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網傳研究屬於綜合分析的文獻回顧研究,作者本身並沒有設計實驗進行測試研究,而是歸納比較其他人的論文研究結果。(2)專家表示,戴 N95 口罩,因為口罩呼吸阻抗和佩戴密合度等因素,可能會讓血氧濃度低一些,但不至於到影響健康的程度。
(3)研究作者自己有提到,關於「戴口罩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於孕婦和孩童有毒」的假設,目前沒有科學數據可以證實。
網傳「戴口罩可能影響生育」的訊息,內容聲稱近期《 Heliyon 》刊登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戴口罩可能會造成孕婦流產,且讓兒童認知能力下降。經查證,網傳訊息提及的報告,實際上是一份綜合分析( meta-analysis )的文獻回顧研究,作者本身沒有設計研究,而是檢視過去別人發表的論文。專家表示,戴 N95 口罩,因為口罩呼吸阻抗或佩戴密合度等因素,可能會讓佩戴者血氧濃度略微降低,但不至於因此影響健康;有關孕婦和孩童的口罩試驗,因涉及倫理問題,研究個案相當少,因此如果無法以系統性的科學量化測試結果進行判斷,得到的結論就不夠嚴謹;研究者自己也有提到,關於「戴口罩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於孕婦和孩童有毒」的假設,目前沒有科學數據可以證實,網傳訊息容易造成誤解。
研究發現口罩會影響生育?
原始謠傳版本:
口罩可能影響生育近日國際科學期刊《Heliyon》刊登了一有關戴口罩影響生育的研究報告。德國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處於二氧化(CO2)環境濃度達0.3%的老鼠,所產的幼鼠胎兒有不可逆的腦神經損傷,另在同樣濃度下的老鼠也會出現腦部受損增加焦慮及記憶力下降的問題;當雄性鼠處於CO2環境濃度2.5%中長達4小時(當於人類的0.5%),更加會破壞其睾丸胞和精子;懷孕的老鼠體內若含有3%CO2(相當於人類的0.8%),則會導致死胎和胎兒出生缺陷。研究人員間接地在報告中指出,疫情期間死胎風險增加,「間接證據顯示,普及使用口罩可能與目前觀察所得全球死胎個案由28%增至33%有關。」另外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兒童在說話、動作和認知能力測試中,得分都較標準呈下降趨勢
並在通訊軟體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訊息的原始出處為何?
MyGoPen 以「mask toxic、Heliyon」等關鍵字進行搜索,可以找到《Heliyon》於2023年刊登的研究,標題為《口罩使用帶來的慢性二氧化碳暴露可能產生的毒性問題,特別是對孕婦、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一項範籌界定回顧研究》(Possible toxicity of chronic carbon dioxide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face mask use, particularly in pregnant wome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A scoping review),即為網傳訊息原始出處。
MyGoPen 致電詢問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賴全裕教授,協助解析網傳研究的內容。關於《 Heliyon 》期刊
賴全裕表示,網傳訊息引用的研究,投稿於《 Heliyon 》,這是一份跨領域學科(multidisciplinary)期刊,也就是綜合性期刊,它的研究屬性沒有特別專注於某個領域,或可能同時跨越數個研究領域,因此當研究者的研究內容不是主流議題,或不被各主流期刊接受時,就有可能投稿這類綜合探討研究型期刊,但也不代表此類研究就是不重要。
