心情沉澱、開始準備睡覺,睡到清晨 5 到 7 點的卯時再起床,雖然每個人情況不同,但這樣子前前後後大約都能睡到 6 到 8 小時,只是現代人因為光照已經不成問題,所以就沒有日照消失而得去睡覺的必要,再加上現代生活作息的關係,中醫也已經不太可能去強調一定要早睡早起,所以民眾也不用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認為中醫說一定要幾點睡覺,建議民眾就是自己抓時間、不要太誇張即可,但民眾對幾點睡覺不用太有壓力,並非是可以長期熬夜的意思,子時、丑時這段時間長期不睡覺,氣色明顯會變得非常暗沉。此外黃建榮提醒發育中的孩童、青少年,建議最遲在 10 點就要準備睡覺,太晚睡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牽涉到長高的問題,所以會要求比較早睡。
但黃建榮提醒,傳言提到「早起有危險!嚴重的會容易引起心梗」,但其實「早醒」也是一種失眠,以中醫來說,會問病人平常會不會頭暈、女性月經量少,用來判斷是不是血虛,血虛的病人在睡眠時腦部會因為血液循環不好造成多夢、失眠;或者有些人是心火旺的失眠,就可以考慮用「天王補心丹」之類的藥方去對症下藥;而針灸也能有放鬆之效,例如頭頂的百會穴、耳朵後面的安眠穴、手腕的內關穴等等,但黃建榮提醒民眾,造成失眠的原因必須找機會釐清清楚,例如是壓力大還是營養不足、疾病所導致的等等,才能治標又治本。
傳言認為「早起有危險」,但其實易與「早醒型失眠」混淆,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資料,根據馬偕醫院的「失眠症」衛教及相關資料,失眠型態分為:
(1)入睡困難型:靜躺於床上無活動狀態超過 30 分鐘或甚至更久都無法入睡。
(2)睡眠片斷型:睡眠斷斷續續,入睡後易醒來,醒來之後很難再入睡。
(3)過早醒來型:上床不久即入睡,但比預計起床時間更早 1 到 2 小時醒來。
而根據國健署《睡眠與精神健康》手冊,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於 2015 年的調查發現,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為 20.2%,也就是說每 5 個人就有 1 人有睡眠障礙問題,有許多研究指出,睡得太少(少於 6 小時)或睡得太多(超過 9 小時)的人,死亡率都高於平均睡眠在 7- 8 小時的人,而睡眠衛生守則包括:
(1)盡量減少白天睡眠時間:
有人會因為晚上睡眠不足、白天精神不濟,而利用白天時間「補眠」,但白天補眠的時間也盡量不要超過 30 分鐘,以免惡性循環。
(2)周末不要賴床:
如果是已經被失眠問題纏身的人,周末的補眠反而可能變成一種懲罰,造成日夜週期更加失調。
(3)越接近晚上,越不該使用提神飲料:
咖啡、茶、或者市售其他提神飲品其實都有中樞神經興奮的效果,切勿超過下午 3 點飲用,可樂、巧克力等也都含有咖啡因成分,要注意用量。
(4)從飲食習慣來改善睡眠:
晚餐避免吃大餐、重口味,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可以喝一點溫牛奶,因為含有色胺酸,但不要超過500 c.c.以免夜尿。
(5)培養運動習慣:
建議能夠至少運動 30 分鐘的時間,運動能夠加強身體代謝、幫助內分泌系統協調,而且可以增快睡前核心體溫下降的速度,有助於晚上入眠,即使沒有完整時間也能利用爬樓梯、提早下車步行等方式湊滿 30 分鐘。結論
傳言提到早上 3 到 5 點是「肺經」工作最旺盛、把氣血供應到各器官的時間,這個時段起床會頭暈、心肌梗塞,但專家表示,中醫典籍只有 5 點起床、也就是落在 5 到 7 點卯時起床的說法與討論,「沒有聽過誰討論過 3 點的」,以現代人的作息、入睡時間普遍落在 9 到 11 點來看,3 點起床對身體健康不好是睡眠不足的問題,而不是起床太早的問題。
傳言所說的早起,可能的原因包括白天午睡太多,也有可能根本就是「早醒型失眠」,早起只是表現出來的症狀,問題在於各種「睡眠失調症」,傳言為不明就裡的錯誤說法。
衛教資源: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 - 睡眠與精神健康
馬偕醫院 - 失眠症
衛福部 - 失眠臨床指引
諮詢專家: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 黃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