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麴菌分為數百種,產生黃麴毒素的黃麴黴菌也是其中一種,日常生活中不算罕見,傳言為錯誤說法。(2)只有免疫低下的人才要特別擔心麴菌的風險,「侵襲性」感染才會高致死率,為誤導說法。
(3)以臺北市的醫學中心為例,雖然每年都會有麴菌感染病例,但不算常見,傳言說法錯誤。
網傳「致命真菌煙麴菌」的貼文及影片,但根據專家說法,「麴菌」常見來源為土壤、落葉等,傳言提到「這回來不及怪中國」、「高碳排恐使歐洲暴露於感染風險中」、「台灣就繼續卯足了勁兒的火力發電」等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個人意見與陰謀論說法,為錯誤傳言。
致命真菌的污染傳言?
原始謠傳版本:
这回來不及怪中国?
2019老特病毒,2025老特细菌!
世界和平又进一步。
从内部吞噬人体,致命真菌入侵全美。
一种被形容为“从内部吞噬人体”的致命真菌烟曲菌正在美国境内快速扩散,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而进一步恶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烟曲菌(Aspergillus fumigatus)通过空气传播,其微小孢子几乎无法避免吸入,能够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曲菌病,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可能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Aspergillus 指麴菌、共分數百種 報導原文用錯字
傳言提到「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煙曲菌(Aspergillus fumigatus)透過空氣傳播」。MyGoPen 查詢網路上的公開資料,發現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最早是在 2008 年 6 月報導「園丁因吸入堆肥堆上腐爛葉子的致命真菌(Aspergillus fungus)而死亡」的一名英國病例,最近則是在 2024 年 8 月報導「科學家發出警告:美國各地後院發現一種致死率高達 90% 的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鄭景元,他表示 Aspergillus 是指「麴菌」,而麴菌裡還有分成數百種的菌種,傳言貼文提到的 Aspergillus fumigatus 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麴菌、叫做「煙麴菌」,這些病菌都是由兩個字所組成,後面接不一樣的字,整個名字就會不一樣,舉一個大家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黃麴毒素」,黃麴毒素(Aflatoxin)就是由黃麴黴菌(Aspergillus flavus)代謝所產生的毒素,黃麴黴菌也是麴菌大家族的其中一種。
而《每日郵報》的原文中也提到 Aspergillus fungus,鄭景元則表示應該是打錯字或是誤解,並沒有 Aspergillus fungus 這種麴菌,Fungus 是指「真菌」,在生物分類學的觀念裡,麴菌是屬於真菌分類下的一個「屬」,真菌是比較大的類別,包括乳酸菌飲料裡面的酵母菌也是真菌。(二)土壤、落葉是常見來源 侵襲性才會有高致死率
傳言引述的《每日郵報》報導中提到「英國園丁」、「腐爛葉子」、「美國後院」等,鄭景元指出,麴菌其實就是黴菌,黴菌喜歡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像是土壤、落葉都是常見的來源,一般的正常人即使接觸到也不會怎樣、並不會生病,但免疫力不好的人接觸到、吸入麴黴菌的孢子時,這些像顯微鏡頭下一顆顆小小的黴菌黑點,會在肺部產生病變, 如果是慢性的話致死率可能沒那麼高,傳言出處的報導所指的 9 成致死率應該是指「侵襲性麴菌症」(Invasive aspergillosis),才會有這麼高的致死率。
MyGoPen查詢網路上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
「侵襲性肺麴菌病」提到:
(1)侵襲性麴黴菌病感染會導致高死亡率,報導的死亡率範圍從 34%至 64.4%。
(2)過去與侵襲性肺麴菌病相關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伴有 HIV、血液惡性腫瘤或幹細胞移植的病人。