根據「Academic Accelerator」網站的資料,《 Heliyon 》的影響係數( impact factor )約 3.9,投稿接收率大約 70%。賴全裕表示,《 Heliyon 》雖然排名比較前面,但它在學術研究上被歸類於「巨型 OA 期刊」(open access mega journal),此類期刊有些被歸類為黑名單的期刊,有時比較接近掠奪性期刊的形式,可能收了研究者的投稿刊登費用,但有時候可能沒有真的嚴謹審查、接受或退論文稿件。
有關影響係數部分,賴全裕簡單舉例,如果一份期刊一年刊登 700 篇論文,被引用了 2100 次,它的影響係數最少就有 3;而以主流醫學期刊《刺胳針》( The Lancet )來說,它的影響係數超過 200 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JM )也有 176 分。
《 Heliyon 》在 2020 年以前,影響係數大約都在 0.5 分以下,賴全裕表示,因為新冠疫情期間,很多研究人員關注各式各樣疾病與新冠疫情的關聯,很多投稿的論文被引用探討比較,再以之為基礎加上新實驗與研究成果,再寫成新的研究論文,因此每份期刊的引用率,無論好壞都提高不少。關於研究本身
賴全裕表示,網傳訊息引用的論文,是一篇綜合分析( meta-analysis )的文獻回顧研究,也就是作者本身並沒有設計實驗進行測試研究,而是歸納比較其他人的論文研究結果。通常這類型的論文需要閱讀非常多的文獻,且作者要有一定的研究背景、程度,才有辦法探究寫出這樣的論文,不過缺點是如果引用的文獻本身研究設計有限制或缺陷,作者未注意到而完全相信引用,就有可能得到不是相對正確的資訊。
以此篇論文來說,研究人員搜尋 2021 年 11 月 30 日以前的文獻,在 1651 篇論文中,有 43 篇最終納入評估,而整篇論文文獻引用有 172 篇。不過賴全裕認為,此篇研究引用的文獻,有些不是學術期刊,有些投稿期刊的也不是口罩領域相關的期刊,因此應當作參考用較為合適。
舉例來說,論文提到口罩增加了呼吸阻抗和「死腔」(dead space)體積,但因為是文獻回顧比較,研究本身並沒有收集各種不同類型的口罩,檢視真正佩戴受測者呼吸阻抗對於二氧化碳累積的影響。
賴全裕也認同,若佩戴的口罩呼吸阻抗比較高,的確有可能會影響佩戴者的血氧濃度,但是這些相關研究也發現,血氧濃度的下降,並沒有真正達到統計顯著;換成白話就是,戴高呼吸阻抗之口罩可能會讓血氧濃度低一點,但大部份還是會在 95% 以上,目前的受測者數量較少,較難以觀察到佩戴口罩導致血氧濃度降低到 95% 甚至 90% 以下的狀況,因此網傳血氧濃度下降的說法其實被誇大了,實際上因為受測者樣本太少,且多數受測結果並未證明有顯著影響健康之結論。
另外關於死腔問題,賴全裕表示,該研究並沒有實際測量死腔體積,死腔體積是指口罩跟人體佩戴口罩範圍表面之間所形成的體積,如果是佩戴 N95 口罩或其他立體型口罩,中間可能會有近百立方公分的空間;如果是醫療用口罩,或是一般的布口罩,跟臉部近距離貼合,死腔體積就很小,相對的也很難累積二氧化碳,而且如果密合度不好,二氧化碳也會逸散。
上面談到的密合度,該研究論文其實也沒有進行詳細探討。賴全裕表示,其實該論文研究者自己也有承認,低濃度二氧化碳長期暴露對人體的影響,目前沒有可參考的數據,也沒有實驗結果,所以他也不敢做出結論。由此可知,呼吸阻抗高、過濾效果較佳的口罩,在佩戴密合度高時,確實較容易累積二氧化碳,但是否會危害人體,目前缺乏量化科學數據證實,這類假設較難以靠文獻回顧得出實證結論。
賴全裕表示,其實僅關注佩戴口罩的二氧化碳累積是不足的,反而是口罩內的相對濕度、溫度等對於在戶外高氣溫作業的勞工比較會有影響,過去有相關研究,發現佩戴口罩時,死腔內溫度可能可以累積到 39 ~ 40 ℃。因此建議針對此類之研究,應一併比較不同呼吸阻抗的口罩,結合不同死腔體積、佩戴密合度等關鍵因子進行嚴謹設計後實驗,比較能得出具統計顯著且有實務應用的研究結果。口罩研究難處
賴全裕認為,如果要做這類型研究,可能需要追蹤那些從新冠疫情開始就佩戴 N95 口罩的人,調查統計佩戴口罩的種類、呼吸阻抗數據、每日佩戴時間…之後,探討這幾年在生理上有無變化,如果以流行病學來看,有時候追蹤三年可能都還看不出有什麼影響,而且如果樣本數太少,研究也可能被認為是某些特定族群、或個體化差異所造成的問題。
如果要再更謹慎,應該是找一定數量的人,測量他們臉型與口罩之間的死腔體積,確實計算出來,並使用通過認證的 N95 口罩,測量呼吸阻抗、檢測人員個別佩戴之密合度,然後比較這些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及二氧化碳累積濃度的狀況,這樣會比較有價值。
不過賴全裕也提到,當然這種研究相當不容易,因此網傳研究才會以文獻回顧的方式進行探討。
另外就是孕婦跟孩童的研究問題,一般邏輯假設是孕婦因為佩戴了 N95 口罩,可能造成血氧濃度下降,進而影響到胎兒。賴全裕表示,要對孕婦進行研究較難,首先,很少有懷孕婦女會自願參加,其次,在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 IRB )也很難通過申請,因為涉及的倫理問題太嚴重。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NIOSH )平時負責進行口罩檢測認證,雖然他們過去曾做過相關研究,結論是口罩對於孕婦及非孕婦會有些微影響,但心率功能、呼吸頻率、血氧濃度等沒有統計顯著差異。賴全裕補充,這個研究主要也是提供參考,因為個案數大約只有個位數,且發表於內部研究期刊。有趣的是,此研究也提到有其他原因可能導致某些人在佩戴 N95 或醫用/外科口罩時感到呼吸困難,例如焦慮或幽閉恐懼症、被 N95 覆蓋的面部區域感到不舒服的溫暖感,以及可能會發生從正常鼻子呼吸到口呼吸的變化。
至於兒童,同樣也會有倫理問題,行為學家或教育家或許觀察到兒童有語言、認知能力下降的狀況,但是無法透過科學數據進行佐證。賴全裕表示,如果沒有足夠的觀察樣本,或是沒辦法使用系統性的科學量化數據進行判斷,把疫情期間兒童出現的狀況,全部歸因於佩戴口罩的關係,有可能屬於臆測,且結論較為武斷。
其實本研究論文之作者在「研究限制」最後一段也有寫到,很少有研究口罩使用和孕婦流產的因果關係,因為這種人體試驗在倫理問題上站不住腳,所以沒有人體試驗數據能夠支持「戴口罩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於孕婦、兒童和青少年具有毒性」的假設。
賴全裕最後補充,雖然前面有提到各期刊的影響係數,但刊載在影響係數高的研究不代表一定就百分百正確;而刊登在影響係數低的就一定較差 ? 只能說如果數百篇、數千篇論文都呈現出相似的結果,那這個結論就相對比較正確。針對網傳訊息提到的研究,可以抱持「這個議題值得關注」的態度,但是在還有沒確切或是大量研究數據出來前,都應審慎看待。結論
總結來說,網傳訊息提及的論文是一份文獻回顧研究,研究作者並沒有實際進行實驗測試,有關「戴口罩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於孕婦和孩童有毒」的假設,目前沒有相關科學數據可以支持,網傳訊息容易造成誤解。
資料來源:
Academic Accelerator - Heliyon、The Lance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NIOSH Science Blog - N95 Respirator Use During Pregnancy – Findings from Recent NIOSH Research
諮詢專家:
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教授 - 賴全裕
延伸閱讀:
【易誤解】戴口罩會缺氧和吸回空氣中胃酸?肺阻塞疑慮?醫師詳解
【錯誤】戴口罩缺氧綜合症現已席捲全球 ?高碳酸血症?傳言原文說法多處錯誤
【錯誤】口罩致癌?因爲酸中毒和缺氧?誤導說法!專家詳解相關研究