(3)近年來侵襲性麴黴菌病的流行病學已擴大到包括「結構性肺病」,例如「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自體免疫性疾病」、重症病患。
由上述專家說法及具代表性的權威機構衛教,傳言說麴菌感染「高致死率」為不分慢性、侵襲性感染的易誤導說法。(三)只有免疫低下的人才需要擔心 正常人不用過度解讀
傳言提到「微小孢子幾乎無法避免吸入,能夠引發嚴重的肺部感染麴菌病」。鄭景元強調,健康人的其實不用特別擔心,只有免疫低下的人才需要特別需要注意,例如器官移植後、正在服用抗排斥藥物的病人,以及像是癌症化療的病人,或是骨髓移植、正在接受免疫製劑治療的病人等等,此外包括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病人到了愛滋病(AIDS)的階段,也就是免疫力比較低的時候,比較有可能會被麴菌感染,但上述的族群人數畢竟也不算太多,一般的正常人吸到麴菌,或是接觸到相關的曝露,理論上是不會致病的,人體的免疫細胞會清除掉病原、根本不會生病。鄭景元補充表示,一些慢性肺病的病人,像是西方比較常見的「肺部囊腫性纖維化」 ,以及台灣比較常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管擴張症」等等的慢性肺病,也都是比較容易感染慢性麴菌的族群。
MyGoPen 查詢網路上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肺病防治基金會「千萬別小看了黴菌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提到:
(1)濕衣服披在房間裡是一大誘因、濕衣服會提高室內水分含量高達 30%。
(2)健康的免疫系統一🥚偵測到麴菌的入侵,能夠迅速將其隔離且消滅。
(3)如果免疫系統低弱,如果本身有氣喘,或是自體免疫系統低弱,如愛滋病患者、嚴重型糖尿病患者、癌症治療的患者等,抵抗麴菌入侵的能力相對下降,麴菌更容易蔓延到肺部,並透過血液再流往身體各個部位。
(4)麴菌如果跑到心臟,有可能造成心內膜炎,或傷害其他器官如肝、腎,甚至骨頭和軟骨,都有可能發炎。
由上述專家說法及資料,可知傳言「幾乎無法避免吸入,引發嚴重的肺部感染」並未說清楚是指免疫低下的病患,傳言易誤導。(四)可使用抗黴菌藥物 須追蹤肝、腎功能
傳言說「從內部消滅人體」、「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可能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致死率九成」。鄭景元指出,感染麴菌必須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的時間也會因為疾病的特色而不太一樣, 侵襲性、致死率比較高的至少會治療 6 到 12 周,而如果是慢性的肺部麴菌感染,則治療可能長達半年到一年之久,而且治療費用蠻可觀的,傳統的抗黴菌藥物具有腎毒性、治療風險比較高,新型的抗黴菌藥物則有肝毒性、但風險比較低,治療的過程中都必須定期追蹤肝、腎功能。
由上述可知,傳言「從內部消滅人體」為誇大的錯誤說法,「致死率九成」為混淆的誤導說法。(五)台灣每年都有病例 但對一般人而言不算常見
傳言提到「正在全球蔓延」、「歐洲人暴露」、「在美國本土現踪」。鄭景元表示,新冠疫情重症病人很多的期間,由於臨床會使用免疫抑制劑、也就是類固醇來降低發炎反應,病人的免疫被降低,導致當時有一波麴菌感染的病例,但之後的平常時期,麴菌感染的病例大概是屬於那種每年都看得到、但是只有少數幾例的感染疾病,整體來說對一般民眾而言,麴菌感染並不常見。傳言「全球蔓延」等說法為錯誤資訊。
鄭景元建議民眾,健康的人並不用擔心,如果特別喜歡園藝、又很在意這個問題,則可以戴口罩、戴手套、穿鞋、長袖長褲,除了這些防護措施之外,最重要的是做完園藝之後一定要徹底洗手,以免又東摸西摸、把病菌吃進去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煙麴菌」蔓延、並且有高致死率。但專家表示,煙麴菌只是數百種麴菌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而已,麴菌感染好發於免疫低下族群,高死亡率見於「侵襲性」麴菌感染,免疫正常的一般人並不需要擔心麴菌問題,傳言說法為部分錯誤、部分易誤導的訊息。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 胸腔內科 醫師 - 鄭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